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論述“互聯網+”背景下新型教師培訓及服務模式的構建,分析目前教師培訓模式存在的局限,提出借助“互聯網+”建設教師培訓及服務平臺,利用網站、微信技術和多媒體工具建設自主學習系統,依據教師發展六范式建設資源庫,支持教師在線學習;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交互社區,基于學習成果,以“迷你課”演練眾籌方式在線開展實操訓練,從而革新和重構原有的教師培訓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 教師培訓模式? 服務模式? 眾籌? 平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2C-0165-03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和豐富,在各領域應用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新思維。高校教育領域的一些研究者結合“互聯網+”中技術和理念,推出“混合式教師培訓模式”,即線上學習、線下培訓方式。典型案例如株洲天元教研的數字化學習平臺,由QQ群、微信公眾號、CCTalk直播群、網絡云盤構成。該平臺提供的服務大致有線上自主學習、理解知識、提供分析應用、合作研討、作業完成及互評(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專家在線答疑(公眾號、微信群)等服務;線下專家與學員或學員與學員面對面互動,主要活動有綜合評價、專家引領、觀摩、說課、反饋、總結提升(最終評價)。這些典型案例中的平臺是各家軟件拼湊而來的,因此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各類服務不是整合在一個平臺上,信息重復使用率低;二是只能利用軟件現有功能提供服務,不能令受訓者滿意,無信息個性化推送,很難做到分層分類個性化培訓及服務,因為新入職教師、一般教師、骨干教師、教學名師在接受培訓方面都有不同需求的定位;三是仍需要下線運作才能完成整個培訓流程。本文根據目前教師培訓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借助“互聯網+”建設教師培訓及服務平臺,革新和重構原有的教師培訓模式。
一、教師培訓及服務模式創新及問題解決
在“混合式教師培訓模式”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技術和思維,設計開發教師培訓及服務平臺,構建新型教師培訓及服務模式,如圖1所示。
利用“教師發展六范式”標準建設自主學習系統,利用“互聯網+中國式眾籌”思維設計交互社區,兩者高度融合,前者是培訓基礎部分,后者是培訓提高升華部分,相輔相成。
教師根據需要,選擇“混合式培訓”,或選擇“完全在線培訓”。交互社區重點推行“迷你課”演練眾籌式在線培訓方式,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主題的培訓需要,輔以一對一隨機在線培訓方式,長短結合,規模不一,靈活且形式多樣。教師若選擇“迷你課”演練眾籌式在線培訓方式,平臺會要求其必須先經過自主學習系統的學習并達到一定標準。
二、創新理論依據
創新突出體現在“迷你課”演練眾籌式在線交互培訓,其理論依據主要有:
第一,群體動力學。該理論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后期的美國。教師專業發展不是一項獨立的活動,需要團隊的參與,在這個團隊里,每個學習者都可以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將自己的知識傳遞給其他人,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個群體中,學習者之間不斷進行思維及行為方式等的交換,發揮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通過團隊合作不斷促進個體在專業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改進與提升。
第二,同儕互濟。同儕互濟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在信任的基礎上,學員形成學習共同體,共同規劃并參與教學活動,發出或接受學習反饋,形成大腦風暴。
