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永強
[摘要]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存在信貸產品集中度高、信貸人員專業素養低、貸款“三查”流于形式、崗位培育機制欠缺、信貸風險防控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然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癥下藥,對存在的問題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全面提高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防范能力。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 信貸風險防范 對策研究
一、引言
近年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經濟活力下降,商業銀行呈現出貸款質量整體下滑、不良貸款率逐年上升的趨勢。更好的信貸風險防控已然上升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第一要務。顯而易見,不良貸款的產生會對銀行業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雖然不止一家,包含多個獨立法人機構,但是其經營模式、制度管理體系、業務開辦種類、發展規模等大體相同,所以有必要將其看做一個整體來進行信貸風險的防范研究。由于受地域限制,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面對的經營服務對象主要是三農和小微企業,經營能力差,抗風險能力比較弱。這就客觀導致了農村信用社的經營風險遠比四大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大得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做好信貸風險防范控制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信貸服務體系是促進某地區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對統籌城鄉一體化和諧發展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二、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現狀
(一)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基本情況概述
因受歷史沿革影響,某地區農村信用社主要經營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經營品種單一,中間業務收入較少,利潤來源幾乎全部依靠存貸款利差,信貸風險集中度很高。截止2017年6月,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余額5317531萬元,較年初增加287630萬元;各項貸款余額4229126萬元,較年初增加374909萬元;四級不良672379萬元,較年初增加67638萬元,四級不良率15.90%;五級不良327758萬元,較年初增加9486萬元,五級不良率7.75%。從數據上看,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說明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仍然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但是貸款四級不良和五級不良占比較大,并且都有大幅的增加,不良貸款壓降工作任務艱巨。
(二)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現狀
自2017年年初以來人民銀行加大了金融市場整頓力度,省級聯社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方針,開展了包括“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行為專項治理和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等多項舉措。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在省級聯社和監管機構的領導下,積極展開工作,增加檢查力度,對包括信貸業務的各項業務進行全面排查,開展“九種人”調查,重要崗位人員的審計等,對發現的問題積極整改并嚴肅問責,肅清不良風氣,打擊和整改亂象行為,對人為層面、制度層面、操作層面存在的風險隱患積極排除。同時為了增進風險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增設了風險合規部門,構筑風險防控的“三道防線”,業務經營部門作為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防線,風險合規部門作為風險防控的第二道防線,審計部作為風險防控的第三道防線?!叭婪谰€”三管齊下,層層排查,強化了信貸風險防范控制能力。同時配合貸款三查制度,通過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全面降低了信貸風險。
三、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防范存在的問題
通過經營情況分析不難看出,某地區地區的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甚至有不斷攀升的趨勢,12家農村信用社中只有兩家機構前七個月的不良貸款有了小幅度下降,其余10家金融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盡管某地區地區的農村信用社開始認識到了信貸風險防控的重要性,風險防范體系不斷完善,但是存在的問題仍然比較明顯,有些甚至迫在眉睫,不積極改善,將會斷送農村信用社的生存發展之路。
(一)信貸品種單一。房地產抵押貸款占比大
農村信用社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信貸品種單一,擔保類貸款占據了主體地位。不得不承認,因有抵押品作為保障,抵押擔保貸款是銀行貸款中相對比較安全的信貸品種。某地區地區農村信用社也不例外,尤其某地區城區的金融機構,房地產抵押貸款占比較大。近一年,某地區房地產價格飛躍式增長,與當地經濟發展程度不相匹配,市場泡沫嚴重。加之當前國家對房地產政策預期不明朗,一旦形勢突變,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將會對這些金融機構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二)信貸人員專業素養低,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在市場爭奪日趨激烈,信貸產品形勢不斷創新的形勢下,對信貸風險管理技術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就必須要求銀行具備管理信貸風險的高素質人才。作為銀行的信貸人員,不僅要熟練掌握銀行信貸的業務流程和各項貸款專業知識,還應對整個市場大環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有全面的認識,力求與金融行業和自己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對每一筆貸款業務做到充分的分析。農村信用社因受歷史原因和地域限制,高端專業型人才匱乏,信貸人員隊伍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素養低,風險防范意識薄弱,信貸風險管理水平也就相對落后。
(三)基層網點信貸“三查”流于形式,一線信貸風險防控人員缺失
嚴密的貸款“三查”制度,是貸款發放風險的重要保障。但是某地區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因信貸隊伍專業素養不夠,制度執行力不強,仍然存在沿襲老的工作習慣的現象。一是貸前調查不盡職,未做到多方掌握了解,完全憑借朋友的介紹或者個人的經驗。二是疏于貸后檢查,重發放輕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把貸款全部放出去,完成任務萬事大吉,對借款人的經營情況、資金使用情況跟蹤不到位,貸后檢查報告應付差事,草草了事。三是貸中審查情況令人堪憂。
(四)趕鴨子上架式培育機制欠缺,專業培訓不到位
不經過系統的培訓,新上任的客戶經理就開始趕鴨子上架發放貸款,這成了某地區市農村信用社用人機制的常態。新上任的客戶經理相應知識的欠缺和對該崗位的不熟悉,只能通過向客戶經理老員工學習,從貸款流程到各方面細節完全靠問靠自己摸索。這種模式確實能夠激發新上任員工盡快掌握崗位知識,盡快上手,但是師傅帶徒弟式的培育方式,培養出的客戶經理的優秀程度受師傅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程度影響很大,如果該新客戶經理請教的師傅本身就不專業,對貸款的合規性重視不夠,覺得只要能完成任務就是萬事大吉,那教出來的學生也好不到哪兒去,貸款合規只能成為空談,風險隱患巨大。
不止客戶經理,審查崗人員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網點兒扁平化后,多數網點的信貸會計都由委派會計兼任,許多會計自從上任并沒有進行過信貸知識的專業培訓,更甚的是大多數新會計原來只干過一級柜員,對信貸業務幾乎一無所知,這種趕鴨子上架式工作模式,其實是存在很大風險隱患的,對貸款發放的基本流程都不知道,何談嚴謹的貸款審查和風險防范,貸款發放審查到底是為了形式上的完整還是發揮實質效用,值得反思。因此,對新人職的信貸人員提供綜合全面的系統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