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昌澤 張澤群
摘要:根據文獻資料記載,宋朝統治者一直在積極探索濟貧設施經營方式的創新,這一點從社會福利保障對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上便可窺見。基于此歷史發展背景,本文初步探究了宋朝在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社會貧困救濟福利設施、倉儲備荒體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接著分析了宋朝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漫長歷史發展長河中所具備的歷史地位,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士提供借鑒。
關鍵詞:宋朝;社會保障;倉儲備荒
引言:
宋朝是我國古代史上空前繁榮的朝代,甚至被稱為我國近代史的開端朝代,不僅在文化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而且還有著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近些年來,隨著歷史學者對于宋朝歷史研究力度的加大,宋朝一系列完善的社會保障措施也逐漸為更多人所關注,研究宋朝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有助于為現代化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鑒意義,還可以弘揚我國古代先進的社會管理文化。
一、淺析宋朝社會保障制度取得的成就
(一)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較完善
從當前現存的文獻資料上來看,宋朝時期已經擁有較為完備的社會保障制度,在立法上已經有了一套比較適合當下社會發展情況的方式方法,由此建立了較多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宋朝比較重要的社會保障法律法規主要有勸分法、養濟法、報災檢災法等等,其中的勸分法主要是針對國家發展過程中,一些地區出現的連年災荒情況,此項法規的制定能方便國家將豪門大戶中多余的糧食進行征集,繼而達到運用富戶之家糧食充盈國庫的目的,同時,對于能夠主動說服富戶繳納糧食的官員,以及一些能夠主動將糧食出讓的富戶,國家通常都會采取授予榮譽官職的方式提供適當的補償。養濟法則主要包括惠養乞丐法以及居養法兩種,其中惠養乞丐法主要是督促當地的官員考察民情,并且還要將糧食分發老弱病殘等難以溫飽的社會人群,供給的原則是“米豆共一升,小兒半之,三日一給”,而居養法則主要是給生活貧困又不能自理的人們提供住所,并“月給米豆,疾病者仍給醫藥”的社會保障法規[1]。
(二)社會貧困救濟福利設施較齊全
在社會福利保障上面,宋朝同樣有比較完善的福利設施,并且從資料中可以得知當時的貧困救助力度已經具備常態化的特征。宋朝的福利設施集中在兩大方面,一方面在于福利機構對于貧困人口的接濟,另一方面則在于醫療機構對于貧困病患的救助,其中福利機構的形式通常類似于安養院或是利濟院、養濟院等,并且這些機構通常具備三種功能,分別是綜合性的濟貧養病機構、專門負責接濟貧窮患者的機構,以及救助社會上貧困死者的助葬機構,這些機構的綜合運行可以實現國家對于貧困病患死者的全方位福利保障[2]。而來自醫療機構的救助也有三種功能,分別是養病的病院系統、治療病患的治療系統以及能夠為病患施藥的藥局系統,其中的每種醫療救濟機構都具備不同的社會福利功能,由此在整體上構成了能夠實現全方位社會病患救濟的貧困救濟體系,能夠對社會上貧困的病患提供較為及時較為基礎的救助。
(三)有應對災荒的倉儲備荒體系
另外,宋朝時期還加強了對于災荒情況的重視,并著手建立了一套有利于緩解災荒的倉儲制度。宋朝時期的倉儲制度主要包括兩大系統,其中一種自然是要隸屬于宋朝統治中心的倉種,這類倉種主要分布在全國各地中,并且在救濟災荒時具有輻射范圍廣的優勢,能夠將眾多的名目進行統一管理,進而有助于宋朝統治者集中管理倉種,以便在第一能夠發布救濟糧到指定地方。而另一種則是各地官員可以直接進行設置和管理的倉種,顧名思義這種倉種具備地域性,一般在一個地區只能設置一處,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當地出現的災荒問題。宋朝一直在各地大力推行倉儲備荒體系,使得倉種遍布了全國各地,而且宋朝當時還推行了社倉,社倉的經費主要靠地方官員在當地進行籌集,而且隸屬關系也歸于地方,由此在解決災荒問題上初步具備一定成效。大體上來看,宋朝的倉儲備荒體系還是以備荒為中心,并且形式多以災荒時期的賑貸、賑濟為主,兼顧接濟貧民的功能。
二、淺析宋朝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地位
(一)與之前歷朝歷代相比較
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上來看,秦朝時期的社會救濟比較受限于當時較低的社會生產力水平,而自秦漢以來的統治者政府雖已開始建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然而存在著進步較緩慢的劣勢,而且當時的社會保障更多的是在民間開展,通常是以宗教或民間互助組織的形式,由此便削弱了政府在社會保障過程中的地位。隋唐以來的社會保障制度則加強了政府對于人們的控制管理,也開始在社會保障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而等到宋朝時期,隨著社會時局的穩定與文人治國的便利,社會保障也隨著政府對人民控制力度的增強而變得高度發達。
(二)與之后歷朝歷代相比較
與之后的朝代相比,宋朝的社會保障則具備先導性開創性的作用。首先在政府保障方面,宋朝的災荒救助體系被為后世所沿襲,逐步形成了患病到送葬的完備體系。其次,宋朝時期的民間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主要是地緣慈善和血緣慈善,也在此后的朝代中形成了民間慈善的傳統,還深深影響了后來民國時期的義田組織形式。從社會保障意識上來看,宋朝有關于災荒救濟工作的著作也流傳于后世,并且還對明清時期荒政名著的撰寫起到了重要的資料參考意義,甚至為后來朝代的荒政工作提供了指導思想。由此,宋朝的社會保障是之前歷朝歷代所沒有過的,由此具有開創性的意義,而宋朝社會保障著作及思想的沿襲,又為后世的社會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意義,將以上因素進行綜合后得知,宋朝的社會保障在我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劃時代意義。
結束語:
綜上所述,宋朝時期的社會保障制度已經趨向于完善,并且在救濟社會貧民、養護老幼方面具備能夠一定的成效。宋朝時期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不僅體現在社會福利機構的建設完善上面,通常還表現為福利設施的健全完備,較之前歷朝歷代相比,宋朝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已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顯著進步,并且在我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也具有空前絕后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田粉紅.論兩宋社會保障體系的演變脈絡[J].2015.
[2]張文.宋朝社會保障的成就與歷史地位[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28(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