第三,中國式眾籌。核心理念是“籌人勝于籌資”,區別于西方眾籌的主要特征。眾籌要領:項目定位、核心形成、模式設計、對象召集,等等。項目定位,明確主題,說清楚項目解決的基本痛點,有相對明確預期。核心形成,找好牽頭人及形成核心,對于眾籌項目的成敗至關重要。對象召集,聚集人群應有的特征:處于事業發展期,有實現更大發展的強烈動機;愿意分享,需要廣交朋友拓展人脈圈子;樂意參與團隊活動,希望與成員互動合作。鼓勵內部人推薦,層層推薦使每個發起人都成為圈子中的一個網絡節點,從而形成緊密的、容易互動合作的價值網。
三、教師培訓及服務平臺設計
下面從愿景、策略、構成及流程、技術路線四方面概述平臺設計。
(一)平臺愿景
1.將各種教師培訓、服務功能整合在一個平臺上,信息高度共享,提供全程在線培訓方式,操作簡便且信息留痕,效果不減線下模式。
2.打造一個有約束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培訓生態圈,教師在其中,可充分、有效地利用碎片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模式,隨時隨地學習、互動、討論教學業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專業及教學水平。
3.由周期性任務式培訓轉變為常態化“迷你課”演練眾籌式為主的培訓。
(二)構建策略
1.管理運作方面,必須配套建立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形成教師培訓需求的內在動力。由省區級的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監督管理,在本平臺上參加學習和培訓的經歷與結果,應得到官方認可,可作為業務培訓考核的有效記錄入檔。
2.自主學習系統設計方面,基礎是教師培訓及服務資源庫,必須依據教師發展六范式構建。資源庫內容,要避免重技能、輕融合,應將科研素養養成及能力的提高融入教學技能培訓中,兩條線相輔相成。
3.交互社區設計方面,采用中國式眾籌+“迷你課”演練方式進行。借助教師培訓眾籌渠道,圍繞平臺集聚各個層面教師培訓專家和互補性極強的學習伙伴,促使在線培訓效果最大化。因為單憑單一高校資源,很難滿足老師培訓需求。
(三)平臺構成及大致流程
分為客戶端和服務端兩大部分。其中,客戶端由自主學習系統、交互社區兩部分構成。服務端由學習資源維護、基礎數據維護、交互數據整理等模塊組成。新型教師培訓模式集中體現在自主學習系統和交互社區,著重介紹這兩部分。
1.自主學習系統,能否對教師培訓平臺起到明顯支持作用,關鍵在于該系統的資源庫建設。依據教師發展六范式構建教師發展及服務資源庫,保證該平臺內容呈現多維度培訓方向,每位新教師都能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在該資源庫所支撐的學習系統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隨時隨地在線自我學習,或在該平臺上在線申請培訓主題,由培訓老師擇時結合資源庫一對一輔導和答疑解惑。
自主學習系統以網站的形式完整呈現,如圖2所示。網站重點介紹了什么是“迷你課”、如何進行“迷你課”演練提升教學水平等。
自主學習系統同時采用微信公眾號展示資源庫內容,如圖3所示。與網站搭配,優勢互補。微信公眾號相比網站,受眾面更廣、更流行,信息傳播更快,方便大家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瀏覽學習,但由于微信公眾號存在一些運營限制,比如無論是訂閱號還是服務號,均存在每天或每月發布信息次數的限制、菜單設置限制,等等。若基于網站發布信息,可以降低這些限制所帶來的影響,比如在發布微信文章時,一些與之相關的文章可以通過閱讀原文或加入更多的鏈接,直接調用網站文章,即可達到快速發布信息目的,同時可局部結構化組織信息。從規模上來說,微信公眾號版本是網站版本的濃縮版。
平臺自動記錄已登錄學習者的操作日志和文章瀏覽時長,記錄學習者自測成績。更新資源庫內容后,平臺自動檢索學習者的訂閱信息,以便決定是否推送信息提醒訂閱者。
2.交互社區,作為自主學習系統的延續。主要交互形式是以“迷你課”演練眾籌方式完成從學習到實踐的升華和提高,如圖4所示。
(1)發起人擬訂方案,發到網上征求意見,定稿、上傳。(2)邀請伙伴、專家進場,系統若發現伙伴沒有達到學習標準,則提醒其到自主學習系統完成必備知識學習任務;總人數以不超過10人為宜。(3)基于學習成果,根據方案完成一定任務,準備材料并提交,重點是“迷你課”演練視頻制作和分享。(4)根據方案開展各項活動,大腦風暴、指導與交流,其間各個成員根據需要上傳作業或共享一些資料,根據反饋重新錄制“迷你課”演練視頻并上傳。(5)評價、歸檔、結束。
重點是第四環節,需反反復復磨礪,歷時將近一個月。其他環節基本上一周內完成。
交互主界面設計大致如圖5所示。
主界面菜單包括:培訓、案例、眾籌、新聞、我的(/注冊)。
