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燕

【摘要】目的:將預見性護理用于腫瘤化療患者中,分析其對預防深靜脈導管堵塞的效果。方法:對我院收治的63例腫瘤化療患者分組研究,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行預見性護理干預,對兩組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觀察組出現導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并發癥共2例,并發癥率為6.25%,對照組出現導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感染并發癥共8例,并發癥率為25.81%,兩組并發癥率相比,明顯觀察組更低(P<0.05)。結論:預見性護理用于腫瘤化療患者中效果理想,可降低深靜脈導管堵塞率,提升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腫瘤;化療;深靜脈導管堵塞
目前臨床對腫瘤患者采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方式,根據病情對患者進行化療、放療輔助治療。化療在腫瘤患者中使用較為廣泛,化療期間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靜脈注射為化療給藥的常用途徑,對淺表靜脈給藥可能造成藥物外滲,對患者組織與靜脈造成一定損傷,若多次給藥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并增加醫療費用[1]。深靜脈穿刺置管具有重復性較好的特點,可多次操作,留置時間較長,近年來操作技術逐漸成熟,但仍會出現靜脈炎、出血等并發癥,加上患者血液常處于高凝狀態,容易造成導管堵塞[2]。因此實施相關護理干預對降低深靜脈導管堵塞率意義重大。本研究將預見性護理干預用于我院腫瘤化療患者中,旨在觀察其在深靜脈導管堵塞中的效果。報道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 般資料
數據收集時間在2016年9月-2018年2月,對象為我院收治的腫瘤化療患者,共63例,根據護理意愿對其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n=32)與對照組(n=31)。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19~73歲,平均(43.59±5.38)歲,住院時間8~64天,平均(32.61±6.72)天。對照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20~74歲,平均(43.58±5.37)歲,住院時間7-62天,平均(32.59±6.71)天。兩組基礎資料經比較后,發現差異不明顯(P>0.05),可進行比較。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均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神志不清、語言障礙、精神疾病者;導管維護配合性較差者;合并嚴重并發癥者;肺穿刺禁忌癥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導管護理,輸液前使用生理鹽水對導管進行徹底沖洗,確保無回血后進行液體輸注,輸液結束后即刻對導管進行沖洗,使用肝素鹽水3ml對導管進行封閉。對局部進行消毒,1次/周,1周更換2次貼膜,更換導管連接處,1次/周。若敷料出現污染,應立即更換敷料。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具體措施見下:
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深靜脈置管的原理、作用、重要性,糾正患者錯誤認知,使其意識到深靜脈置管的重要性。同時對患者開展心理輔導,消除其負面情緒。告知相關注意事項,使用保鮮膜對體外管道進行包裹,沐浴時盡量避免淋濕,可在換藥當日進行沐浴,待沐浴結束后將敷料及時更換。
穿刺部位護理告知患者按時換藥的重要性,期間仔細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情況,若出現滲液等現象,應及時處理,并定期更換敷料,保證穿刺部位干燥、清潔,積極預防并發癥。
提升自護能力引導患者深靜脈穿刺24小時內,囑患者盡量避免手臂高強度運動,囑患者握拳后微張,重復數次,目的為促進血液循環。盡量選擇粗、直的血管,并在最短時間內與相適應的管道匹配,并在6小時后沿著靜脈進行熱敷,均勻涂抹喜遼妥軟膏,促進靜脈盡快恢復。妥善固定管道,加強巡視,避免出現避免導管意外脫落,囑患者穿刺手臂切勿用力提重物。
自我監測教會患者自我監測的方法,鼓勵其出現麻木、靜脈發紅等不適癥狀,及時呼叫護理人員采取相關措施解決。
管道維護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管道維護時應說明維護的重要性,提升患者配合性。對可能造成導管皮損、摩擦的部位使用紗布進行承托,將其妥善固定在患者皮膚處。使用碘伏與酒精對管道進行消毒,囑患者頭部朝向管道,緊繃頸部皮膚,將體外管道彎向患者胸骨處,使用敷料固定妥善,可避免患者肌肉活動造成管道損傷。
于注射器內進行生理鹽水回抽、推注,使用生理鹽水連接7號針頭精密輸液器,懸掛高度在200厘米左右,將輸液調節閥調至最大,對管道堵塞情況進行檢查,若出現導管堵塞,護理人員應在輸液過程中使用生理鹽水20ml對管道進行間斷沖洗。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患者并發癥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19.0,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并發癥情況
如表1所示,觀察組出現導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并發癥共2例,并發癥率為6.25%,對照組出現導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感染并發癥共8例,并發癥率為25.81%,兩組并發癥率相比,明顯觀察組更低(P<0.05)。
3 討論
化療為治療腫瘤患者的有效手段,指通過化療治療藥物對癌細胞進行殺滅,進而達到治療目的[3]。深靜脈置管因重復性較好在腫瘤化療患者中使用較為廣泛,但其間仍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劉曉珍[4]研究表明,在腫瘤化療患者中,實施常規護理會增加感染、穿刺部位出血、非計劃性拔管的風險。因此對腫瘤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探尋有效的護理方式,預防出現導管堵塞、移位等不良事件。
預見性護理是近年來逐漸應用到臨床護理中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指使用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綜合判斷及分析,提前預知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并使用被證實有效的手段或措施防止并發癥出現,進而減輕患者痛苦,提升臨床療效與患者生存質量[5]。于患者入院后即實施相關護理干預,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如非計劃性拔管、導管堵塞等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實施一系列護理干預,積極預防并發癥出現。對患者實施健康宣教,提升其對深靜脈穿刺的認知,糾正錯誤認知,可使其意識到深靜脈置管的重要性。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通,消除其緊張、恐懼情緒,告知導管維護對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性,可提升患者護理配合度。妥善固定導管,輸液前后均使用生理鹽水進行導管沖洗,并連接精密輸液器調節至最大閩值,仔細檢查導管堵塞情況,并及時處理,可有效減少導管滑脫、堵塞等事件[6]。本次研究中,對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后,其導管堵塞、穿刺部位出血、感染等并發癥與常規護理的患者相比,均明顯更低。提示預見性護理在腫瘤化療患者深靜脈置管中應用價值較高,可降低導管堵塞等并發癥率,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古凌.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腫瘤化療中預防深靜脈導管堵塞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 (12):38-40.
[2]孫軼.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腫瘤化療中預防深靜脈導管堵塞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 (a2): 38-40.
[3]李亞枚,謝蓉芝,鄭曉英.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腫瘤化療中深靜脈導管堵塞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6,22 (24): 48-49.
[4]劉曉珍.預見性護理在腫瘤化療深靜脈導管堵塞中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 (26):63-64.
[5]郭婷.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腫瘤化療中預防深靜脈導管堵塞的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 (02):238-239.
[6]李麗香,甘淑貞,林麗嬋.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腫瘤化療中預防深靜脈導管堵塞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