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要】深度學習是發展學生學科素養的助推劑,而提升初中生科學(化學部分)學習力是促進以“反思與批判”、“聯系與與整合”、“遷移與運用”為主要特征的深度學習的重要環節。從當前初中生科學(化學部分)自主學習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基于初中生的學習特點,就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開展了一些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核心素養 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的獨立性 拓展性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3-0155-02
深度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應用和整合,聯想與構建,識記與理解,遷移與應用,反思與評價,實踐與探究,樹立起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和終生學習的必要條件。
一、初中生科學(化學部分)自主學習的現狀調查
1.學生學習自立性狀況分析
學生學習“自主性”是自主學習的靈魂,也是學生學習動力所在,是自主學習的根基。問卷從興趣、動機、情感等方面調查了學生學習的自立性。問卷從興趣、情感兩方面考查學生的學習自律性。選擇最喜歡化學內容的有30%;對化學內容比較感興趣的有43%,一般感興趣或以下的比例有33%;認為化學與我們的生活聯系非常與比較密切的總共占到67.5%。由此可見,大多數同學對化學的學習還是比較有動力的。
2.學生學習自律性狀況分析
自律學習就是學習者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選擇信息、積極主動的建構、創造知識,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證。問卷從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兩方面考查學生學習的自立性。在學習毅力方面有課前預習習慣的比例較低,有時或偶爾預習的占多數,經常預習的僅占12.9%;對于學習中聽不懂的內容的處理方式,選擇先思考后再去問占54.3%,在知識內化能力方面,能經常反思自己化學學習得失的情況是18.1%,很少的占21.6%;說明學生在化學學習毅力上一般,在知識的自學、歸納、總結、反思、整理、提升等方面比較欠缺。
3.學生學習創新性狀況分析
在對學生學習創新性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對“遇到疑難問題時,能否主動查閱相關資料或參考書籍”這一問題時能積極做到的僅占23.9%,大部分是有時或很少;在回答“習題做錯你是否會主動并及時訂正”這一問題上能真正做到的也只占35.8%;在一個開放性問題“請你簡單寫一寫初中化學知識的最好方法上”的回答上,大部分同學空白不寫,能寫上的學生幾乎都認為多記、多背、多練是比較好的方法,說明學生的創新力比較薄弱。
表1 學生學習創新力狀況調查結果
二、提升學習力、發展學生學科素養的策略
1.激發學生內在學習精神、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當前教學任務的一個重點是通過教學目標,內容和途徑方法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高效的學習方式,即自主性學習。
案例1.在九年級酸堿鹽知識的滅火與火災自救學習時,課前布置幾個問題:
①利用家庭廚房物品自制簡易的滅火器。
②你自制滅火器的反應原理是什么?
③查找你身邊有哪些常見滅火器,它們用途的異同點有哪些?
④遇到火災時,規范的、正確的滅火措施和有效的自救措施具體有哪些?
生活化的實驗探究讓學生能夠真正動起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有助于養成自己閱讀、自己查找、自己思考、自己探索的學習習慣。
2.創設情境讓學生動起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預習是自主學習的前奏,通過預習,能提高聽課的效率,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堅持長期的預習能提高閱讀速度,增強獨立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的能力。這種能力一旦形成,將終身受益。為提高預習效果,在培養自主學習習慣的初期,教師要以知識為載體,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給學生擬定預習提綱,預習思考題應注重問題的層次性、遞進性、邏輯性。
案例2.在預習化學方程式書寫時,列舉的提綱如下:
①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示物質的組成?
②什么叫做化學方程式?
③化學方程式怎樣來書寫,其中一定要遵循什么原則?
④你能書寫出一個完整的化學方程式嗎?請舉例,你舉的例子表示了什么意義?
⑤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還有哪些細節要遵守?
