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靜+林揚
[摘要] 妊娠糖尿病嚴重危及母嬰健康,針對性探究妊娠期糖尿病發病機制并給予規范化治療,能有效改善圍產兒及產婦并發癥。鑒于此,該文將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因素及治療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臨床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因素;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a)-0190-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指的是在妊娠期間首次出現糖耐量下降,其屬于特殊的糖尿病類型,會嚴重危害母嬰健康。因此,加強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因素及治療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 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因素
1.1 遺傳因素
組織相容性復合體(HLA)是有機體參與、啟動免疫識別的重要成分,HLA-II是與妊娠糖尿病關系最為密切的遺傳基因。國內外諸多學者研究均認為,妊娠糖尿病具有較強的遺傳異質性,不同地區、國家的妊娠糖尿病與HLA-II的等位基因有關[1]。梁彤等人[2]主張,凋亡誘導因子Bax在胎盤中的異常表達與妊娠糖尿病發病密切相關。另外,糖尿病家族史也可能是導致妊娠糖尿病的易感因素。
1.2 炎性因子
腫瘤壞死因子α:相關研究資料指出,腫瘤壞死因子α是導致妊娠糖尿的重要因素,其通過干擾胰島素受體進而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利用,最終導致機體血脂血糖代謝異常[3]。也有學者在一項前瞻性研究中發現,孕早中期腫瘤壞死因子α上升可作為預測孕婦妊娠糖尿病發生的重要指標[4]。
C 反應蛋白:嚴育宏等人[5]研究指出,C 反應蛋白與妊娠糖尿病兩者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但無法證實C 反應蛋白對妊娠糖尿病的獨立影響,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需要進一步研究。
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在有機體免疫與炎癥反應過程中,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發揮著重要作用,西方學者指出:血漿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會在不同環節、不同層次干擾胰島素,進而損傷胰島細胞功能,致使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誘發妊娠糖尿病發生發展[6]。
白細胞介素:在有機體炎癥反應中,白細胞介素-6、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8均積極參與其中,尤其是白細胞介素-6期能通過多種機制參與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在早期,白細胞介素-6水平上升能有效增加胰島素分泌,當其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抑制胰島素分泌,加重病情[7]。
1.3 脂肪細胞因子
瘦素與脂聯素:正常情況下,胰島素與瘦素兩者之間是一種動態平衡關系,一旦這種平衡遭到破壞,就會導致機體陷入惡性循環,兩者共同參與了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發展[8]。相關研究指出,脂聯素會隨著糖代謝疾病的加重而下降,其指出可將脂聯素作為妊娠糖尿病的保護因子[9]。
內臟脂肪素,該脂肪因子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會隨著孕周增加水平不斷上升。馬瑞霞等人[10]研究指出,內臟脂肪素會參與胰島素抵抗、影響糖脂代謝,在妊娠糖尿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4 體重與飲食
孕中晚期孕婦體重過快增長很容易導致妊娠糖尿病,西方研究學者指出,不管是正常還是超重婦女,隨著BMI的增加,妊娠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顯著上升[11]。我國研究學者指出,孕期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是導致妊娠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孕婦低纖維、高血糖高脂肪飲食,更是增加了妊娠糖尿病風險[12]。
2 妊娠期糖尿病治療
2.1 心理與健康治療
做好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與健康工作,能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真正使患者意識到防治妊娠糖尿病的重要性,并自覺接受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應定期進行產檢、合理控制血糖、配合醫生治療以及改變生活方式。與此同時,通過心理護理患者能避免恐慌、焦慮、擔憂等心理障礙,以平和、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這對疾病轉歸以及胎兒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相關研究指出,對妊娠糖尿病患者實施持續關愛式健康教育后,孕婦的焦慮、抑郁癥狀有顯著改善[13]。
2.2 飲食治療
