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摘 要:閱讀是中國學生接觸英語最便捷的方法,所以大量的閱讀對于培養學生語感有很大的作用。新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對中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已刻不容緩。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要從課堂入手,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
關鍵詞:閱讀能力;詞匯量;語法;背景知識;課外閱讀;閱讀技巧
閱讀,尤其是誦讀,可以促進記憶,對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作用很大。現代社會需要大量通曉英語的全能型人才,他們使用英語最普遍的場合是閱讀和翻譯英文資料。而這些未來的人才多數是現在的中學生。因此,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學習英語的重中之重。
一、影響閱讀能力的因素
1.詞匯量不夠。現階段學生的詞匯量普遍偏小,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并不強調學生單詞的識記能力,而是比較重視學生的聽說能力,一個學生單詞或課文讀得非常熟,但是如果讓他拼寫出來,他就會錯字連篇。另一方面,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極少,不管是小學老師還是初中老師,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課本知識的傳授上,即使平時有做課外閱讀,但是內容也相對簡單,生詞量并不多,老師也沒有要求學生去記憶,日積月累就造成了學生詞匯量小這樣一個現實問題。
2.語法運用能力差。中國的學生其實還是比較擅長于語法學習的,特別是在初中階段,語法是測試單項選擇題的重點。但是實際上很多學生學會了語法但并不真正會用,一旦涉及實際的運用能力,這些語法就變成了一個定義,由于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每個語法的精髓,于是語法就成了空中樓閣,缺乏扎根的土壤。同樣,句法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學生如果不懂句法,那么他怎樣才能做到前后連貫地看懂文章,怎樣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因果關系還是轉折關系?
3.英語背景了解少。我們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發現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跨文化意識。中西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比如英語閱讀當中經常會提到關于在西方國家的人和人之間的約會用語,使用的語言不同,那么表達的意思也是不同的。例如,當兩個人出門吃飯想要AA制的時候,其中一個人就會說他沒有什么錢,去吃點便宜的東西,假設一個人說明他今天請你去誰家吃飯,或者直接告訴你這頓飯他請的話,那就是他準備請你吃飯了。而我們中國人如果出門吃飯一般是搶著付錢的,外國朋友對于我們這樣的做法就會很奇怪,不能理解。還有就是中西方文化中關于身體語言( body language)、就餐習慣禮儀、個人隱私,生活習慣等都有很多我們需要學習和了解的地方。
二、提高閱讀能力的具體方略
1.課堂教學是本位。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依托,什么時候都不能脫離課堂進行教學實踐,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時候,決不能忽視課堂的主要作用。課堂上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單詞問題。學生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之前,單詞是必須先要掌握的,在講解課文之前,我會先把單詞放在課文之前講解,通過大量的語句操練,讓學生去體會單詞的用法,記住單詞的搭配。在句子中去記單詞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因為語言環境很重要。通過對一些典型句子的識讀和記憶,讓學生明確詞義、增強語感、認知搭配,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閱讀能力。
課文的講解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其實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精選的閱讀理解,首先,我們要盡量給學生一個背景導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例如我們在學到“去法國旅游”的這篇課文時,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關于法國的名勝(如the Eiffel Tower , the Arcde Triomphe ),我們可以試用閱讀理解中常用的“True or False”的提問方式讓學生先泛讀課文找到答案,在課文分析的過程中注意讓學生找到重要的語言點,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學會找這篇文章的中心句,通過對中心句的尋找,使學生了解到中心句多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但是同時也要讓學生了解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有明確的中心句,有時候也要靠自己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其次是對文章細節的提問,也就是最重要的精讀部分,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有效性,提問方式要明確,不要問模棱兩可的問題,要用到“what , where, who , why ……”這樣的疑問詞,讓學生帶著明確的提問去更進一步了解課文。最后,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表述作者的意圖,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有時候我們還可以讓學生作出推測,這也是閱讀理解當中的一個能力。
2.課外閱讀是延伸。讓學生養成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是很重要的。我們平時對于每單元課文的學習只是一個基礎性學習,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技巧運用到實踐中去。課外閱讀也是提高學生單詞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平時的課外閱讀中會遇到很多新的單詞和詞組,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把原句摘抄到在一個本子上,讓學生可以積累到大量的課外詞匯。課外閱讀最怕流于形式,最好的方法還是老師要勤奮一些,經常抽查學生的課外閱讀。
3.傳授技巧是關鍵。對于做不同類型的題目,閱讀技巧也不相同。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抓中心思想:①提取概括性的信息;②尋找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③用略讀法抓中心思想。
關于細節題的閱讀法要復雜一些,首先具體細節是對中心思想的進一步說明和解釋。一般來說,閱讀理解的題目當中找出主要事實或者特定細節的問題比較容易解答,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答案。但是如果題目換用同義詞或者不同的表達方式,就要求學生必須首先認真審題,弄清楚所問內容,然后找到有關部分,快速查找設計問題內容的關鍵詞語,再重點細讀該詞語所在句子及上下文,在完全理解這部分內容的基礎上確定選項。回答問題時,一定要以文章的內容為依據,不能憑自己的主觀經驗去選擇不符合文章內容的答案。要準確把握指代關系,如人稱代詞、物主代詞,關系代詞等指代對象,以便作出正確的解答。
詞義題往往是考查學生不熟悉的生詞,有些詞學生雖然熟悉該詞的一般用法,但在上下文中又有具體的含義,還有一些具有特定含義的短語或習慣用語。對于這類的題目,我們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說明:①從上下文猜測,就是在這個詞或者短語前后出現的詞語或者句子中猜測和判斷詞義;②從構詞法猜測,主要是一些合成詞,例如“spaceship”這個單詞,就是由“space” (太空)和“ship”(輪船)組成的,合在一起就是“太空船”的意思;③從有關知識猜測,例如“A fish breathes in water with a gills” 利用生物學知識,我們知道魚是用腮來呼吸的,那么“gills”就是“魚鰓”的意思;④結合語篇進行理解,對照原文進行檢查。
最后是推理題的解題技巧。這類題目需要依據文章明示的客觀信息進行推理,要正確區分客觀事實和作者的主觀看法,熟悉作者寫作的語氣,并且一定要根據文中的事實,結合必要的常識,按照一定的邏輯方法和規則進行推斷,所有的推斷必須與作者的原意相符合,切忌以自己的觀點代替作者的原意。
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學生和老師在不斷的練習當中總結經驗,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同時要不斷增加詞匯量,以單詞作為“水泥”和“磚頭”,以語法作為“鋼筋”,支撐起閱讀這座“高樓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