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明晶
摘 要:初中物理學科作為中學階段的重要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初步認識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其在學生品德教育方面也要有所作為,將物理知識與德育有機融合,幫助學生提高整體素質。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進行研究分析,以期能對初中物理學科的整體建設和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德育;滲透
當前,隨著我國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教育的目標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培養全方位的高素質人才成為當前教育的重要目標。初中物理課程作為重要基礎課程,擔負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實踐精神的重要任務。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初中物理課程中的思想品德素材逐漸被發掘出來,怎樣讓初中物理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融合發展,成為當下的熱門話題。
一、在課堂氛圍中滲透德育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確保教學成果的基本條件。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氛圍中滲透德育是探索物理與德育相融合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在課堂氛圍塑造上,教師要打破傳統的一言堂式授課方式,把表達個人想法和觀點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表達,敢于提出個人意見,逐步構建既活躍又不跑題的良好課堂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在課堂上物理老師要注意課堂氛圍的積極引導。比如說在學習聲音的傳播時,為學生分享北京天壇的故事。天壇中的回音壁具有聲音傳播的獨特現象。一個人貼著天壇圍墻小聲說話,別的人在圍墻邊的其他位置能夠清楚地聽到。通過為學生展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杰出物理成就,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討研究的學習熱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真正做到在課堂中滲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品德教育。
二、在拓展知識中滲透德育
當前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作為初中物理課程而言,一方面要傳授學生基礎物理知識,另一方面也要為學生講解當前我國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果,為學生分享我國著名物理學家艱苦奮斗的研究歷程,拓寬學生的視野,以此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深入研究興趣和熱愛祖國、崇尚科學的偉大情懷。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后,通過視頻等形式為學生介紹我國當前頂尖物理技術和成果:在尖端物理科技領域方面,我國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建成投入使用,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國產大客機C919首飛成功等一系列重要成就成為我國物理科學發展的代名詞。在我國物理學家方面,“一個人頂美國5個師”的錢學森、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周光召等,這些物理學家為了科學事業奮斗終生,值得每位學生學習敬仰。總的來說,通過拓展我國先進技術和著名科學家的知識學習能夠拓展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對于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具有重要意義。
三、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物理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十分注重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教師在物理課程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實驗課程教學,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不怕失敗、不怕出錯的探究精神和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在學習歐姆定律的時候,物理學家歐姆正是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才制作成精密的電流秤,又經過5年在失敗中不斷前行的艱難探索,才找到了電壓穩定的電源,初中所學實驗課程同樣也要在失敗中進步。比如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原理時,由于需要多種實驗器材和多次實驗,實驗難度較大,這時物理教師要不斷引導鼓勵學生,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小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聽取他人意見,通過一次次努力最終取得實驗成功,得到最終實驗的結果。物理實驗課程對于學生的堅強意志品質和團結協作精神具有重要培養效果。
四、德育滲透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要將德育和智育進行有機融合。
1.把握好德育的內容
德育內容廣泛,在物理課程中應盡量選取與物理知識相關聯的德育知識和思想。不能過多引用哲學思想和專業術語,在滲透過程中不能影響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2.講究循序漸進、不能冒進
德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物理課程中滲透更是一個潤物無聲的漫長歷程。物理老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日常表現,由表及里、由淺到深地在物理課堂中穿插品德教育相關內容,讓學生在和風細雨般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個人品德素養。
總而言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是新時代初中物理教學的全新發展方向,需要物理老師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找準物理與德育的切入點,從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實驗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品德教育,從而全方面提高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薛春亮.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4(14).
[2]陳虹舟.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創新[J].數理化學習,2014(6).
[3]關永昌.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