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論述廣西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現狀,提出打造以示范性特色專業為核心的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群、構建基于需求層次理論的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體系、依托職業教育集團平臺與企業聯合辦學、促進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合作優化中職教育等措施,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有效聯動銜接機制,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級技能型人才,使中高職教育銜接辦出特色、辦出水平。
【關鍵詞】廣西? 中高職銜接? 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集團? 課程體系?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055-03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將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作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推動廣西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滿足各族人民的教育需求,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和廣西經濟社會進步,《廣西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入高等職業學校學習辦法”等任務,促進職業教育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構建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與溝通的“立交橋”,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高等院校學習創造機會,積極探索中職與高職合作辦學的新模式。
一、廣西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現狀
廣西政府為了鞏固職業教育的攻堅成果,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健全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廣西教育廳全面統籌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推進中等職業學校管理體制改革,以設區市為主整體規劃職業教育發展,推進學校和專業布局結構調整,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2011年,廣西確定30所高職院校為首批“3+2”形式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主辦學校,全面開始探索中職與高職合作辦學的新模式,中高職兩段式教育成為廣西職業教育改革的新亮點。此后,為了拓寬中職畢業生升學的渠道,完善中等職業畢業生直接升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的辦法;廣西積極探索五年一貫制、“3+2”和“2+3”學制等多種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發展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促進中高職教育的有機銜接。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廣西已經實現了34所高職院校面向中職學校的對口招生。
從表1可以發現,中職畢業生直接就業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而直接升學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16年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來看,全日制高職在校生239149人,其中高中起點學生202806人,占在校生總數的84.80%;中職起點學生27174人,占在校生總數的11.36%;其他生源為9169人,占3.83%。這說明,中高職教育銜接的作用逐步凸顯,越來越多的中職學生選擇繼續接受高等職業教育。
二、廣西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改革與創新
(一)打造以示范性特色專業為核心的中高職教育銜接專業群。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指出,高職院校專業重置率較高,其中財經類、電子信息類、文化教育類等專業的重置率達60%~80%。在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招生中,如果職業院校脫離自身辦學條件,盲目扎堆開設熱門專業吸引學生,不僅會導致辦學資源的浪費,還會拉低自身的教育水平。因此,廣西高職院校合理定位辦學,以自身的特色專業、優勢專業面向中職招生,盡可能地專業對口招生,避免陷入“重數量、輕質量”同質化辦學的惡性競爭。如某財經類高職院校擁有國際商務、會計、旅游管理、電子商務等4個廣西職業教育示范性特色專業,率先從2011年開始探索“3+2”中高職銜接模式,在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招生、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充分發揮了示范效應。該學院以示范性特色專業為核心,輻射帶動了中高職教學銜接的專業群發展;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漸形成了中高職教育銜接的國際商務、會計、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四大專業群(如圖1所示),成為學校面向中職學校對口招生的主力軍。
(二)構建基于需求層次理論的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體系。通過對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畢業生跟蹤調查、走訪用人單位等多種方式,明確在中高職教育銜接過程中,中職教育是高職教育的學習準備階段,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建立在中職教育的基礎之上,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既要合理銜接又要更進一步。高職院校主動邀請行業專家進校“問診”,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倒推專業課程設置,并且每年根據行業的發展情況不斷修訂和完善中高職教育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在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體系,確定兩者相互銜接與遞進的教學內容。
1.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分解。總體來說,現代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可以分解為思想素質、職業素質和能力素質三個部分。其中,思想素質是人類的心理、品格和文化素質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表現,青少年正處于思想素質形成的最重要時期。除了課堂教育外,他們更多地受到來自朋友、家庭、社會、互聯網等方方面面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校以外的“非正式”教育會更加深刻地影響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學校可以利用主題班會、課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學生傳遞“正能量”,培養他們優良的思想品質。然而,對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起直接決定作用的是職業素質和能力素質。根據需求層次理論,從下至上依次從低層次向高層次排列,職業素質也可以劃分為四個層次,即職業基礎、職業資格、職業適應和職業發展;能力素質則可以劃分為四個層次,即認知能力、操作能力、技術分析和學習潛力。一般而言,只有在已經滿足低層次素質要求的情況下才可能激勵學生追求更高層次的素質。
