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柳萍
【摘 要】本文論述基于職業素養教育的高職院校社團建設,提出建立社團組織與職業素養互相融合的機制、建立職業素養教育社團規范化發展的制度、以實踐活動為基礎構建職業素養社團長效發展機制等途徑,促進高職院校社團建設。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素養教育? 社團建設? 實踐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108-02
伴隨著高等職業教育大眾化的到來,以及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育具有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國務院在職業教育發展目標上也指出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就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主要的導向,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隊伍。社團組織是高校里有相同興趣與專業的學生,根據自愿原則組建的學生群眾性社團組織。社團以學生對技能、專業知識的共同愛好與需求為紐帶,以開放性、活動的靈活性、參與的自愿性為特征,自然也成為一個良好的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平臺。為此,高職院校教師以職業素養教育為立足點開展社團組織的建設,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職業素養,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一、建立社團組織與職業素養互相融合的機制
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征,決定了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為此,高職院校應該以“職業性”和“專業性”為導向,建立社團組織與職業素養互相融合的機制。如學??梢苑e極發揮實踐教學條件與專業設置的條件,推動社團與課堂教學互為融合。在社團組建方面,首先是對社團做好清晰的定位,積極建設興趣和技能互相并重的社團組織活動,把社團組織活動作為學生專業學習的延長。學校應該以課程和專業為主題建設社團組織,把專業社團組織建設與專業建設相結合,實現教學相長與雙向互動。社團建設主體應該圍繞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精神展開,組建方面應該與職業對接,積極融入職業知識、職業態度、職業技能等內容。
社團組織與職業素養的互為融合,需要對社團組織作清晰的定位。職業素養教育的社團組織,應該與普通社團有所差別,把“專業”兩個字凸顯出來。同時,社團組織也應該體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宗旨,不能簡單局限在純學術性社團與純娛樂性社團的方面,應該建立技能培養、興趣開發、專業指導三者互為有機結合的實踐性學生社團組織。社團活動應該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形成一種互為促進與互為聯系的關系。通過社團活動幫助社團成員鞏固課堂中學到的專業知識,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寬度,提高專業實踐能力與專業技能水平,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目的。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數量眾多,但大多是民族類、志愿服務類、文體類社團,與學生專業有密切聯系的、以培養職業素養教育為宗旨的社團組織非常少。為此,高職院校應該大力發展職業素養教育的社團組織,探索適合高職院校職業素養教育目標的社團管理機制。在社團管理機制中,應該完善社團管理規章制度,成立專業的學生社團聯合會,對社團成立、考核、監督、表彰等各種日常綜合性管理工作進行監督。職業素養教育社團的成立,可以由各個院系負責學生管理工作部門承擔,由專業課指導教師作全程跟蹤與指導。在管理方式上,應該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嘗試創新社團管理制度的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增強職業素養社團組織的影響力和成效。
二、建立職業素養教育社團規范化發展的制度
加強規范社團發展的制度建設,這是職業素養教育社團得以發展的強有力保障。一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常也能使職業素養教育社團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上。
高職院校為了建立能促進職業素養教育社團規范化發展的管理制度,應該運用條文規范社團活動的責任主體與職責清單。學校方面應該頒布專業教師指導職業素養教育社團建設保障機制,從制度層面上激勵專業課程教師積極參與社團組織建設。為了激發學生參與職業素養社團的積極性,高校可以頒布學分認定制度、學籍管理制度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負責社團活動的管理部門,應該制定強化服務意識與創新管理模式的制度,建立多元動態的評價機制,推動考評機制的完善。為了實現局部評估制度的創新和整體評估制度的優化,各個院系的教學部門應該加大建立社團與專業聯系制度的力度,規范社團發展的方向,以及與專業背景不脫離。各個院系應該制定專業教師參與職業社團建設、學校的實訓設備和實訓場定期對社團開放的規章制度,在制度層面上推動職業素養教育社團的規范化發展。