營養師應對妊娠糖尿病患者營養狀況、飲食結構進行分析,并進行針對性營養指導,從而為患者制定科學食譜。特別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告知患者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定時定量,低脂低鹽,提高飲食護理的計劃性。30周之前的總熱量=標準體重×(25~30)+150,之后的總熱量=標準體重×(25~30)+300。其中,蛋白質約占15%~20%,脂肪約占25%~30%,碳水化合物約占45%~65%。大部分患者均能通過飲食調節,合理控制自身血糖水平。內分泌學會指出,糖分攝入應在35%~45%之間,并合理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能在保證母親、胎兒獲得充足營養的同時,降低餐后血糖水平[14]。
2.3 運動治療
科學合理的運動能促使葡萄糖進入有機體脂肪組織與肌肉組織,全面提升胰島素反應以及細胞內糖代謝水平。在沒有內科禁忌癥或產科禁忌癥的情況下,需要鼓勵妊娠糖尿病患者適度、合理運動。需注意,禁止患者進行劇烈活動,在進行運動時,心率在120次/min比較合理,運動原則以不引起子宮收縮或胎兒窘迫為佳。提高患者運動意識,指導患者按照長期、安全、規律、適量等原則開展合理運動,預防有始無終或運動過度,并定期進行檢查。西方研究人員指出,在西班牙婦女中進行了一項運動實驗研究,發現運動能有效降低妊娠糖尿病發病率[15]。
2.4 血糖監測及藥物治療
首先,患者通過血糖自我監測一方面能有效控制自身血糖水平,一方面還能有效預防低血糖問題,這是治療妊娠糖尿病的重要方式。每天三餐之前30 min以及睡前、早餐后2 h各進行1次血糖監測,根據自己的血糖水平,合理采取針對性措施。
若經飲食療法無法控制血糖水平時,需要及時應用藥物治療,在食療1~2周之后,若患者血糖水平依舊很高,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目前來說,醫學界尚未出臺胰島素最佳用量,我國大部分學者則主張胰島素用量應根據個人不同而有所區別,妊娠及胎盤激素會影響胰島素敏感性,必須及時調整藥物用量。美國內分泌協會指出,對于胰島素治療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應優先選擇門冬胰島素。endprint
綜上所述,針對妊娠期糖尿病發病因素,給予患者心理、飲食、運動、藥物等綜合治理方式,能顯著改善母嬰及妊娠結局,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愛華,董瀟,王承利.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干預對48例孕婦及圍產兒結局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14):126.
[2] 梁彤,康佳麗.Bcl-2、Bax、Fas 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盤絨毛細胞中表達及意義[J].中外醫療,2010,29(34):21-22.
[3] 再努爾·沙塔爾.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6,11(B6):1882-1883.
[4] 閆靜麗.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0):226.
[5] 嚴育宏,呂杰強,馮澤蛟,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CRP、PAI-1 與IR 相關性的初步探討[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0,18(3):39-41.
[6] Leipold H.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concentrations in the third but not second trimester[J].Eur J Clin Invest,2005,35∶252-257.
[7] 吳艷,叢林.血漿PAI-1 與脂質紊亂、胰島素抵抗及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安徽醫藥,2009,13(8):901-903.
[8] 田靜,徐宜清.妊娠期糖尿病婦女血清瘦素、體脂含量和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J].江蘇醫藥,2010,36(13):1511-1513.
[9] 鄭璐,譚小紅,劉偉.脂聯素與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1,13(1):21-23.
[10] 馬瑞霞,趙莉娜.內脂素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0,18(4):85-86.
[11] Ogonowski J,Miazgowski T,Kuczyńska M, et al. Pregravid body mass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 Med,2009,26(4):334-338.
[12] 楊慧霞,張眉花,孫偉杰.妊娠期糖代謝異常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1):725.
[13] 孫國戰.探討社區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預防保健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35):18-19.
[14] Dube E,Ethier-Chiasson M,Lafond J.Modulation of cholesteroltransport by insulin-treated gestational diabete smellitus inhuman full-term placenta[J].Biol Reprod,2013, 88(1):16.
[15] 史巖.孕期營養指導對妊娠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9):237.
(收稿日期:2017-07-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