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堂忠 卜庭梅 黃金來



【摘 要】本文基于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論述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提出加強頂層設計、建立科學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體系、大力推進應用型教學模式、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等改革措施。
【關鍵詞】廣西? 高職院校? 就業指導課程? 創新創業教育?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11C-0174-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是時代所趨。在創新型發展模式下,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高校的歷史使命,但傳統的就業指導課程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本文基于廣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調查分析,探索高職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筆者選取廣西區內30所高職院校的管理部門、任課教師及部分學生,共發放各類調查問卷2650份,回收有效問卷2465份,回收率及有效率為93.02%。
(二)調查方法。本調查采用網上填寫問卷的方法,調查內容涵蓋了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與服務體制、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反饋等內容。問題包括單選、多選及開放式的意見建議等類型,共計35題。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與服務體制保障。具體如下:
1.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部門。如表1所示,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部門的設立中,2所高職院校專門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中心),占被調查高職院校總數的6.67%;11所高職院校以教務處為主,占被調查高職院校總數的36.67%;17所高職院校以學生處、學院團委、招生就業處為管理部門,占被調查高職院校總數的56.67%。
2.創新創業資金投入政策。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的廣西高職院校均已投入創新創業專項資金,用于基地建設、課程開發、教學研究、師資培訓、項目訓練、學科競賽等。但僅有4所高職院校對符合條件的在校生創業項目以無償資助、階段參股、貸款風險補助等方式進行支持,僅占被調查高職院校總數的13.33%。
3.學分轉換政策。創新創業學分的認定范圍包括: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結題、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創新創業競賽活動、發表相關論文、發明創造獲得的專利、創業成功等。如表2所示,有21所高職院校暫不允許創新創業學分與專業學分轉換,在9所允許轉換學分的高職院校中,只允許轉換成第二課堂學分。
由上可見,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管理與服務體系有待完善,管理部門多為與學生工作相關的部門而非教務部門,資金支持、場地保障、學籍管理等都沒有完全落到實處,反映出高職對雙創教育的認識和理解有偏差,這與全員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要求是相悖的。
(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具體如下:
1.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設情況。調查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廣西高職院校均已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其中30%的高職院校單獨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但也僅限于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70%的高職院校在就業指導課中單列某一專題講授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見表3)。
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教授時間上,被調查的廣西高職院校中,從學生大一開始就講授的占23.33%,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將講授時間放在大三,占46.67%(見表4)。
2.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調查結果顯示,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上,23所高職院校傾向于通識教育,占76.67%;7所高職引入了諸如SYIB、TRIZ、創辦企業設計等內容,占23.33%。整體來說,大多數課程內容是理論多、實踐少,教學方法也是講課多、互動少,課程教材為通識內容教材與某一專題教材結合。由此可見,各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時,出現了授課內容粗淺、知識范圍狹窄、沒有成體系的教材支撐、課時數量壓縮、實踐課程較少、與專業教育脫節等問題。
(三)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調查中發現,目前廣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師資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與學生工作相關的老師,如學生處(輔導員)、學院團委、招就處的行政兼課及思政課教師,占63.33%;二是專業院系相關老師,如工商管理、企業管理、會計專業教師,占20%;三是成功創業校友或企業家兼職,占16.67%(見表5)。從教師學歷來看,碩士研究生占23%,本科及以下學歷占77%;從教師職稱來看,正高占1%,副高占6%,中級占73%,助教及以下職稱占20%。
可見,高職院校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相對薄弱,呈“低門檻”態勢。這些老師大多從學校到學校,缺乏社會實踐和閱歷,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很難令學生信服。另外,這些老師多數并不是持證上崗,單憑個人經驗,或對理論生搬硬套,缺乏對創新創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培訓,掌握的知識點“碎片化”,且校友或企業兼職導師學歷不高、理論水平不高等,都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四)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評估。調查中發現,學生對課程效果滿意度不高(見表6)。被調查的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課程運行監管不到位,單憑教學評價系統中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及教師同行之間的評價來判斷課程教學效果;課程考核標準不統一,撰寫創業計劃書占51%,完成一項虛擬創業項目占23%,撰寫走訪企業心得體會占15%,無須考核占11%。由此可見,各高職院校對就業指導課的評價指標不明確,評價體系不合理,只強調了對課程教學的評價,忽視了對實踐活動的評價,只注重了學生的結果評價,忽視了學生參與過程的評價,關注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卻忽視作為雙創教育主題的學生對自身參與雙創活動的效果評價。
