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軍波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抓住課堂,高效的組織教學活動,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是教育界長期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育要以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倡導有意義的學習方式為基本點。在此理念下,教科院附中由校長帶領,經過學校一年多的實踐研究,探索出一套科學的適合教育教學的“新習程五環節”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習程五環節;教學模式;高效課堂
隨著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飛速發展,我們的國家已經在科技研發,經濟實力等各個方面追上并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有些更是領先于世界。但是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還是跟鯁在我們喉嚨里面的刺一樣,不取不快,取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升學率壓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頭上,讓老師不得不以灌輸知識,應付考試為主要任務。
唯智教育一直是我們詬病的,但是現階段學習模式和考試模式的改革又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情況下,如何高效的開發課堂,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的,促成綜合發展,便成了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成就孩子們的學習,一方面培養孩子們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重要工作。
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孫副校長針對上述問題首創了“課堂五環節”教學模式,結合福田區教科院“新習程”教學方法,聯合實踐了“新習程五環節”課堂教學法。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的優化和轉變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新習程五環節”教學模式經過福田區教科院附中全校各年級各學科一年多的實踐總結,告訴我們“新習程五環節”教學模式是在新時代教學改革形勢下的一套科學的、富有文化內涵的、經得起教學和時間考驗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它以新課標教材為基礎,通過提煉,歸納總結,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以全新編排的學習紙為載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完成課堂。
一、第一環節“憶”
“憶”環節,時間3分鐘左右。以回憶之前的學習內容或者常識的形式,引出新課。這個環節可以發揮的空間比較大,用之前學過的內容的問題導入可,用數學常識或者名人名言也可,或者我們日常碰到的數學問題導入亦可,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者一句有料的話,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第一課有理數。由問題引入:什么是有理數?所謂“有理”又是什么意思?“有理由的數”是什么數?幾個簡單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解釋這是因為翻譯的失誤,“有理數”本來應該是“可比數”。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饑渴狀態下吃東西特別香。學習也是如此,當學生求知欲望很強時,處于一種亢奮狀態,必然會產生迫切學習的欲望,進而高效的進入新課的學習。
課堂教學只有創設真實的鮮明生動的問題情景,才足以挑起學生探索的欲望,學生才能全心地投入求知活動中。又如在方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天平左右兩邊砝碼質量相等來設置情境,砝碼在左右兩邊變化的時候,如何保持天平的平衡,探索出等式的基本性質。教師要努力激活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興趣,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設計就要精心選擇激活學生心志的方法,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
二、第二環節“講”
“講”環節時間一般10分鐘左右。傳統的教學方式當中,非常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隨著教育的改革,由傳統的“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師講授”這個環節,就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的體現出來。首先在上一環節中引入的基礎上,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的形式,總結出本節的重要知識點和方法。
如上面方程的問題,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以后,就要用來解方程了。怎么解? 學生討論完了以后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就能得出結論。如3x+4=10,將等號左邊的4移到等號右邊,要變減號,然后兩邊除以3。都是等式的性質的應用,但是比等式的性質的簡單應用又要高級一點點,既能讓孩子們很好的理解知識,又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于是順利的引出解方程的基本步驟:①移項;②合并(同類項);③系數化為“1”。
而且通過前一個環節的調動,這個時間是一節課中學生精神集中度最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是最高的時候。
三、第三環節“習”
“習”環節,一般16分鐘左右。這一環節是針對教學內容所進行的鞏固練習或者知識遷移。數學學習比較直觀化,一個知識點或者方法,都可以立刻用來解決問題。當然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是建立在思想方法上的,也更注重學生的理性思維,邏輯思維的培養。葉圣陶先生指出:“什么叫訓練呢? 就是要使學生學的東西變成他們自己的東西。”這種知識內化過程不是知識的簡單記憶,而是知識的再建構過程。數學學科的訓練,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其理性的、具有思辨性的思維。
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科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數學是用公式,解題以及計算的學習。其實不然,數學最基本的是概念,概念和方法才是根本。華羅庚就說過:“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給你個重要”。而且一些開放性較強的問題,當然見解可以個性化,但對于比較客觀的問題,還是要學會方法,進行分析。培養我們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所以說數學的學習是概念加方法加適當的練習,而練習則是我們鞏固概念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徑。
四、第四環節“示”
“示”環節,一般6分鐘左右。對學生練習部分學生做的比較精彩的部分或者容易失誤的部分,通過投屏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并進行適當的點評。教師在課堂上的點評對學生來說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教師因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是學生心中信賴和崇拜的對象。因此,教師在點評時要注意針對性和及時性,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個性化的點評,避免簡單籠統地用“好,很好”之類的點評方式。對學生表現得閃光點要充分地肯定,以此來激勵學生;對其欠佳的回答要巧妙地進行指正,或用幽默的語言,或對學生說“你的思路不錯,但如果怎么怎么樣,就更好了”,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怎樣正確地去做。其次,教師的講評還要注重專業性,即對問題的理解更加準確、深刻,比學生的理解要高出一個層次。
五、第五環節“評”
“評”環節,一般5分鐘左右。進一步鞏固當堂學習的知識,盡量讓學生在腦子里面固化所學習的內容。或者用對本堂課所學內容的一個綜合評價和總結,盡量讓學生來做總結,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
通過課堂“五環節”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高漲。而課堂是教學的主體,認真貫徹課程標準,落實課程實施方案,抓住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每節課教師點撥和學生學習的有效度,提高課堂有效性,使課堂效益最大化,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學會學習為主線”,等于抓住了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關鍵。
“新習程五環節”數學教學模式,也促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學會學習,獲取知識。重視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使學生親自參與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在課堂教學中,高效的教師必須明確“一個中心”:讓學習成為學生喜歡的事情。把握“兩講兩不講”:講易錯點,講易漏點,學生已學會和能自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遵循三個原則:化整為零模塊推進,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刪去無效環節減少無效勞動。低起點,小步子,勤活動,快反饋。
另外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是開放性的。優秀的數學教師,不僅要學習和掌握各種類型的教學模式,還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創新,才能針對當前課程及教學內容選用恰當模式,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并因材制宜地調控和綜合運用最優組合模式,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存霞 .“三步五環節”高效課堂模式的構建和實踐[J]. 中學課程輔導,2015.2.
[2] 黃麗婷.“五環節”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
[3] 田曉珍.淺談“五環節”模式在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
[4] 李秀俊.初中數學教學特點及模式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
[5] 王巖.初中數學“探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