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勛
摘 要:自主學習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意味著學生有機會思考和創造,了解自己的弱點和優勢,從而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在自己薄弱的方面以及想學的東西上更好地分配時間。然而自學對每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都非常困難,因為學生自學必須要有自覺性與目標性。自主學習的過程應該包括設定目標和制訂實現這些目標的計劃,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初中語文;培養
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如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被看重,而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是終身有益的,主動學習的好處有很多,包括提高批判性思維技能、增加新信息的保留和傳遞、增強學習動力、提高人際交往技能和提高課堂效率。而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最佳時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通過一系列的廣泛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課堂上作為積極的參與者融入老師的教學氛圍中。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學好語文對學習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幫助,培養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們淺談幾點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一、讓學生學會預習
預習是在學習之前進行自學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的方法,是學生進行獨立學習的嘗試,能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初中的課程壓力相比小學來說是重了很多,學生在上課時很可能無法吸收老師講的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準備工作,學語文也是如此,所以在上課前要做好預習工作,上語文課之前,讓學生可以在課下先閱讀一遍課文,這樣學生能更好地跟上教師講課的腳步,提升學習效果。預習是學習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預習為學生在課堂上節省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而學生預習也要有計劃地進行:(1)閱讀下節課要進行學習的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大致要講的主題、人物關系等。(2)把不明白的地方進行標記,在課堂上可以向教師提出疑問。(3)結合輔助材料讀懂自己不明白的地方。(4)學生進行對課文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5)做好筆記,筆記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更好地記憶課文。如果學生做好了預習工作,對于學習的幫助是非常大的,老師講課也事半功倍了。
二、采用合作探究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
讓學生自主學習與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是迥然不同的,比起傳統教學模式的僵硬灌鴨式教學,自主學習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具有積極性與主動性,極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時指出學生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現狀,倡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采取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讓他們接觸材料,參與課堂并互相協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分成若干個小組,保持各個小組水平大致相當,課堂上可以進行學習競賽,答對問題的加分,鼓勵學生融入課堂中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不要馬上給出答案,應當鼓勵學生自己思考探索,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要明白,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創造一個活躍的課堂非常重要。
三、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培養自主學習興趣
教師要主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學會提出質疑,學會變通。教導學生學會質疑,有自己的看法與思考,不一味相信書本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質量。有質疑,才能有創新,學會質疑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以及學習興趣,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教師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學習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時,不要只提供現有的知識內容,而要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欲望,從而完成自主學習。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惑以及驚奇開始的。”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質疑的重要性,沒有疑問就沒有思考。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文章中心提出疑問,讓學生進行思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
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力求讓每個學生自覺主動學習。為了讓學生主動學習,為了讓他們在學習中變得更加獨立,對自己學習負起責任,教師要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主動建構自身知識結構,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康新朝.初中學生語文自學能力培養淺談[J].都市家教月刊,2013(12):231.
[2]周代蘭.淺談初中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2):93.
[3]劉濤.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J].考試周刊,2016(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