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家輝
[摘要] 目的 探討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從該院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間診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當中選取8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原則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式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 在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費用這3個方面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之后,觀察組患者局部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相比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更加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式治療,可以取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糖尿病足;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70-02
臨床研究發現,對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式治療可以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1-2]。為了進一步明確此方法應用價值,該文將該院在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間診治的84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診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當中選取8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原則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41~79歲,平均(59.65±8.46)歲,創面面積最小1.3 cm×1.4 cm,最大6.2 cm×12.2 cm;觀察組采用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式治療,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齡42~78歲,平均(58.35±8.43)歲,創面面積最小1.1 cm×1.4 cm,最大6.1 cm×12.3 cm。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堅持糖尿病的飲食原則,使用胰島素對患者血糖進行控制,總結分析創面分泌物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對癥使用抗生素,并且均使用營養神經藥物、擴張血管藥物以及降壓、調脂藥物。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常規進行創面清理,并實施X線檢查,深入了解患者病變部位的情況,并使用生理鹽水和碘伏對創面進行清洗,注意更換敷料,1~2次/h。觀察組患者采用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式進行治療,具體如下:①清創:進行負壓吸引之前需要對創面進行清理,將創面內壞死的組織、死骨等徹底清除,并充分引流膿液,對于創面比較深并且存在滲出情況時需要使用過氧化氫溶液進行清洗,切開竇道,做到不留死腔。②準備引流物:對患者創面大小進行確定,然后裁剪或者拼接合適的VSD敷料對創面進行覆蓋,注意保證VSD的引流管端口以及所有的側孔都存在于VSD材料之內。③覆蓋填充創面:對創面清理完畢之后,需要使用敷料對創面進行覆蓋,注意覆蓋材料與需要引流的創面之間不能留有空隙。④封閉創面,并連接負壓吸引:對創面周圍的皮膚進行徹底脫典,并且準備生物半透薄膜粘貼在VSD敷料的外邊。然后將引流管接于中心負壓吸引,對負壓進行調節,一般在125~220 mmHg之間,全天候持續吸引。⑤做好術后處理:手術之后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嚴密觀察,注意定時檢查負壓封閉引流裝置是否正常工作,并對引流量以及引流物性狀進行觀察,注意使用生理鹽水對引流管進行沖洗,避免引流管堵塞,并注意保持創面濕潤,防止血凝塊形成。一般情況下,敷料拆除的時間為手術后1周~10 d。
1.3 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整體情況、治療1周局部狀況以及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生活質量評分:采用醫院自制的調查量表進行評價,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對比分析
在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費用這3個方面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1周之后局部狀況對比分析
治療1周之后,觀察組患者局部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分析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更加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發病率也逐漸升高,成為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不利的影響。糖尿病并發癥眾多,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就是糖尿病足,具有較高的截肢率,導致患者殘疾,甚至死亡[4-5]。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治療。臨床認為,糖尿病足主要的發病原因包括3個方面,即神經病變、外周血管病變以及感染。目前,臨床上對于糖尿病足患者創面的處理仍然是一個難點,比較棘手,常規的處理方法難以取得有效的治療效果,因此需求尋求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6-7]。
近年來,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逐漸在臨床上得到應用,對于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效果,主要的作用如下:①應用此種方法有利于患者血管恢復正常的形態以及功能,改善患者足部供血情況,從而降低感染風險,促進創面愈合[8-9]。②有利于控制感染。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法可以及時將患者創面內壞死的組織清理干凈,從而減少細菌滋生。③可以促進創面愈合。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治療當中使用的VSD材料對于創面中基質金屬蛋白酶表達具有抑制作用,從而降低創面膠原酶的活性,促使創面盡快修復。基于此,對于糖尿病足患者實施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法進行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10]。endprint
通過該文的研究發現,在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費用這3個方面對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周之后,觀察組患者局部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更加明顯,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示,采用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法對糖尿病足患者進行治療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加快康復速度,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足患者的優良選擇。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方式治療,效果顯著,可以加快患者創面愈合的速度,促使患者盡快康復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光珍,郭健飛,蘇旭東,等.創面持續負壓封閉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6,56(2):后插1-后插2.
[2] 周杰,黃金華,徐剛,等.游離植皮結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23):2546-2547.
[3] 黃崇友,臧曉方,熊軍,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難愈創面32例[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2):32-33.
[4] 羅寧,柳嵐,王偉,等.負壓封閉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作用[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32(5):311-313.
[5] 聶鈺璐,李海芬,白玉萍,等.持續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糖尿病足的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228-1229.
[6] 韋亞紅,孟宜,趙小涵,等.糖尿病足應用負壓封閉引流術并持續沖洗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7,15(16):1955-1956.
[7] 陳偉蓮,徐少宏,曾賢梁,等.封閉式負壓持續引流術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7):75-76.
[8] 朱慧娟,李峰,童奧,等.持續封閉式負壓引流治療糖尿病足的觀察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9):22-24,27.
[9] 王秀慧,周賽男,周樂亦,等.負壓封閉持續引流技術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3):3752-3754.
[10] 周松晏,范先榮,盛禹霖,等.用持續負壓封閉引流術治療難愈性創面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4(16):268-269.
(收稿日期:2017-07-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