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2009年我參加了特崗教師招聘考試,很幸運地通過了筆試和面試。培訓結束后,我被分到了穆棱市實驗小學。仔細品味這里的點點滴滴,我痛并快樂著,難以割舍。
學校安排我擔任二年六班的班主任。第一次走進班級面對51雙眼晴,我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第一次開家長會面對51張陌生的面孔,我像孩子一樣羞澀得不敢看他們的眼睛;第一次出公開課面對全校教師的考驗,我的手顫抖得幾乎拿不住粉筆……有太多的第一次。每一次都是進步,每一次都是故事。
我們班有一位特別的學生。他叫公小亮,在他很小的時候,一場車禍奪走了父親年輕的生命。父親的離開造成了他性格上的孤寂。他長得很瘦小,整天愁眉苦臉,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他很少和同學交流,總是一個人在那發呆,上課也不愛發言。我發現他和別的學生不一樣,就總是擔心地問他:“你是不是哪不舒服呀?”他總是搖頭。
我剛接這個班的時候對他的情況并不了解。通過訂校服的事情我開始走近他,從此用我的愛打開了他心里的那扇門。
新的學期開始了,學校讓每個學生都訂校服。家長也很配合我的工作,訂的情況非常好,只有公小亮一個人沒有訂。當我問他為什么不定時,他低著頭很小聲地對我說:“老師,我姐姐也在咱們學校,我媽說我倆只能訂一套。我姐定了我就不能定了。”我點了點頭。
有一天,我不經意間聽到一個教師說他班有個學生也是這么說的,可后來才知道他根本就沒有姐姐而是拿著錢去買零食了。聽完之后,我掉頭就往班級走,只看見小亮一個人扒在桌子上,望著窗外。
我氣沖沖地對他說:“你出來,你姐叫什么?是哪個班的?”
他怯生生地走到我跟前小聲說:“我姐叫孫小欣,在三年四班。”聽到這我的火氣就更大了,大聲向他吼道:“你敢騙老師,你姓公,她姓孫,怎么能是你姐呢?”“我爸死了,我媽改嫁了。”他大聲向我哭喊著說,似乎把心中的委屈和壓在心里的痛一股腦全都發泄了出來。
我的大腦“轟”的一下,一片空白,眼淚幾乎要掉下來了。此時,真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我輕輕摸著他的頭小聲說:“對不起,老師不知道,別哭了。”這一刻我似乎讀懂了這個學生的心事。我站在那久久不能平靜:“這么小的孩子就要承受這么殘酷的現實,他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多大的創傷,他的媽媽知道他內心的感受嗎?他的親人知道他的恐懼嗎?”
作為教師我在思考公小亮問題的根源在哪里,他需要什么幫助。經過對他周圍同學的調查,和他家人取得聯系進行溝通,我還進一步查閱了相關資料,初步判定導致他孤獨、平時沉默寡言、反應遲鈍的原因是他喪失了自尊和自信。因此,培養他的自信心,成了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每一個學生都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尤其是一些經歷家庭變故、能力較弱的特殊學生極容易遭遇失敗失去信心。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鼓勵、關心。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鼓勵學生的方法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花時間去了解學生,找到一種適合的方法。
為了幫公小亮樹立自信,上課時,我總是把目光多停留在他身上,鼓勵他舉手回答問題,只要他回答,我就多表揚少批評,總是對他格外關心。課下就找他談心,問問現在的爸爸對他好不好;最喜歡什么運動……我也始終認為在校園里,學生最親近的人莫過于班主任,教師耕耘三尺講臺,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走進學生的心海。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隨時都能聽到公小亮的笑聲,他的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上次數學小測試還考了100分呢!看著他眼里流出的光彩,我從心底感到欣慰。那一刻,我感到了收獲的快樂。
仔細想想這一路走來,都伴著感動,伴著愛。是社會的愛、學生的愛漸漸取代了我心中原有的那份困惑與迷惘。我愿意做學生心靈的那縷陽光,我愿意用愛點亮學生最黑暗的角落。
(作者單位:穆棱市實驗小學)
編輯∕王劍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