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平
摘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小兒支氣管肺炎治療的療效及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在我院兒科治療的小兒支氣管肺炎82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服務模式,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兩組支氣管肺炎患兒的療效和功能恢復狀況進行分析評價。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兒的總有效率92.70%較對照組總有效率80.50%高,肺功能恢復的指標即標FVC、FEVl、PEF及FEF25%~75%高于對照組,結果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對于支氣管肺炎患兒采取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顯著提高了治療的總有效率,改善了其肺功能,應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小兒支氣管肺炎;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5-006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function recovery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Methods In pediatric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82 cases of bronch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s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recovery status the function of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7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0.50%.The index of recovery of pulmonary function,that is,the standard FVC,FEV1,PEF and FEF25%~7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mode for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pneumonia,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should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Bronchial pneumonia;Pulmonary function
小兒支氣管肺炎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細菌、病毒或霉菌及肺炎支原體等,常發生于冬春季節或者氣候驟變,小兒主要的癥狀是發熱、咳嗽和氣促[1]。主要體征有呼吸增快、口周及指、趾端發紺,以及肺部中、細濕啰音。臨床診斷主要依據其臨床癥狀、X線胸片,診斷不存在大的困難[2]。支氣管肺炎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給家庭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因此,臨床上及時合理的治療與優質的護理的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3]。優質護理不同于傳統的護理,而且也已經被證實,對多種疾病的功能恢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更能體現人性化服務的特點,緊緊圍繞患者的需求,進一步制定適合患者的護理服務制度,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患兒的治療療效,促使小兒支氣管肺炎功能的恢復。本研究通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患兒支氣管肺炎進行護理,促進了其功能有效的恢復,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 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兒科住院治療的支氣管肺炎患兒8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41例。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齡1~4歲,平均年齡(3.5±0.6)歲;平均病程(3.2±0.4)d。所有患兒均經過X線片或實驗室檢查確診為支氣管肺炎。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組成、病程等基本條件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的護理服務模式,主要包括維持正常體溫、止咳止痰、抗感染處理三方面。
1.2.1.1體溫護理 患兒腋窩的體溫在38.5 ℃以上,護理人員可采取物理降溫,利用冰袋在小兒頭部進行冷敷;或者為患兒進行冷鹽水灌腸,保持患兒多飲水。
1.2.1.2止咳止痰護理 調整小兒體位,采取半臥或者高臥,對患兒叩背,幫助咳痰;及時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痰液粘稠的小兒必要時進行霧化。
1.2.1.3抗感染護理 在醫師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1.2.2觀察組 進行優質護理,即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基礎護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營養護理,改善呼吸功能,密切觀察病情。
1.2.2.1基礎護理 保持病房環境舒適,安靜,空氣清新,病房內要定期的消毒,避免較多人員的探視。保持病房濕度55%~60%,溫度18~22 ℃。同病原體患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endprint
1.2.2.2護患關系 護理人員應該親切的患兒交流,耐心細致的關心,消除患兒的內心恐懼,能夠促使其積極的配合治療與護理。
1.2.2.3營養護理 患兒的食物要清淡、高熱量、高纖維易消化,喂養時,抬高頭部。可以多吃水果,蔬菜,忌高蛋白、辛辣、生冷等食物,要多喝水。
1.2.2.4改善呼吸功能 為了促使肺功能的擴張,要進有利行體位的交換,嬰兒要抱起,可減少肺部的淤血;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口唇發紺缺氧癥狀時,應及時給予吸氧;根據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
1.2.2.5密切觀察患兒病情 患兒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呼吸急劇加快是心衰的表現,應及時報告醫師,減慢輸液速度、準備強心劑、利尿劑、做好搶救準備;患兒若出現粉紅色泡沫樣為肺水腫表現,患兒要進行乙醇濕化吸氧,每次不超過20 min;患兒出現驚厥、昏迷、呼吸不規則可能是顱內壓升高,及時報告醫師;觀察患兒有無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嘔吐性質、是否便血,以便發現中毒性腸麻痹及胃腸道出血。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以及肺功能恢復狀況。療效判定:痊愈:護理1 w內,患兒體溫恢復正常,肺炎癥狀及體征消失;有效:護理1 w內,患兒體溫下降,肺炎癥狀及體征基本緩解;無效:護理1 w內,患兒的體溫不降反升,肺炎的癥狀及體征沒有改善且出現加重。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92.70%較對照組80.50%高,結果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肺功能的指標FVC、FEV1、PEF及FEF25%~75%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小兒的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肺炎,常見的癥狀有發熱、咳嗽和氣促,比較嚴重的患兒可引發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4-5]。幼兒時期容易發生肺炎是因為氣管、支氣管管腔的狹窄,黏液分泌少,纖毛運動差,肺泡數少,肺含氣量少,容易造成黏液阻塞。另外嬰幼兒免疫力差,肺炎易于擴散、融合并延及兩肺,容易造成病原菌感染、營養不良、佝僂病等病。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根據患兒的病情狀況制訂個性化的服務方案,提供患兒戰勝困難的信心[6]。優質護理服務不僅可以加快患兒治療的療效,還能有效改善患兒肺功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通實現了基礎護理強化的目的,完善了集中護理制度,有效的考慮到患兒的實際狀況,采取了最適合患兒的護理模式,促使患兒能夠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梁美華.優質護理模式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5):983-984.
[2]畢海燕.開展優質護理模式對支氣管肺炎患兒肺功能影響探究[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10):1375-1377.
[3]侯紅莉.探討優質護理模式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3):1982-1983.
[4]周國麗.優質護理對小兒支氣管肺炎肺功能和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11):359-360.
[5]余微微.優質護理模式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16(10):1375-1377.
[6]何燕.優質護理干預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患者護理對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5,28(7):80-81.
編輯/張建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