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園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人口呈現飛速發展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公布的數據,我國的城鎮人口已占總人口數的56.1%,意味著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已完成一半。然而,農村人口在我國依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合理地安排農村人口的發展問題已被提上議程。農村人口在近幾十年來一直依靠著土地生存,依靠著農作物解決溫飽問題,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時代的前進與發展,向我們昭示著這種生活已經無法滿足農村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鄉村旅游;村莊規劃;策略研究
前言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旅游業的興旺。近幾年來,我國居民的旅游消費占總消費的分量越來越大,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發展區域,因此鄉村旅游順勢而生。發展鄉村旅游不僅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而且可以為農村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方向,緩解日益拉大的城鄉差距。然而,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片面追求經濟利益所帶來的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1 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1 鄉村基礎設施薄弱
近年來,鄉村的基本設施已經大致完善,電力、通訊、衛生等方面已經完備,但在排水、公共社區服務等基礎設施方面依舊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大多數村莊中僅在居委會擁有一間圖書館,處于常年不對外開放的狀態,老年活動場所和娛樂場所缺乏;在排水方面,村民大都使用隨處排放的方式,村中沒有統一的污水處理場所。另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部分農村青年選擇外出打工,導致農村的住宅出現無人居住的現象,即使是有人居住的房屋,其中絕大部分也是老年人,他們往往缺乏勞動力,房屋出現毀損、漏雨漏水等問題時難以進行自行解決,長此以往,農村中的房屋大都呈現殘敗不堪的面貌,整體風貌難以協調一致。
1.2 鄉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
在我國,由于天然氣并沒有在農村全部普及,大部分農村的取暖與做飯往往使用蜂窩煤和木柴等,這些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不僅無法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會造成環境的污染,進而危害村民的身體健康。在農作物的種植方面,農民已經很少使用傳統的農家肥進行施肥工作,相反,他們更愿意選擇省時省力的化肥。對于菜蟲的治理,他們會選擇使用農藥消滅,因而市面上頗獲好評的綠色蔬菜已經在農村很少見到。而且長期使用農藥和化肥不僅導致了農村土地的質量呈現退化的趨勢,而且對土壤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在生活垃圾的處理方面,大部分村民沒有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他們往往會隨意丟棄生活垃圾,只有極少數的村民會選擇將生活垃圾等扔進垃圾箱。垃圾的不正確處理導致了農村的環境污染無法得到良好的治理,難以將鄉村旅游發展起來。
1.3 經濟產業結構落后
農村的經濟產業結構主要是傳統的農業生產,這種產業難以形成連續的經濟鏈,主要經濟作物的效益低。以大米為例,農民辛苦勞作一年,但所得的經濟收入與投入持平,無法得到經濟收益。因此,大部分村民選擇外出打工,將土地荒廢。而且,以農作物為生的農民如果遭遇天災(冰雹等),即使國家會彌補一部分損失,但卻無法彌補一年的勞動收入,村民難以維持生計。單一的經濟結構難以為村民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一旦在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村民的經濟收入便會得到極大的損失,進而影響一家人的生計,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令人擔憂。
2 村莊規劃策略
2.1 完善村莊基礎設施
政府應依據所規劃村莊的村民的受教育情況,設置教育設施,并且對村委會進行擴建,滿足農村的政治需求;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和基礎的村民休閑場所,為村民提供可以進行文化交流的公用空間。在村莊加快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居民的生活用水可以進行回收利用,雨水等可以進行專用管道排放,這樣就可以使各種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對于年久失修的房屋可以進行修繕,過于殘破的房屋進行翻修,將全村的整體面貌進行提升,避免新舊穿插現象的發生。村莊的整體形象與旅游發展有直接聯系,建立整潔、秩序良好的村莊會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旅游,為鄉村旅游提供更好的發展前景。
2.2 發展有機農業
近年來,城鎮居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已經逐漸重視起來,對于有機農產品的需求以成倍地增長。有機農業與傳統的農業相比,其追求原始的農業發展規律,要求不使用化肥、農藥等現代化的添加劑,極大地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可以大力鼓勵村民開展有機農業產業,以此為基礎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生態農業等產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機農業。對于農田的使用,可以開發成為蔬果自主采摘區、花卉種植特色園區等,為前來旅游的游客提供一個感受農村生態農業的機會。這種形式的有機農業不僅可以提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程度,而且會向游客普及農村的蔬果文化,使游客對農村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3 加強環保意識
針對村民隨地丟垃圾的現象,可以在農村每100米放置一個垃圾桶,每2千米設置一個垃圾箱,用以統一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并且垃圾桶應設置為分類回收的類型,放置不同性質的垃圾相互干擾,影響環境。附近幾個村莊的垃圾設置一個固定的處理地點,進行統一處理,并且垃圾桶的清理工作應該及時開展,以免垃圾大量堆積造成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對于農田、水源等自然資源需要加強防治措施,加強對環保知識的宣傳,發展無污染的農村生活。環保意識的提高需要對村民進行相關的講解,尋找專業的環保人士為村民進行環境污染的危害普及,使他們了解到污染環境會將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造成多大程度的傷害。對于垃圾問題的處理,政府應該加大力度,分別從意識和實踐兩方面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從而提高整個村莊的衛生情況。沒有人愿意去垃圾滿地、污染嚴重的村莊旅游,因此近最大可能地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可以將村莊的環境得到改善,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為村莊的發展注入更多的資金幫助。游客擁有良好的旅游體驗,村莊得到更多的資金進行發展,二者皆可得到對自身有益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3 結束語
鄉村旅游的發展的確會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沒有優美環境的農村無法對游客帶來吸引力,無法有效地帶來收益。鄉村旅游在某種程度上會促進鄉村規劃,為鄉村規劃提供資金,但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如過量生活垃圾所引起的環境破壞、村民生活難以回歸平靜等問題。從總體上看,開展鄉村旅游對農村的影響是利大于弊的。而且,以鄉村旅游為導向進行村莊規劃可以為農村帶來新鮮元素,注入新鮮血液,縮小長久以來的城鄉差距,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濤.以鄉村旅游為導向的村莊規劃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4.
[2]黃震方,陸林,蘇勤,章錦河,孫九霞,萬緒才,靳誠.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理論反思與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08:140
9-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