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歡玉
【摘 要】本文論述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視閾下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分析在當前國家全面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應改革數學教學,尋求有效的方式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提出重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手段和考核測評方式、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等對策。
【關鍵詞】創新創業能力? 高職數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C-0157-02
在國家對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國家的經濟結構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并且全社會開始共同打造發展新引擎,由此使新階段的發展獲取了更多的動力。大學生是當前社會創業的重要群體,也是創新前沿的排頭兵,新形勢下高校一定要大力推動教育綜合性改革,重視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國家的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開設了數學課程,通過對當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多數院校在數學教學方面的改革進程仍然較為緩慢,仍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將現有的數學知識以一種填鴨式的方法傳遞給學生。這對學生邏輯思維的構建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極為不利,甚至會影響學生未來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學工作者需要將數學課程的工具性特點發揮出來,使數學教學工作與高職教育的特殊性相結合,滿足當前國家和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一、高職數學課程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的積極作用
當前,國家提倡教育重在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性,通過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創意思維以及求異思維的培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高職數學的顯性知識或者隱形內涵之中常常會包含一定的思維過程,可以借此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并且包含了較多的抽象性概念和公式,而且教材之中包含多樣性的符號以及較多的圖形。學生在學習數學學科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基礎數學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也能夠得到明顯提高。
(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思考問題的過程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一部分習題具有較多的解答方法,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使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提倡數學建模和數學實驗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著極為明顯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日后的創新創業打下牢固的基礎
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術的應用較為廣泛,學生在成功應用數學知識將現實問題解決之后,更容易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學生未來所要從事的崗位和職業的特點對課程體系進行構建,培養學生所應有的量化能力和建模能力等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
二、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視閾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方法
(一)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強調以職業能力為本位
數學課程的應用在于它的工具性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應用知識,可以使理性思維、問題思維、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得到有效培養。
基于這一特點,要求在高職數學課程改革過程中,將數學的基礎知識、專業的需求以及學生未來發展所需具備的數學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并且將整合后的知識以系統雜糅的形式進行表現。改革后的教學內容要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尋求在專業和職業能力課程中具有典型性的數學項目,并且以此為基礎對已有的一些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重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統計歸納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未來職業生涯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選擇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與其他專業的教師進行積極溝通,結合其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方法重構教學內容,從而保證內容的實用性。比如在選擇機電專業的教學內容時,可以選取電動勢、變力做功以及電流強度變化率等相關方面的知識,選擇風力發電專業的教學內容時可以適當選擇一些和電廠運轉有關的內容,選擇化工類專業的教學內容時可以選擇一些反應濃度和細菌繁殖模型等相關的內容,選擇經濟類專業的教學內容時可以選擇一些與利潤核算、成本以及彈性分析有關的內容。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體驗性、應用性以及一定的趣味性等特點,基于這些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這個學科的優勢,同時激發學生的活力,使學生更加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逐漸轉化成教學活動的主體。這就需要高職數學教師能夠改變傳統教學中陳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對教學情景進行合理創設,盡可能多地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及行動導向教學法等先進且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的教學方法,并且適當增加一些數學建模方面的教學內容。
一些高職院校仍然應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將現有的數學知識以一種“填鴨式”的方法傳遞給學生,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結果導致學生的探究潛能和熱情得不到有效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得不到有效培養,甚至會影響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良好發展。高職院校的數學改革工作必須改變這一教學現狀,使教師從傳統教學中的主導者轉變成為引導者和合作者,通過對多種教學情景進行創設,組織學生多參與自主探索和動手操作的活動,以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改革考核測評方式,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在對課程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發展情況、教師的診斷能力、教學的改革效果進行檢測,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在改革考核評價方式的過程中,一定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終結性以及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合理運用自評和他評的方式,使評價的結論更具客觀性。同時要對學生應用輔助工具的能力進行考核,還要考核他們構建模型的能力以及思維拓展的效果。
伴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對教師要求更高。數學教師一定要結合當前時代的需求,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他們所學的知識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滿足當前國家和社會對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的要求,成為時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鐘燕瑾.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困境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7(3)
[2]王娟.高職數學教育與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1)
[3]王瑩,王麗麗.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5(3)
[4]杜軍.高職數學教育創新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