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瑞花
摘 要:新課程理念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建立師生平等的關系,努力創設和諧課堂。而教師合適的教學語言的運用是知識傳遞、師生互動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紐帶,是和諧課堂創設的重要前提。語言在創設和諧課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數學教學要在教學中除了運用規范標準的語言以外,還要有鼓勵性,注重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藝術;規范準確;激勵性
在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教師促進者的作用,要充分發揮教師促進者的作用,必須把握好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梁。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上好數學課的基本保證,教師通過教學語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情誼,使學生堅定學習的自信心。
一、語言要準確規范
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準確,不能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為此,教師要做到如下兩條:一是對概念的實質和術語的含義必須有個透徹的理解。例如:“整除”與“除盡”、“數位”與“位數”、“增加了”與“增加到”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有的教師指導學生畫圖時說“這兩條直線畫得不夠平行”、“這個直角沒畫成90°”等,這就違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之類的語言錯誤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準確性。二是必須用科學的述語來講解,不能用土話、方言來表達。比如,不能把“垂線”說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最簡分數”說成“最簡單的分數”等等。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范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堅持使用普通話等。語言干凈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住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
二、恰當使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
新課改強調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即不僅可以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學生評價教師、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等,使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比如:“你說得太好了,老師和你想得完全一樣!”“真了不起,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你回答得很正確,如果聲音能再大一點就更棒了!”“不要怕,大膽地說,把你的想法說出來,讓老師和同學分享分享!”“說得精彩極了!今天我要把最高榮譽獎送給你們,因為你們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實踐,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達。”啟發學生評價教師:“老師這樣想好嗎?好在哪里?”“你覺得老師這種方法怎么樣?”學生評價學生:“老師,他這種解法太麻煩了,我有一種解法更簡便。”“我認為她理解得不全面,我來補充一下。”“老師,我做得不完整,我可以改一下嗎?”“我覺得認真聽別人發言很重要。”這樣做,學生在課堂上認真思考、合作探究,大膽質疑、主動學習,教師巧妙引導,整個課堂充滿了平等、和諧的氣氛,進而展現了自我,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三、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發展數學語言
(一)小組論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后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使全身心都處于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
(三)在操作中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而語言是思維的外化,是思維的物質形式,知識的內化與相應的智力活動都必須在伴隨著語言表述的過程而內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
(四)無聲語言要使用得當,恰到好處
數學中的無聲語言包括教師的表情語言、手勢語言和體態語言等,這些語言可輔助有聲語言實現教學目的。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她學會在面部姿勢和聲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時,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常常靠眼睛來聯系,這樣每個學生就會感到老師在注意自己,無形之中就起到了控制課堂的作用。如在"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的新課引入中,教師讓學生各自畫一個圓,并把圓心擦掉,發動學生利用三角板把圓心找出來。這時候,教師就要用眼睛去注意學生的行動了:看哪位同學在認真地找并有了一定發現,可以予以肯定;看那位同學眉頭緊鎖,遇到了困難,可以走過去給以指導等等。
事實上,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遠非上述四點所能保羅,語言藝術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連,數學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