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雄
【關鍵詞】 數學教學;講;練;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107—01
講是理解、吸收,練習是運用、鞏固。因此,重視講練結合至關重要。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恰當地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讓練為講服務,使講和練相輔相成,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呢?
一、新課前安排練習,使新舊知識完美對接
數學有較強的邏輯性、系統性、聯系性,前后知識如果銜接不好,就會出現斷層的現象,進而影響后續的數學學習。為此,在新舊知識銜接時,一定要給學生合理地安排練習,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
例如,在講“歸一”應用題中的復合應用題時,筆者就結合了之前的知識點,先安排了如下練習:(1)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做了多少套?(2)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75套,還剩多少套沒做?(3)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幾套?等等。在隨時變換已知條件和問題的同時,然后再出示例題:一個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既知道復合應用題是由幾個相關聯的簡單應用題組成的,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更讓新舊知識很好地銜接,為后續數學知識的學習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二、課堂上合理安排練習,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所學知識
課堂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有效手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環節。它對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課堂練習主要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教師通常以教學內容為主,并針對知識與能力要求安排一些有層次的習題,通過讓學生做練習起到加深、鞏固所學數學知識的目的,所以說練習題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和目標性。而問題所涵蓋的知識、涉及的己知未知的因素范圍較廣,不能局限于學科要求本身。另外,練習題屬于一種常規訓練,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在訓練難度、技巧上應該是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的,具有大眾性。教學時,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安排一些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綜合性強、難度較大的習題,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從而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完“利息”一節內容后,筆者就讓學生跟著父母去銀行實地調查,了解儲蓄的種類,并用了解、調查到的信息,與自己所學的利息知識很好結合。如,“把400元人民幣存入銀行,年利率為2.5%,存期兩年,到期后可以取出多少本金和利息?”讓學生完成上述練習,不但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論,而且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鞏固了學生所學的有關利息的知識,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處理好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新課的內容總會有一些重點、難點,為了加強學生對這些重點、難點知識的鞏固,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就要處理好鞏固練習。
例如,在給學生講“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時,筆者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準確識別給出的組合圖形。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讓學生分割圖形并進行判斷,讓他們在分割圖形的過程中去發現這個圖形是由哪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然后再回想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最后進行計算。學生掌握了組合圖形面積的基本計算方法后,他們就會有意識地去認識其他的組合圖形。如此,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圖形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能鞏固所學的知識。
總之,課堂教學中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給學生安排練習,不但能使學生掌握重要的知識點,而且能開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技巧。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