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翔
摘 要:當前,互聯網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越來越大,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程度偏低?!盎ヂ摼W+”時代使高校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受到巨大的沖擊,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教學模式也受到了沖擊,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管控能力逐漸弱化。研究我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效技術路徑,以促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形成認同感,能增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技術路徑
我國當前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時期,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利用各類網站、微博、微信、論壇等接受了海量的正面和負面的數據信息。這雖然豐富了教育內容,拓寬了學習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具有推動作用,但也給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產生了不少問題。因此,高校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加強大學生主流意識教育,已成為目前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現狀
(一)互聯網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越來越大
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當代大學生基本上都離不開網絡,網齡在5至7年的居多,有7年以上網齡的大學生達到26.99%。每天上網時長在1至5小時之間的大學生人數達到52.41%,上網在5至8小時的人數達到25.57%,上網8至12小時的人數達到10.37%,大學生上網時間長會嚴重影響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另外,從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看,微信、QQ、微博等社交網絡平臺對其意識形態的影響居首,占28%;其次是豆瓣、BBS、貼吧等網絡論壇,占15.24%;購物網站占10.04%;政論性專題網站占7.27%。通過這些調查數據可知,移動終端以及網絡論壇對當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最大。
(二)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程度偏低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有62.31%的大學生了解或基本了解主流意識形態,有37.69%的大學生對其不了解或抱無所謂的態度。在一些調查座談會上,很多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靈魂和主題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并沒有清晰的認識,認為這些抽象內容距離他們的生活很遠。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與主題卻是最重要的內容。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和認知認可程度是影響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兩個主要因素。這體現了大學生在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方面還比較薄弱,需要在教育教學中重點強化。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互聯網+”時代使高校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受到巨大的沖擊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教學和學習的方式、豐富了教育手段和途徑、擴展了學生的視角、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學會了在“互聯網+”時代所具備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數據虛擬世界使大量腐朽落后的價值觀和各類極端的自由主義思想不斷涌入,高校大學生常常遇到困擾,在價值取向上不知所措,甚至迷失自我。正是由于互聯網空間和現實世界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這加劇了一些負面信息在互聯網迅速傳播,而一些社會不同階層的各種價值觀念也會乘虛而入,這也增大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另外,西方國家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企圖俘獲國人思想,尤其是高校大學生,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控制力弱化,這給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帶來新難題。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沖擊
首先,互聯網營造的多種傳播媒介具有的交流自由、平等開放以及可選擇性等特點,大大削弱了高校和教師的話語權威。其次,互聯網時代擁有多元性和快捷性,大學生即使不在課堂上接受教育,也可以通過網絡、教育App等各種教學平臺學習。這使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環境有了巨大的變化,教育制約的難度大大增加,從而使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效性降低,傳統教育模式被打破。再次,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各高校的育人環境也有了很明顯的變化,學校內外一些不確定性或不可控的因素大大增多,使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的自主性更強,導致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導作用削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校主流意識形態主導教育的思想性。
(三)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管控能力弱化
目前,高校教育還處于一種各自為政的教學狀態。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高校各任課教師中很大一部分人認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是思政教師的工作任務,和自己不相關。出現這一認知的實際原因就是高校教師并未認清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質,而教師自身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態度勢必會給大學生帶來較為深刻的影響。例如:在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將自身的偏激或極端思想、對現實的不滿等轉化為滿腹牢騷,過度放大他們看到的一些不好的社會現象,認為整個社會都是黑暗的、不好的。這反映出了我國一些高校教師缺乏全局觀念、責任意識,其政治理論水平低,沒能發揮應有的育人作用。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技術路徑探索
(一)加強高校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正面引導和教育
對“互聯網+”時代而言,加強高校對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正面引導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加強思政理論課程的建設,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增強大學生對黨和政府、對現代化建設的信任和信心。學校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啟發和引導,增強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大學生價值判斷以及分析能力。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結合社會熱點、難點、疑點問題來提升大學生的解惑釋疑能力。
其次,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將解決大學生思想根源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注重價值導向。教師應牢牢把握住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思想變化、生活特點等動態變化趨勢,特別對一些特定行為或思維方式折射出的道德情操和價值判斷等方面重點關注。從大學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問題、思想問題等入手,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并分析問題的原因,深入研究,探尋意識形態教育的新方法或新思路。
(二)改變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
高校應堅持以人為本,改變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結合互聯網特點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特征,幫助大學生明確是非觀念,并分析和認識一些社會上的復雜現象,不隨波逐流。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性很強,比較枯燥無味,所以教師要合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新媒體,加強思政教育。比如:利用網絡論壇、微博、微信等,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互聯網上積極開設討論區,讓大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并巧妙引導大學生健康發展;還可利用教育教學APP等方式,創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大學生是應用互聯網的主流群體,思政教育應融合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行為習慣等,進而引導大學生自主參與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發揮互聯網的優勢,開展各種教育活動。
“互聯網+”時代,教師和大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高校應結合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特征,學會用時代化和個性化的語言,以平等的方式進行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思政理論知識的積極主動性,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網絡時代,高校應積極構建個性化的教學課堂,將互聯網信息技術和高校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有機結合,實現實時監測大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態,將學生的思想行為以及教學質量即時呈現出來,為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提供了新的道路。
(三)高校加強管控能力
首先,教師要通過高尚的人格特質以及優秀的道德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擴大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實效。教師要提升自身素質,涵養優秀道德品質,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要提高互聯網知識及學習相關技術,擴展教學思路,積極利用互聯網對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進行積極的引導及良好的管理。其次,加強高校網絡教育的建設和管理,建立具有較強教育性及思想性的教育網站,占領網絡思想陣地,強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提升高校的新聞輿論引導能力。比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聯網課堂,豐富學校的思政教育體系,將傳統教育方法和現代教育方法和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在校園網上宣傳能提升大學生思想水平的事件,或者利用校園網引導大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各種公益活動。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提升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實效性,需深入分析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的現狀,分析其教育中的問題,并探索出解決辦法和途徑,從而提升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肖楊楊.淺析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
形態認同教育的困境與出路[J].學園,
2016,(4).
[2]林于良.互聯網+時代高校主流意識形
態教育的技術路徑[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6,(6).
[3]王昊書,徐毅.網絡媒體下大學生意識形
態教育的有效路徑研究[J].浙江工商職
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
責編:頤 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