為了建立適應社會發展的職業素養教育社團管理制度,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管理組織應該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摒棄傳統的思想理念,推進職業素養教育社團建設。如各個院校應該針對職業素養教育社團的特色,設立專項發展社團組織的經費,獎勵比較優秀的職業素養專業社團。學校也可以設計完善的管理規章辦法,對職業素養教育的專業社團給予科研、專業課程建設、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扶持。學校也可以在教學管理制度上,把職業素養教育社團的一部分社團活動納入日常的專業課教學活動之中,創新學分管理制度方式。對于學生在職業素養教育社團活動中獲獎的,應給予物質獎勵與一定的創新學分。通過制度的激勵策略,鼓勵所有專業的學生都積極參與職業素養教育社團活動,提高職業教育素養。
建立職業素養教育社團規范化發展的制度,需要規范社團的運作。如在社團創立初期,應該明確與確立社團組織的價值觀,確立社團組織成立的主題與發展方向。同時,社團使用規章制度明確成員的責任、分工與彼此之間的職責。在社團發展過程中,應該對社團成員的行為模式與基本思維模式做規范化的管理,并把它作為延續社團組織的發展規則。如學校成立茶藝,為了達到職業素養教育的目標,應該把社長、副社長、社員之間的職責明確下來。之后,確立創設茶藝社的宗旨,即成員應該掌握各種沖茶與泡茶的方法,學會優美的茶藝表演姿勢,對中華民族茶文化有全面的掌握與了解,傳承與弘揚茶文化。通過規范化的管理,茶藝社能夠正常有序合理地運轉與發展。
三、以實踐活動為基礎,構建職業素養社團長效發展機制
職業素養教育社團的重要特征就是實踐性與專業性。在實踐活動中,能培育學生的各種社會技能與職業能力,達到培育職業素質之目的。鑒于實踐活動的價值,高職院校應以實踐活動為基礎,構建職業素養社團長效發展的機制。
高職院校可以將項目任務教學作為職業素養社團組織的實踐活動教學形式。通過項目任務書,制定實施項目的責任人、任務書、時間表,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社團成員把課堂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提高職業素質。
高職院校應該為職業素養教育的發展搭建實踐教學活動平臺,把職業素養教育社團建設納入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之中,以及校企合作、院校合作之中。學校也可以積極利用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實訓基地搭建社團實踐教學的平臺,給予參與社會活動的學生更多廣泛接觸用人單位與社會的機會,使學生積累社會閱歷與工作崗位知識,培養職業能力與社會技能,培養社會事業能力。社團成員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對職場理念與要求有著初步的了解,為將來邁入職業生涯奠定基礎。通過這一過程,社團成員能把書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將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教學活動相結合。書本理論知識和社會的互相聯系,有利于學生積累社會閱歷與工作崗位知識,培養職業能力與社會技能,為將來邁入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高職院校應不斷探索創新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的方式,搭建實踐教學平臺。為了使社團組織達到實踐教學的目的,教師可以將社團活動與大學生專業實際相結合,使大學生在活動中能夠發揮創造力與專業技能,達到鞏固專業知識、培養與提高職業素養的目的。職業素養教育社團組織可以借助科研課題、企業調研實踐、職業技能大賽、技術“三下鄉”等形式,把社團活動范圍與活動內容拓展到社會生活與企業的各個方面,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職場素養的要求與理念,培養與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如學??梢砸浴皠撔滦浴焙汀案傎惢睘橹黝},在全校范圍內借助專業社團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專業技能競賽實踐活動,形成濃厚的專業技能競賽環境,達到“以比賽促進學習、以比賽促進教學、以比賽促進專業建設”的目的。在社團舉辦的各種技能大賽活動中,也能培育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高職院校也可以實施雙導師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具體來說,雙導師制就是在學校里面,可以聘請對學生工作持有熱情之心與專業知識豐富的任課教師,指導社團成員的專業課學習,掌握專業發展方向與發展趨勢,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在學校外,可以聘請優秀的企業家、行業精英、杰出的工匠作為社團組織的指導教師,指導社團的正常運轉,培育社團成員的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素養。社會行業精英指導社團活動的運轉,有利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互相應用的技巧,提高專業知識應用能力與實踐操作技巧,有利于社團成員就業競爭能力的提高和社團活動水平的提高。
總之,伴隨著社會對人才質量要求的提高,學校除了對學生傳授基礎的專業知識外,也應提升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視程度,通過建立職業素養教育社團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高職院校社團服務活動的質量,培育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為社會培養合格的職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管建平.學生社團與學校文化建設[J].教育發展研究,2004(6)
[2]向武.學生社團在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中的作用[J].教學與管理,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