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江 黃露漫 韋通貴 孫秋芬 李翠霞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基于康復人才需求,結合體育院校優勢和特色,探索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思路,主要理清專業課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三類課程設置的邏輯關系,以及課程相應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目標的設定。
【關鍵詞】高職高專體育院校?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 課程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073-02
一、康復人才的需求及培養現狀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在這樣“大健康”的背景下,各種類型和檔次的健身俱樂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私人健身教練的人才需求也快速增長,市場對具有運動康復知識的私人健身教練的呼聲更是居高不下。同時,各種原因所致的身體殘疾、各種慢性病、運動損傷后期等,都需要專業的康復治療。如此龐大的康復需求,需要有足夠的康復人才配套。據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現有的各種類型的康復治療專業從業人員只有不到2萬名,有康復治療師資格證書的專業康復治療師也只有5000多名,有運動康復資質、能指導別人進行運動康復訓練的運動康復人才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專業人才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康復醫學事業發展的瓶頸。為了填補人才的短缺,2005年起,國家除了在醫學院校開辦康復治療專業外,也開始允許體育院校開辦康復相關專業。2009年,教育部高職高專相關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頒布了《高職高專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育基本標準》指導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建設(該標準同時適用于醫學院校和體育院校)。經過三年的教學研究,筆者發現,因為教學條件、師資條件、學生實際能力的制約,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很難遵照該標準進行教學安排。因為現行標準所涉及的課程體系,沒有考慮醫學院校與體育院校的區別,沒有充分發揮體育院校的優勢和特色,淡化了它的運動功能和運動康復價值,忽視了體育院校特殊的服務對象和就業領域。因此,現階段,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基于自身特色,制定更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以滿足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的需求顯得尤為重要。
二、高職高專體育院校課程體系構建須立足體育院校優勢
與醫學院校比較而言,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有四大優勢。一是學生優勢。體育院校的學生大多是各市縣體育高考生,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對肌骨系統解剖有感性認識,容易理解骨骼、肌肉、關節與運動的關系。二是教師優勢。體育院校有專業的體能訓練教師,能整體把握體能訓練與運動訓練的關系,能將其有效地轉化到運動訓練、運動康復中去。三是場地優勢。體育院校有各種運動的專業場地,專業的體適能訓練中心、健身房,學生在課后能自由的選擇性的進行運動訓練,加深對運動的認識。四是設備優勢。體育院校有專業的運動康復的設備、器械,能針對性地對上肢、下肢、核心肌群的損傷等進行運動康復訓練。
介于以上的特點和優勢,筆者認為,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可開設或重點建設以下核心課程:第一,依據學生對運動的喜愛,開設“運動性功能解剖”課,從運動的角度講解人體解剖,從運動的角度分析肌動學,及人體解剖與運動或損傷康復的關系,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依據教師及設備優勢開設“體能訓練”課程,讓學生在體能訓練過程中理解人體解剖和功能解剖,將運動、解剖、肌骨功能聯系起來,兩門課程互相促進,彼此依存,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第三,依據教師優勢開設中國傳統功法課程,將傳統的功法與現代康復如拉伸、關節活動等結合,凸顯傳統功法(傳統運動康復)在康復領域的優勢。第四,重點建設“肌肉骨骼康復學”“運動療法技術”兩門課程。這兩門課程是臨床康復的核心課程,是區別于醫學院校且最容易突出體育院校特色的課程,是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在康復教育領域的立足之本。
上述的前三門課程緊密依存,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將體能訓練的方法、傳功功法(傳統運動康復)融入康復治療中去,在臨床或實際康復處理中體現體育院校的特色,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體能,以滿足學生對康復治療技術操作的體能需求。另外,三門課程也可以為后續核心課程“肌肉骨骼康復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
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標準的指導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體育院校自身特點,突出運動康復特色,筆者提出以下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目前國內各類高校的專業課程體系大體分為公共課、專業課和選修課、實習實踐課四大類。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也不例外。在這四大類課程中,包括大學英語、計算機、安全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等在內的公共課是教育部要求的基本課程,其課程總學時和占總課程的百分比是固定不可改變的,本文不做討論。選修課(即全校性選修課程)是學生的素質能力拓展課程,是根據學校實際教學條件安排的,也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實習實踐課將另做討論。因此,本文只討論專業課。專業課又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三類課程。筆者認為,專業基礎課應該設置醫學和體育運動所需的理論基礎和素質基礎類課程,如人體解剖學、運動性功能解剖學、康復醫學概論、臨床疾病概要、人體運動學、體能訓練等。其中人體解剖學、康復醫學概論、臨床疾病概要三門課程是康復醫學所需理論基礎課程,運動性功能解剖學、人體運動學、體能訓練是運動康復所需的運動類基本理論和基本素質課程。專業核心課應圍繞該專業最應掌握的核心技術和能力來進行設置。比如神經康復技術和肌肉骨骼康復技術兩門課程,幾乎涵蓋了臨床最常見的康復病種,課程詳細介紹常見病種的康復評定方法及康復手段。比如康復功能評定、運動治療技術、作業治療技術、言語治療技術、中醫傳統康復方法、物理因子治療技術等課程,偏向于康復治療技術的實際操作。專業選修課程可以設置能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質的課程,或者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相關的康復方向的課程,如溝通技巧、康復心理、急救技術、中國傳統功法、兒童康復(運動康復方向)、老年人康復(運動康復方向)等。具體課程體系構建思路,詳見圖1。
圖1? 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課程體系結構圖
如圖1所示,將醫學與運動結合的課程體系,既照顧了康復相關醫學基礎要求,又突出了體育院校的優勢和特色。這種結合,不僅僅是增設相關課程,還要更注重課程內容的選擇和銜接,理清與康復相關的運動類課程設置的邏輯關系(如圖2所示),才能真正打破醫學生不懂運動、體育生不懂醫學的尷尬現狀。筆者對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運動類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及教學目的提出相應建議,詳見表1。
康復醫學教育是培養康復人才的基礎,不同性質的院校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培養不同方向和特色的康復人才是康復專業得以發展的保障。在運動康復作用逐漸凸顯的今天,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區別于醫學院校,基于市場需求,利用自己的優勢,構建符合體育院校特色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有助于建立和完善運動康復緊缺人才的培養模式,推動高職高專體育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長久.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學校體育教學的影響[J].新校園:閱讀版,2015(7)
[2]吳世彩.構建中國特色康復醫學體系的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4(21)
[3]齊大路,方千華.大健康產業視野下我國運動康復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