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樹國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學校開始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所以教師應該不斷完善教學內容,突出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使用比例。根據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就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提高教學質量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對數學知識不理解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有效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采用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講解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直觀的印象。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使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將枯燥的知識轉變為具體形象的內容,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改變學生認為數學枯燥乏味的傳統觀點。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對學習的內容產生厭煩情緒的問題,這樣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方法不適用于學生的客觀發展,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抑制了學生的發展,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使用信息技術避免這種問題的發生,信息技術作為社會發展的產物,以其自身的優勢博得學生的喜愛,這樣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充分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對學習缺少熱情的問題,出現這樣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致使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當中。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扇形統計圖”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計算機中選好學生需要用到的有關網頁,然后對學生說:“今天需要同學們運用信息技術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講述的已知條件,已知學校里有楊樹50棵,柳樹40棵,松樹30棵,槐樹30棵,其他樹木50棵,現在請同學們上臺根據老師給出的已知條件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有關扇形統計圖。”學生開始在臺下小聲討論,這時學生一走上講臺,利用信息技術中的Excel工作表完成教師安排的教學任務,這時學生都表示不解,為什么要放在Excel當中呢,這時學生一已將一個扇形統計圖做好了,教師在學生一制作好之后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扇形統計圖,告訴老師這個扇形統計圖有什么樣的優勢呢?”學生仔細觀察扇形統計圖,有的學生說:“易于顯示每組數據相對于總數的大小。”還有的學生說:“用扇形的面積表示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能夠更加直觀和清晰,也能方便我們進行對比。”學生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對扇形統計圖的有關內容產生了直觀的印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扇形統計圖的方式將信息技術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行有效結合,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2.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
學生處于日益發展的狀態中,不滿足于教師在傳統模式下對知識的講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完善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例如教師在教學“圓”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利用信息技術準備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網頁,然后在教學的時候對學生說:“同學們咱們今天要學的是圓,那同學們知道學習圓最應該提到的是什么嗎?”學生開始小聲討論起來,有的學生說:“是圓的周長。”有的學生說:“是圓的面積。”還有的學生說:“是π。”這時教師笑了笑說:“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不錯,就是π,那同學們知道有關π的內容嗎?”同學們都搖了搖頭,教師打開事先準備好的網頁,讓學生閱讀有關內容,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到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的結果,這樣不僅讓學生加深對圓的有關內容的理解,還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在了解祖沖之的有關內容之后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的方式轉變傳統的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趙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方法初探[J].學周刊,2017(6).
[2]田麗新.小學數學提高有效課堂教學的對策分析[J].赤子(中旬),2014(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