中高職教育銜接模式明顯地分為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階段,所以課程體系的設置在不同階段要滿足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一般而言,中職階段的課程體系以“職業基礎”為主,即以對專業技術崗位有基礎性認知為主要目標,爭取讓學生獲得所學專業的從業資格證書,具備專業技術操作的基礎技能。高職階段的培養目標則應該提升至“職業適應”層次,即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分析能力,鼓勵他們在畢業之前獲得初級職稱證書,確保畢業后通過短期崗位培訓就能夠獨立工作,并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體系。職業教育一直秉承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來設計課程體系。根據課程內容與職業素質、能力素質之間的密切程度,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主體結構如圖1所示。
其中,職業通用課程包括數學、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公共課程。職業核心課程是指與專業技術崗位所要求的理論知識密切相關的專業課程,如會計專業的職業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等。職業拓展課程是指與本專業技術緊密聯系的其他專業知識體系,如會計專業的拓展課程一般有經濟法基礎、企業納稅實務、金融基礎等。實訓實習課程的目標是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實踐,包括校內外的各種實訓和實習課程。為了搭建中高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兩階段的職業教育課程在內容上要求相互銜接、學習難度上依次遞進,高職階段應該比中職階段在深度和廣度上會更進一步,即從“是什么”的認知能力全面提升至“怎么做”“為什么”的操作技能與技術分析層次。同時,教學內容必須把握“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強調專業應用能力,突出實用技能,并注意與本科層次的教學內容有所區別。
(三)依托職業教育集團平臺,與企業聯合辦學。廣西的職業教育長期堅持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社會化辦學之路。2007年,由某高職院校牽頭成立了廣西第一家行業型職教集團—— 廣西商務職業教育集團,吸收了廣西商業學校、廣西商業高級技工學校、廣西右江民族商業學校等11 所中職學校,南寧華南城集團、夢之島集團、廣西商業汽車運輸公司等56家企業,廣西國際貿易學會、廣西會計協會、廣西國際貨運代理協會等4家行業組織成為會員單位。目前,經廣西教育廳備案成立的有廣西軌道交通工程職業教育集團、廣西經濟貿易職業教育集團、廣西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等13 個職業教育集團,吸引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和企業紛紛加盟。職業教育集團不僅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也為全面完善了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機制,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添了新的助力。如依托廣西商務職業教育集團,某高職院校與廣西博覽事務局、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等單位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建立了10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其中獲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3個,自治區示范性實訓基地8個,并與企業合作開設多個訂單班?!靶F蠛献?、產教融合”的育人工作成效顯著,給中職升高職的學生了提供完備的實訓實習條件。該學院通過實施“企業見習—課內實訓—集中實訓—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的“五步式”教學模式,所有專業的實踐教學學時占總學時的比例均在50%以上,從課程實訓到綜合實訓、從基本技能訓練到職業技能訓練、從課堂教學到社會實踐、從校內實訓到校外實習的專業技能培養貫穿整個高職階段的全過程。
(四)促進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合作,優化中職教育。長期以來,縣級職業教育發展滯后,教育資源匱乏一直困擾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為了有效解決這一難題,2014年廣西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實施縣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定向培養計劃的通知》,啟動實施縣級中職學校教師定向培養計劃。該計劃每年從高職高專應屆畢業生中專業對口招收一批優秀學生,采取2年制本科模式,為縣級中職學?!坝唵问健迸囵B專職教師。廣西縣級中職學校教師定向培養計劃采取定向與非定向兩種方式相結合。其中,定向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和住宿費,領取生活補助。在學習期間評選國家和自治區各項獎助學金時,定向生與普通高等教育在在校生享受同等待遇。定向生取得本科畢業證、學位證以及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證之后,按協議安排就業,須在協議縣的中等職業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6年以上,納入公辦教師統一管理。同時,鼓勵非定向生本科畢業后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目前,廣西師范大學、廣西科技大學、廣西師范學院3所高校每年從全區的高職院校招收縣級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后備人才,涉及汽車服務工程、機械工程、應用電子技術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視覺傳達設計、市場營銷、旅游管理、會計學等6個專業,惠及20多個縣(含11個貧困縣)。該計劃的實施促進了高職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間的深入合作,一方面實現了高職優秀畢業生繼續求學的夢想,解決了他們就業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滿足了縣級中職教育的師資需求,為優化中職學校的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注入了新的力量。
中高職教育銜接作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中高職教育銜接必須堅持適應社會需要,改革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安排等,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用科學的方法來解決職業教育問題,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為社會服務,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雪梅.中國中職與高職銜接研究述評[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0(6)
[2]蘇宗敏.新形勢下中高職聯動銜接機制改革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3(12)
[3]曾仙樂.實現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設想[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6)
[4]馮偉國,喬剛,侯立玉,等.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5]蘇宗敏.基于需求層次理論的“3+2”高職階段課程體系[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4(8)
[6]任平,陳文香.中高職課程和諧銜接的問題與建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