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祥
摘 要:信息技術與教育事業息息相關,相輔相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深化了我國的教育體系改革,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加速了信息技術領域的突破和創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不管是對于加強教師自身技能,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它通過圖片與文字及其他內容的有機結合,使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發揮出最大的學習潛力,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模式。如此明顯的優勢,勢必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熱潮。主要就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對策整理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整合;對策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為了迎合學生的知識需求,也為了增強教學吸引力,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選擇借助多媒體,借助信息技術來輔助完成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很多教師因為把握不住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之間的“度”,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隨意穿插視頻、音頻,或是多媒體課件展示花樣過于繁多,都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程,打亂教學規劃,甚至分散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無法吸收課堂內容,混淆重點與難點,帶來負面的教學效果。因此,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的整合方面,我們得針對出現的不同問題,采取相應對策,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整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量使用多媒體課件,忽視了教師本身的主體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只是輔助完成教學內容的工具,教師自身才是引領課堂的主體。有些教師完全依賴信息技術,運用現成的音像資料代替自己的備課,不顧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
2.多媒體使用不當,影響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強大的功能如果運用不當,將會給學生帶去很多負面影響。比如過于花哨的操作容易“喧賓奪主”,穿插過多的視頻或音頻同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可能擾亂正常的課堂氛圍,降低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對策
1.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教師的關系,分清主次
教師作為知識的承載者與傳播者,是教學過程中的決定性力量,一個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豐富的文化底蘊,更會以自己獨特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專有魅力。而信息技術只是他們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語文的魅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的一種手段。這種輔助手段僅僅起到一個中介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所以,教師在制作課件時,應該多關注是怎樣以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將本課內容的重難點給學生展示出來,而不是變化多端、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或是冗雜繁多的課件??v然這些操作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這些吸引力只是暫時的,長此以往,會使學生產生疲倦心理。大量的內容則會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課堂缺乏互動性。
2.結合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的特點,由淺及深
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語文選取的內容豐富多樣,題材眾多,且大多數文章文字優美,生動有趣,雖然淺顯易懂,但是符合本階段學生的特性。其中不乏生動的故事,優美的古詩。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選取網絡上優美的圖片或視頻,稍加整理,加上需要表達給學生的東西,帶領學生一起進入一個有利于學習的氛圍。比如,在《揠苗助長》這篇寓言故事中,就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視頻短片給學生呈現出一個完整的畫面:綠油油的麥田、農夫的裝扮、農夫的神態舉止、枯萎的麥子,進而由表及里,讓學生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得一步一個腳印。
3.講究信息技術的時效性以及書本的必要性
(1)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一是要根據所講內容精心選取有用的信息,二是要根據學生的愛好及習性精心制作,避免下載網上已有的課件。確保能帶給學生、帶給課堂意想不到的效果。制作完畢后,也需要從當下出發,不斷完善。比如所講內容和最近的一個新聞熱點有關,就適當加在課件上,這樣也能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
(2)書本作為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定要引起重視。務必先帶領學生熟悉課本內容,比如朗讀、背誦;再做拓展延伸,不能因為多媒體上的東西是精華就拋棄課本。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需要學生從字里行間去感受它的內涵所在,這是多媒體給不了的。
以上就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整合對策??偠灾?,我們得明確知道,信息技術是為了服務小學語文教學,再出色的信息技術都要以教學為前提,在這個大背景下,才能真正做到信息化教學,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偉大轉變。當然,這也要求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術,并結合教授內容的特點,抓住重點、疑難點,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應用信息技術,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實現課堂的最優化,使課堂生動,使學生喜歡。
參考文獻:
[1]施雨紅.小學語文課堂的生命所在[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5,13(10):150-155.
[2]趙勇.小學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優勢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7):22.
[3]葛建超.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教學例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