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瑞祥
摘 要:新課改對中學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課改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現象和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入手,通過有效課堂教學,讓學生不僅能夠輕松獲取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優化;化學;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學生化學成績跟不上的現象,尤其是城郊生源薄弱學校的學生更加嚴重。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課堂教學,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如何提高城郊生源薄弱學校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推進城郊生源薄弱學校的全面發展,也就成為化學教師探討的新課題。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初中化學對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大部分學生開始會對化學學習頗有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是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呢?本人采取的方法是:結合書本中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秘的軼事,對學生進行化學發展史的教育,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系等等。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初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人教版教材上冊第四單元課題2元素一節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如果讓學生一下都記住很難,我從第一章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布置給學生,同時把元素符號、原子團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價編成順口溜,把重點內容寫成韻語,簡化記憶。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教學時要善于運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如生活展現、實驗演示、表演體會及利用電腦、實物投影、電視、錄像等多媒體進行圖畫展現、音樂渲染等,這樣可以將枯燥、抽象的化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聞其聲。例如在講解酸堿指示劑與堿的反應時,可穿插這樣一個化學小魔術:首先在一張白紙上用石灰水畫上幾朵花,表演時,讓學生觀察晾干的白紙,看不出紙上有花,然后用毛筆醮取酚酞,輕輕涂在白紙上時,幾朵鮮艷的大紅花呈現出來。一條簡單的性質:酚酞遇石灰水(是一種堿)變紅色,致使學生興奮不已,驚嘆化學的奇妙。酸堿指示劑的知識傳授后,教師又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讓學生完成,即現有白紙、溶質質量分數分別為10%的NaOH溶液,5%的H2SO4溶液,5%的紫色石蕊溶液。試設計《“雨”落葉出紅花開》這一趣味實驗。學生們興趣很濃,紛紛動手設計實驗,使課堂的氣氛十分熱烈,并且都掌握了知識,教學效果很好。
三、優化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對學生思維的啟迪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化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獨立性和創造性,要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思考的余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提問題,從無疑到有疑。鼓勵學生多動腦動手設計,操作實驗,指導學生充分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自制實驗用具,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對學生在練習和解題時運用的不同方法和技巧要給予肯定,不要打擊學生在學習上的一些“標新立異”。在習題解答中,鼓勵學生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問”,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去探索,培養學生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初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學計算、化學與生活五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說,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果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系、區別異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在教學中針對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系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和啟發通,從而達到精講多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教師一定要很好地發揮啟發和引導作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的全面發展。
新課改背景下探究課堂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教師要長期不懈地研究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和策略,創新課堂教學設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把課堂變成讓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樂意學的課堂,使學生在快樂中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