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津
摘 要:在新課標的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如何得到有效提升,這需要每位生物教師積極思考。以趣味的情景模式、前沿的生物學知識、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等方式進行了課堂教學,使學生占據教學主導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效的生物課堂因此得到有效構建。
關鍵詞: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對于初中生來說,生物是一門全新需要學習的學科,而教師通常在生物教學中,缺少靈活多變的方法來引導學生,致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興趣減退,或者發生低效課堂。目前,我國“以生為本”作為課堂教育,生物教學也不例外,將以生為本的理念注入到生物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下,自由合作,共同探究學習的樂趣,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
一、以趣味的情境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生物課堂中,做到高效的課堂內容,就要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生物的課堂。生動形象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這便是情境教學的優勢。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被提供,在新課程標準中,這便是一重要要求。比如,在教學《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時,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置有關的問題作為情境模擬:每一位學生都擁有童年,也擁有數不盡的童話故事來陪伴我們成長,現在可以請學生來自導自演《小蝌蚪找媽媽》短劇,可以在短劇結束后思考,小蝌蚪找不到媽媽的原因。通過這樣有趣的短劇形式,將生動的課堂教學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因趣味性拉近了與教材的距離,最后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還有在教學《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時,學生可以通過小品的表演形式:找不到父母的15歲盼盼,是一個孤兒,在親子鑒定的技術下,成功找到了父母。DNA為什么可以幫助盼盼找到父母呢?學生因此產生濃厚的課堂興趣,生物教學的高效性因此得到體現。還有在學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時,可以先讓學生做一游戲《找父母》,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每人拿著各自父母的照片進行組內的互換,最后看哪個組最快最準地找到父母。學生通過有趣的演示、游戲,進而對生物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以前沿的生物學知識創建高效生物課堂
前沿的生物學知識較為有趣,初中生對此興趣極大。因而,在課前,生物教師對有關本節課程的內容進行收集以及了解,對相關的生物學知識予以掌握。例如,在學習《人的生殖》時,可以將“試管嬰兒”作為授課重點。將精子與卵子分別取出,在受精過程中在體外進行,隨之發育成胚胎,植入母體的子宮內。因此,在體外培養胚胎的時間是幾天,確保精卵結合成功后便可以篩選胚胎,進而植入到母體子宮內,這樣懷孕的幾率就會增加。近些年,所有類型的不孕者都可以通過“試管嬰兒”來進行懷孕,不過因費用較為昂貴,在國內并未得到普及。但是,若真的有需要懷孕的情況,及時去生殖中心進行輔助診治,也可以提高其懷孕幾率的。這樣一來,原本枯燥、乏味的生物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學生在有聲有色的描繪中,學習興趣得到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也因此提高。
三、對多媒體、視頻等工具加以輔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所傳授的課堂內容進行直觀演示,最后以生動的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桃花的觀察結構過程中,以動畫的形式將其進行展示,教師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切開子房,最后觀察胚珠在子房內的數目,學生通過這種一目了然的方式進行比較學習,課堂效率因此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學《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實例》時,利用多媒體將環境破壞后的圖片資料進行了展示,有荒無人煙缺少生機的草原、黑色爛泥死魚遍體的河流、石油包裹下的海鳥等等一系列環境被破壞的慘相。學生通過觀看這樣的場景,在震驚之余更加覺得不可思議。隨即提出問題:為什么人們依然在這樣的后果中惡性循環?為什么要這樣對待環境?學生因此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思考,課堂效率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四、以實驗教學的教學模式激發高效課堂
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其基本手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因實驗教學而得到有效激發,而且課堂教學效率因此也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血流的管道——血管》課堂教學中,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金魚的毛細血管,同時觀察到小魚尾的血液流動情況以及動脈、靜脈等等,學生因此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生物的樂趣因此有所體會。例如,在教學《蚯蚓》時,捕捉蚯蚓至課上學習,通過對蚯蚓的觀察,對其生活習性有一大致的了解,學習效率因此更加高效。
總而言之,生物課堂因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學生的興趣因此得到有效激發,與此同時,生物教學課堂也不再是以封閉枯燥的形式在學生面前呈現。這樣一來,學生便占據教學課堂中的主體,課堂也不再是以單純的知識傳遞作為基礎。以自主、實驗、合作探究的手段進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學生的思維也得以開拓,生物課堂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張愛霞.對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J].學周刊,2013(7).
[2]張鳳彩.如何創建自主快樂的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科學技術創新,2011(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