黃鑫濱
摘 要:初中生因為面臨人生中的第一道關卡——中考,每天有著大量的知識點要背誦,有做不完的作業和頻繁的考試,導致學生對體育課不甚重視,即使體育在中考中占了較高的分值。體育課承擔著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任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轉變思想,真正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策略;全面訓練
體育課承擔著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和心理素質養成的重要任務,因為中考的壓力,學生面對大量的知識點和作業,對于體育運動并不能提起太大的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參加體育運動的益處,引導學生每日進行適當的鍛煉,舒緩學習的壓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思想教學,參與體育運動
初中學生面臨著中考這一難關,文化課的學習內容較為繁重,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期盼,來自社會的關注都讓他們有著相當的壓力。學校、社會與家庭方面的教育與評價標準以文化課成績為主,學生對于體育的主要印象就是不重要,學不學這些運動技巧,參不參與這些運動都是無關緊要的。在這種壓力下,學生在進行體育課時,通常是逃避繁重的課業,正常的體育運動與技巧教學中,學生并沒有特別大的熱情與動力,甚至比較抗拒這些內容的學習。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很難進行體育課程的正常開展。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學生對體育存在偏見,體育課程難以正常開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學,使學生擺脫體育無用的思想,正視體育運動,真正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去。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講述體育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數,以及體育考試中所涉及的項目,使學生了解體育考試內容相對簡單,所占分數較高,從而使學生為了提升自身成績愿意進行運動與技巧的訓練。其次,中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身體開始進行發育,女學生會因為自身的身體變化在運動中放不開手腳,男學生也會對女學生的身體變化有一些指點,導致學生在自由活動時只是坐在操場上聊天休息,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
也因為這樣的變化,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會使用不必要的動作進行身體特征的遮掩,而這樣的動作可能導致學生出現不必要的損傷。教師應向學生講述青春期基礎的生理知識和變化,使學生了解到自身的成長和變化都是正常的,放開不必要的緊張和扭捏,使用正確的姿勢和技巧進行運動,避免出現運動中的損傷。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好處,以及開展體育運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使學生真正了解體育運動,
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只有對學生進行基礎的思想教學,使學生將體育不重要的思想轉變過來,才能夠讓學生真正重視體育,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尊重愛護,主動學習
初中生已經步入青春期,自尊心較強,對于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等表達出的感情也比較敏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懂得尊重學生,做不到一視同仁,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課堂參與度,課堂氛圍冷淡,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一視同仁,在教學和指導的過程中避免出現偏頗,尊重學生個人,不打擊學生的個人自尊,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上是受到重視的,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升課堂參與度,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運動中去,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做到這些內容,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課程開展中的調節以及課后的反思,避免在不經意間傷害到學生的自尊。
如教師在進行短跑教學時,首先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明確課堂上的教學過程和想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短跑的距離通常不超過500米,非常考驗個人的技巧和爆發力,教師要充分進行技巧教學的規劃及需要進行的熱身運動步驟規劃,使學生在進行運動時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傷,充分學習并掌握運動技巧。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熱身運動向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為什么進行這些運動。如先進行踝關節的熱身,使踝關節先進入運動狀態,避免出現扭傷,再進行高抬腿的運動,使腿部肌肉進入運動狀態,并利用慢跑使全身進入運動狀態,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傷。在訓練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講述運動中的一些技巧,短跑需要的爆發力較高,呼吸節奏與步伐、步頻及腳步著地方式與長跑和慢跑相比都不一樣。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短跑的呼吸節奏和步伐步頻的結合,并在奔跑時利用前腳掌著地加速奔跑,取得更快的速度。在運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多關注學生的個人身體狀況,對于身體出現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多多愛護,指導學生進行適宜的運動或休息,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從而主動進行學習,進而提升課堂參與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特長教學,激發興趣
每個學生的興趣點和體質都不相同,這樣的情況就導致學生對自己更感興趣的內容會更加主動、更加深入地進行學習,從而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特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不同的體質和參與度,發現學生的特長,或幫助學生進行特長的培養,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堂訓練的同時,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提升整體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一些學生對籃球比較感興趣,一些學生對乒乓球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針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教學,使學生能夠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對較胖的學生推薦他進行實心球的嘗試,對身高較矮的學生推薦足球、短跑、長跑等內容,使學生在進行全面訓練的同時,進行特長的訓練,取得良好的學習
