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彬竹,張嘉純,王若靈
摘 要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黨的組織工作、黨內生活模式、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廉政建設和增強密切聯系群眾等方面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而在基層黨建工作中,網絡新媒體不失為有效、便捷、實用的信息傳播工具,具有大眾化、普及化和易于接受的特性。吉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使用的黨建新媒體平臺主要有新時代e支部、全國黨建和黨員管理信息系統、黨建微信平臺等。但其仍有很多方面有待加強,為此開展本次調查方案收集群眾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的建議。最終開發出具有統計學院特色的“統計黨建先鋒”平臺,利用新媒體方式真正推動和豐富統計學院的黨建平臺,使之得到更加系統的完善與開發。
關鍵詞 黨建;新媒體;豐富與發展;創新平臺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22-0059-02
1 調查背景及目的
在新媒體條件下,基層黨建工作也迎來了新局面,中共中央推出了中國黨建云課堂、全國黨務系統、智慧黨建等網站等,做到了黨建工作高效化、有序化、統一化,吉林省內也同樣推出了新時代e支部及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使其逐漸成為企業、學校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提升黨務人員教育水平的“重兵利器”。那么,在這樣的新媒體背景下,吉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如何將現有黨建工作平臺進行有效整合創新,從而深度開辟基層黨建活動“新陣地”成為當前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吉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的黨組織工作中,黨務人員實際應用了黨建工作新媒體平臺之后,都切實感受到了工作中信息傳遞的迅捷性和實效性,任務布置的快捷性,使工作信息反饋迅速,互動增加,促進了成員之間的和諧。為了更好地提高黨務人員工作效率、促進黨的思想政治扎根于群眾,特進行此次調查,旨在建立能將廣大群眾、團員與黨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線上平臺,本小組致力于將學習、討論、服務、志愿等板塊連接到一起,滿足不同身份同學的愛黨需求。
本次調查主要探究以下四點問題:第一,統計學院黨建新媒體的傳播形式以及黨建新媒體的普及化、創新化;第二,不同政治面貌同學較喜歡的學習、活動方式以及對黨建新媒體的需求;第三,統計學院黨建新媒體平臺的管理和信息規范;第四,黨建新媒體與其他新媒體平臺的聯系。結合相關問題現狀,本文給出相關的結論和建議,最終構建適合學院師生需求的新的黨建平臺構想并實施。
2 調查與分析概況
本次調查以吉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學生為調查總體。調查方案的資料收集分為定性和定量資料的收集。對回收的問卷進行錄入整理,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運用描述統計分析方法、頻數分析、邏輯回歸等研究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探究現行的黨建媒體平臺的劣勢與優勢,為創新黨建平臺的豐富與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根據本次調查與可靠的問卷數據我們得出以下數據結論。
1)現行黨建平臺現狀。根據被調查者對目前黨建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情況進行打分,可看出平臺內容的實際得分偏低,提升空間較大。而宣傳力度和社會支持也在平均值以下,說明黨建新媒體平臺的宣傳不到位導致社會支持較低,提升宣傳方面內容成為重點。而平臺的時效性略低于平均值,今后仍有提升空間。在平臺管理和提升工作效率方面高于平均值,說明群眾對于這兩點較為滿意。被調查者認為黨建新媒體平臺開發與建設方面提高的必要性,在宣傳力度、社會支持與平臺內容是民眾認為應該著重提高的方面;工作效率、傳達意見的方便性則不是那么迫切的需要提升。此外,同學們使用新媒體平臺的頻率集中在3~5次、6~7次,分別占32.45%、41.93%,而使用頻率在3次以下的僅占25.62%,說明群眾使用新媒體較為頻繁,新媒體已經被大眾所接受,那么黨建新媒體的開發與建設則可以較為容易的開展。而使用黨建新媒體平臺的頻數則集中在3次以下,百分比達到了59.05%,使用次數6~7次僅占比9.38%。在新媒體發達的新時代里,黨建新媒體在內容、宣傳度等方面仍需提高。