三、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高職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引導。上級相關行政部門應系統、規范地加強對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就業指導課程教育體系的引導,自上而下提供政策支持、業務指導、資金投入、培訓教育等,出臺專門的就業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各高職院校應健全領導工作機制,全面統籌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為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結合各自的辦學定位和市場的需求,深入研究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規律,進一步修訂人才培養目標與評價標準;通過制定并完善學籍管理制度、設置合理的創新創業學分、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就業指導課程中。多措并舉,全盤規劃,加強頂層設計,系統實施。
(二)建立科學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體系。目前廣西高職院校按照專業必修或專業選修課來單獨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并不成熟,因而在高職就業指導課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比較現實。各高職院校可在就業指導課中探索分年級分層次分類別的“面向全員、依托專業、融入教學、強化實踐”的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模式,針對各年級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不同需求,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保證學時量和學分數,建立一年級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通識教育、二年級與相關專業實踐教學相銜接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三年級針對潛在創業者的“精英班”“創客班”精細創新創業教育輔導的培養體系。
(三)大力推進應用型教學模式。在就業指導課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各高職院校可大力推進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體驗式等方法,選用案例式、模擬式、任務式等手段,引入“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方法,通過豐富教室類型,倡導小班教學、小組討論等構建創新創業教育不同課程或專題特點教學方法體系,加強師生互動,探索學生主動學習的新模式。同時,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編寫適合本校的校本教材,內容既符合本校專業要求又融入本校往屆畢業生創業的案例。此外,根據各校實際,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室、實訓中心或孵化園,加強校企合作,不斷加大“引企入校”“走向企業”的合作力度,開展創新創業項目體驗與實踐,以“互聯網+”“創青春”“挑戰杯”等競賽,成立創新創業協會、創業俱樂部等學生社團,開設創新創業大講堂,定期開展雙創沙龍、行業榜樣座談等活動,打造高職學生第二課堂生態環境,共同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平臺。
(四)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師資隊伍建設。各高職院校應制定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體系、考核評價標準,加強就業指導與創新創業教育專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通過“送出去”—— 充分利用各高職現有教師資源,遴選一批教師參加創新創業相關內容的培訓,培養本校的教師,“請進來”—— 各高職院校選聘一批成功創業企業家、優秀校友等行業專家組建一支具有豐富創新創業實戰經驗的導師團,雙管齊下為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提供師資隊伍儲備力量。各高職院校應對任課教師考取創新創業教育等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到行業企業掛職鍛煉、參加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比賽、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就業創業比賽、帶領學生創新創業、申報創新創業課題和發表相關論文等予以大力支持,加強任課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
(五)完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各高職院校應改革就業指導課的考核方式,采用面試、實踐、作品、路演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探索非標準答案考試,注重考查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性考核,針對課程教學、創業實踐、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等環節學分積累與轉換構建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加強對就業指導課的監控與評價,通過評教系統進行學生評教、教師自評和互評,任課教師通過集體備課、參加講(說)課比賽、相互聽課評課、定期開展學生座談會、開展畢業生發展質量調查特別是對創業的學生進行回訪、研究畢業生職業發展水平等形式,形成良性的教學評價反饋機制。
總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是一個綜合性、連續性、系統化體系,有其既豐富又復雜的內容,在高職就業指導課程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研究與實踐,以期有效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與創新創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鄭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以廣東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7)
[2]趙平.高職生創業教育視角下的就業指導課程改革探析[J].求知導刊,2015(10)
[3]朱小兵.高職雙創教育課程現狀調查與分析[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0)
[4]吳曉平.基于問卷調查的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