3.優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品質
學生則完全是根據教師對自己學習結果的評價來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導致最終形成了“師主學習能力”。教師不能再單純地為學生做主了,在培養學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中,要注意到如下的教學策略:
(1)建立目標激勵制,提升學生學習意愿
目標學習實際上是學生和自己訂立的“個人學習契約”:我想要達到什么,為了達到它,我應該做些什么,如果我不做到這些,我就違反了自己的協議,我就會失敗。這種契約給出了兩個方面的意愿和技巧,為了達到目標,我該怎么前進?為了達到目標,我應采取什么策略?
案例3.剛接觸到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合價的時候,學生總是感覺很枯燥,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所學內容,可以先布置一些課前活動:卡片制作大比拼,設計一個卡片,內容包括以原子結構、相對原子質量,常見化合價及對應物質化學式、代表性物質的化學式的意義,常見的化學反應等內容,越豐富越好。
這樣的卡片設計充分考慮了學生學習基礎和需要的差異,門檻較低,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參與,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樂于、愿意參與學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或提高,使每位學生樹立“我能學”的信心。
(2)加強知識系統化,優化學生認知
從初中生科學(化學部分)學習能力上看,學生不僅要掌握化學的基本概念、定義、公式、原理等,而且還要將這些知識形成網絡結構,內化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要達到這一目的,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挖掘教材中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化、深刻化,從不同的角度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使新舊知識逐步形成緊密的鎖鏈,形成知識網絡,進而從不同的角度去激活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案例4.20℃時,欲使100g10%硝酸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提高到20%,可采用哪些方法?
①從溶質角度分析。
②從溶劑角度分析。
③從加入濃溶液角度分析。
如果條件不變,將20%硝酸鉀溶液稀釋至10%可以采取哪些辦法?
①最常用方法:加入溶劑。
②從加入稀溶液角度分析。
聯系初中科學(化學部分)教學,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引導學生掌握每單元知識系統的整體結構,幫助學生分清知識的層次結構,理清各知識要素之間的縱橫聯系,尤其是理清隱藏在教材中概念。
<2>引導學生獨立地建立與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對知識要素之間主動進行比較,辨清其相同和不同之處,達到對化學知識的準確掌握。
<3>啟發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歸納和概括,并使學生掌握運用其方法和策略的條件與范圍。題海戰不是培養方法的好形式,關鍵在于從解題中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通過創設情境或設計結論開放的習題,讓學生從學科角度而不是憑經驗去思考和解決化學問題,鍛煉思維的發散性,使學生的思維充分活躍起來,提高綜合應用和遷移知識的能力,也進一步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借助拓展性課程、邁進發展學生學科素養的新戰場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努力建設、積極開發和整合校內外課程資源,豐富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選擇空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為擁有濃厚的興趣是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創造力的前提條件。
在拓展性課程活動中,通過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來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利用科學拓展性課程指導學生撰寫科學小論文或科學調查報告,以化學視角充分挖掘生活實踐中的論題,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進行觀察、實驗、再進行周密而科學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結論。
案例5.在浙教版八上科學1.6物質的分離這部分內容中什么條件下側重于蒸發溶劑結晶法,什么條件下側重于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學生們對這兩種常見結晶方法的利用難以分辨和理解,于是我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實驗方案進行改進:同時冷卻90℃的氯化鈉、硫酸銅、硝酸鉀3種飽和溶液,部分學生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冷卻熱氯化鈉溶液時,晶種大小變化不大,而硫酸銅和硝酸鉀則有大量晶體析出,并能看出生長的晶體具有規則的幾何外形,實驗的成功不僅誘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豐富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
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為我們提升學生的學習創新提供了發展平臺,我們可以大展身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提升初中生科學(化學部分)力的途徑很多,如走進生活,開發“初中科學(化學部分)疑難問題的實驗解決法”;挖掘潛能,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重視過程,加強科學方法教育。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只要我們切實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為本,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宗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力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就一定會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邵瑞珍.《學與教的心理學》(陜西教育出版社)
[2]劉建臣.《以化學實驗為基礎開發校本課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1—2):45—46.
[3]王寶斌.《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三大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