2)新媒體平臺開發意見。對于黨建新媒體平臺反饋方式的選擇,大多數被調查者選擇評論留言形式進行,對此應把評論區的建設維護和信息搜集當成工作重點。對于紅色閱讀書會中,近半數人希望以專人講授內涵的方式進行,還有半數的受調查者比較青睞討論交流的方式交流發表看法。在積分制度方面意見分歧較大,有49.77%的受調查者認為鼓勵及福利制度可以較好的激勵大家,但又有47.93%的受調查者認為現如今強制及推動及扣分制度可以更好的監督大家。對于實事要問的了解渠道,有76.42%的受調查者較偏愛講座及討論組的方式,但還有22.47%的受調查者喜歡自己翻翻報紙看看新聞稿自我升華。當今新媒體平臺的作用豐富,有31.77%的受調查者用它進行工作學習,43.78%的受調查者用于發表觀點和討論看法,20.07%的用戶用它進行放松疏解壓力。
3)“黨建先鋒”平臺的豐富與發展。結合以上問題,我們設計了集合“學習”“服務”“活動”“時事話題討論”“志愿幫扶小組”“線上線下無縫連接”“日常反饋”等模塊為一體的統計黨建先鋒平臺,在保證時效性、創新性的同時,使全部統計人參與到黨建學習—志愿服務—特色活動一體化平臺中。平臺包括五大模塊:
(1)學習模塊。學習黨的知識文化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線下頻繁的開展黨課難度較大,線上黨課,同學們沒有時間上的強制性,通過投票,動漫教學形式呼聲最高,因此我們計劃將黨課制作成短動漫定期發到平臺上,同時輔以闖關小游戲形式的“課后題”。(2)志愿幫扶模塊。支援幫扶模塊分為管理模塊和志愿模塊。管理模塊是指由黨支積極分子、黨員、預備黨員構成平臺的管理運行小組,這支管理小組負責平臺的運行、維護、更新,黨課視頻的制作裁剪等,使得“黨建先鋒”屬于整個統計學院、共同參與的繼承了統計人意志的平臺。而志愿模塊則緊密聯系了志愿者服務機制,我們將會定期前往永康特教學校打掃衛生,陪孩子們玩耍開展義賣。此外如果遇到同學家庭條件特殊困難,學院將適當抽出愛心基金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同學。(3)實時反饋交流模塊。實時反饋模塊包含兩種形態:第一種形態是穿插在其他各個模塊中,有效加強黨與群眾之間聯系的模塊,它主要包括“黨員群眾一線牽”熱線服務由幫扶小組擔任聯絡員,負責解決同學日常中的困惑,有效拉近黨與群眾間的距離。第二種形態是由幫扶小組構成的,專門統計后臺數據的部門,及時反饋數據信息。反饋交流平臺解決了常規互動、時效性、群眾參與度等問題,同時龐大的交流互動使積極性增加,保障了平臺的運行及建設需求。(4)線上線下互動模塊。在線上線下互動模塊,將開設“黨在我心”論壇隨時更新發布當下熱點、焦點問題供大家發表看法,并由專人監控后臺,保證論壇環境,隨時統計數據,定期選取熱點話題開展線下討論會,并在論壇中發布話題線上征文大賽并參與評選,舉行線下紅色演講活動;平臺票選同學們最喜愛的紅色書籍,定期舉辦紅色讀書會,推出電子版閱讀。(5)積分制獎勵模塊。通過問卷調查,我們計劃將整個平臺的運行建立在積分獎勵制度上,同學們在學習的同時積攢積分,平臺通過積分對其進行評獎評優。
3 結論及建議
1)豐富黨建平臺內容,抓好時效性及創新性。學院中部分平臺運轉還需要更高質量的運維規劃,少部分更新不及時,內容枯燥。院內微信推文要統籌規劃好信息接收、整理、傳遞、宣傳渠道,牢牢把握新媒體黨建宣傳的領導和主動權;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保證信息的時效性。
2)增強黨建平臺的普及度,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平臺維護人員應及時將全面、客觀、真實的信息進行傳播,及時更新平臺,積極搭建黨建新媒體交流溝通平臺,定期對管理員及使用者進行統一培訓,從各個方面提高黨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以提高平臺質量及用戶的使用舒適度。
3)豐富平臺業務、建立群眾交流平臺。增加新媒體平臺的功能性、業務性。關注黨員的實際需求,增加“點播式”學習,提升平臺的“生命力”。應額外建立專門的黨員交流平臺用于學生發表自己對黨建工作的困惑及對需求,對于關系群眾切身利益或引起廣泛關注的重大決策、要及時進行解讀,回應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行,正確引導學生思想精神狀況。
希望通過統計學院“黨建先鋒”平臺的開發與建設,能將統計學院各個政治面貌的人們牢牢團結在一起,使統計學院的黨建之路更加平坦、輝煌燦爛。
參考文獻
[1]王平.新媒體環境之下高校黨建工作優化舉措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6).
[2]辛永亮,鄭中興,胡安妮.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黨建信息化平臺建設研究[J].高教學刊,2016(13):33-34.
[3]馬珺.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J].巢湖學院學報,2014(4):41-43.
作者簡介:趙彬竹,吉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