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紅
摘 要: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隨著新課程的推行逐漸成為教學重點。在學生“美”方面能力培養上,音樂學科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新形勢下,音樂教師要結合課改要求花費一定的精力和時間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要想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音樂教師首先要落實的一點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尤其要重視對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培養。只有讓學生發自內心喜歡音樂并樂于欣賞,才能促進音樂教學效果的優化。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興趣;提升策略
一、營造溫馨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溫馨、民主、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比較高。相反,如果教學氛圍沉悶、緊張、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有效調動,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而且音樂課作為一門藝術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其他的理論課程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它更具有趣味性和娛樂性,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盡可能多地組織一些音樂活動,創建溫馨、寬松的教學環境。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適當放低自己的姿態,像一個朋友一樣與學生相處,以此縮短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能夠自發自主地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之中。例如,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學生比較熟悉而且優美動聽的音樂,然后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如“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這首歌曲表達什么樣的含義”“這首歌曲體現的是快樂的情緒還是悲傷的情緒”“需要運用哪些樂器去演奏”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營造寬松、民主、溫馨的教學氛圍。這樣可以有效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陌生感,對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創新音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體系中的核心內容,對學生音樂欣賞興趣有直接的影響。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音樂欣賞興趣,音樂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使用多元化、新穎化的教學方法。例如,音樂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技術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一種現代化技術,綜合了計算機的各項優勢特點。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營造可視化、可聽化教學情境,以此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聽覺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復雜的音樂能夠簡單化,簡單的音樂能夠形象化,這樣學生更容易消化和吸收。譬如,在教學《義勇軍進行曲》這首音樂的時候,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于國慶閱兵的圖像。通過震撼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和不足,讓音樂課堂更加多彩豐富,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采取情境創設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多種教學方式,通過情境創設教學法打開學生感知通道,激發學生情感因素,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法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鑒別音樂、感知音樂。這些新型的教學方式能夠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生音樂欣賞興趣。
三、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初中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有著非常廣泛的興趣愛好,喜歡聽各種風格的音樂。然而,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很多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實施的教學內容往往比較死板、單調,無法適應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音樂教師必須要改善這一現狀,豐富音樂教學內容,讓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能夠得到最大限度上的滿足。因此,筆者認為,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引入一些風格迥異的流行音樂或者各種民族音樂,尤其是初中學生普遍喜愛的流行音樂、優秀經典的音樂作品等。這樣既能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又能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和鑒賞音樂,實現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的逐步提升。例如,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荷塘月色》《青花瓷》《中國話》等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對這些音樂作品進行欣賞,這些音樂作品中蘊含的中國風格比較濃烈,中國文化氣息濃郁,對于激發學生音樂欣賞興趣、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推動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其重要性越發凸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音樂欣賞興趣的培養,以此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這是高效開展課堂教學的基本保障,也是提升音樂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之一。在本文中,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就如何激發學生音樂欣賞興趣談一談自己的幾點看法,希望能為廣大音樂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尹薇.“以人為本”理念下提高初中音樂欣賞課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J].黃河之聲,2015(15):43.
[2]陳晨.探究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策略[J].黃河之聲,2017(24):27.
[3]蔡瑞芳.讓民族音樂走進學生心里:初中音樂課堂提高學生民族音樂學習興趣的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