效果。
如教師對喜歡籃球的學生進行特長教學時,可以先向對籃球感興趣的學生了解他們對籃球技巧的了解程度,然后針對性地進行技巧教學和訓練。以運球技巧和過人技巧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胯下運球來了解籃球的彈性和運動路線,以及如何控制籃球的運動。然后利用繞桿運球來進行運動中帶球的技巧,在操場上放置十個欄桿,讓學生帶球從欄桿中間的間隙通過,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的運球內容,掌握基礎的運球技巧。在基礎的技巧掌握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兩兩為一組進行訓練,如一名學生帶球突破另一名學生的防線,利用技巧進行過人,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身后運球和變相運球的技巧,同時進行阻擋的學生可以了解到基礎的防守技巧和內容。這樣的方式可以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技巧訓練,提升學生對這項運動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技巧的訓練,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使學生對于運動鍛煉不只局限于體育課堂上,而是充分拓展到生活中去,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技巧熟練度,幫助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提升。
四、分組合作,互幫互助
團隊合作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進行技巧的學習和掌握,而且團隊合作精神也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質。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分組,使學生能夠通過組內的合作來進行技巧的學習和訓練,進而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進行分組時重要的一點是公平和互補,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團隊的主導,幫助其他學生進行訓練的同時,還能夠從其他學生身上取得良好的學習技巧,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的學習和發展。如教師在進行分組時,使用男女混編的形式,使學生合理認識異性,避免不必要的羞澀。在進行技巧的訓練時,可以以組為單位,使學生進行組內的共同訓練,訓練內容盡量是組內某一個學生的特長,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指導,提升組內的學習交流。以籃球訓練為例,由組內擅長體育的學生進行組內的指導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盡快進行籃球訓練的開展,進行指導訓練的學生在指導的過程中,對這些內容技巧可以進行一次再學習,幫助組內學生進行訓練提升的同時,自身也可以得到技巧的訓練和掌握,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比賽競爭,全面教育
初中生的好勝心較強,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比賽競爭,使學生為了勝利充分投入到訓練中去,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同時,幫助學生進行學習壓力的釋放。而且在進行比賽設置時,不同的比賽內容,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組內的充分溝通合作,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的技能學習訓練,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如在進行4×100米接力賽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引導學生通過組內的交流合作進行技巧的訓練和不同的分工安排。在進行組內討論之后,學生可以根據組內成員對于技巧的掌握和速度,進行合理的階段安排,并且對于短跑技巧掌握不足的學生,進行幫助性的訓練指導,促進學生整體的技能訓練,使學生不只對自己喜歡的內容有著良好的技巧掌握,而是可以充分進行所有技能技巧的掌握,使學生得到全面教育,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組內的充分交流,為了團隊的獲勝進行努力,提升自身對于運動技巧的掌握,進而幫助學生進行團隊精神培養的同時,使學生的運動技巧得到充分的
提升。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糾正對體育課的偏見,使學生正視體育課,主動參加體育運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體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摘下有色眼鏡,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避免偏見的出現,關心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主動參與到訓練中去,促進教學的開展,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受學生個人的不同因素影響,學生對于不同的運動有著不同的興趣點,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長,并針對學生的特長進行訓練,提升學生的特長,幫助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提升。分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訓練,并幫助學生進行團隊精神的訓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合理的比賽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真正投入到訓練中去,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同時,
舒緩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能夠得到真正的成長,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衛洪光.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5(7):23-26.
[2]徐麗娟.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162-163.
[3]周曉.初中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3(26):146,154.
[4]陸新華.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探討[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