眾籌能否達到效果,重點在于培訓眾籌方案的制定,需要培訓機構協助,好的方案具備以下特征:(1)明確參訓者條件,需要通過一些渠道(比如大數據分析)獲得參訓者的特征,比如某個知識領域的水平、參訓態度、參訓目的和目標等。(2)明確培訓內容,通過問卷調查等渠道,圈定參與者的哪些問題可以通過本次眾籌培訓得以解決或改善,分若干主題列出。(3)明確培訓環境及資源的構成,信息傳遞介質的選擇,比如視屏、PPT、PC終端設備配置等。
(四)技術路線
1.后臺軟件開發采用JavaEE輕量框架技術,數據存儲采用開源數據庫MySql。
2.利用網站、微信技術,輔以一些多媒體處理工具或插件,實現客戶端需求。其中,(1)網站界面設計,采用Bootstrap技術,該技術由twitter推出的Web前端UI框架,它使用了最新的瀏覽器技術,提供了時尚的排版樣式、表單、buttons、表格、網格系統等。(2)微信公眾號管理,借助新媒體管家Plus維護,方便多賬號管理,并無縫嵌入強大的文章編輯排版器和素材管理器等,補齊了微信公眾號自身短板。(3)大量非結構信息文件處理,使用HtmlPorter、iSpring_Suite工具轉換為可網上瀏覽的文件格式,其中,HtmlPorter工具負責將word文檔轉成網頁,轉換過程中不會像word自帶的功能那樣產生很多無用的代碼;iSpring_Suite工具負責轉換PPT為flash動畫或h5媒體播放文件,保證PPT的動畫效果不失效。
3.交互社區技術方案選擇,可利用APP技術或微信小程序實現。APP采用原生開發,運行效率比后者相對快些,技術相對成熟些;微信小程序只能實現一些功能和交互相對簡單的需求,優點是用完即走,無需下載,推廣形式多樣化。選擇APP技術實現交互社區需求,其中,(1)核心技術,列表中播放視頻,滑動可自動切換為小窗口浮動播放,可切換到全屏播放模式,提供完暫停、播放等控制操作,具有視頻播放進度,視頻緩沖進度等顯示功能。支持左右滑動實現視頻的快進和后退,支持右邊上下滑動調整播放音量,左邊上下滑動調整播放器的亮度等手勢控制操作。支持彈幕,方便伙伴邊看邊在線實時發表意見。(2)使用的開源庫,主要有Mosby、RxJava、Retrofit2、ButterKnife、Glide、Systembartint、TigerDB、Material Design相關控件。(3)播放器,采用Android中自帶的TextureView + MediaPlayer實現,同時視頻播放過程中因為涉及列表、小窗口、全屏續播等問題,所以整個視頻播放過程中,播放器采用的是全局單例模式實現,這樣就可以達到無縫切換續播的問題。切換到全屏播放時,是直接重新開啟一個橫向的Activity來實現全屏播放。
總之,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主,輔以各種多媒體技術應用,將教師培訓及服務各個環節整合在一個平臺上,可以為平臺將來逐步融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打下基礎。
基于“互聯網+”建設教師培訓及服務平臺,借此革新和重構原有的教師培訓模式,突破思維上的局限性,引入“迷你課”演練眾籌式在線培訓方式,注入活力,豐富目前教師培訓模式,使得教師各種培訓需求得到滿足,且更加有針對性。經過半年的試用,自主學習系統達到預期效果,教師在教學業務發展遇到瓶頸時,都能在該系統中找到解決辦法或者得到一定程度的啟發,對后續的“迷你課”演練眾籌式培訓有很好的支持作用。但交互社區還有較多的改進地方,特別是操作流程上還有進一步簡化空間,應盡量提高操作友好性體驗程度,待微信小程序技術成熟度穩定后,需平移到微信生態圈中。
【參考文獻】
[1]趙大偉.互聯網思維獨孤九劍[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2]莫兵.新教師崗前集中培訓中“迷你課”的應用研究[J].廣西教育,2016(19)
[3]劉道平,劉秋皊,范正飛.基于自主培養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支持系統[J].現代教育管理,2013(6)
[4]楊勇,韓樹杰.中國式眾籌——互聯網革命的下半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3-26
[5]張潔.基于UMU互動平臺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以Kahoot!教學應用課程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6]韓樹杰.自組織的五大特征——以北大1898咖啡館眾籌模式為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