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燕



【摘要】目的:探究預見性護理應用于感染科陪護中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感染科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間收治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扣觀察組,對照組患者60例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60例給予預見性護理,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最終陪護人員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工作評分明顯高于對對照組(P<0.05)。結論:感染科應用預見性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依從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感染科;陪護
感染科是醫療機構中較為特殊的科室之一,因其收治的患者疾病具有特殊性和感染性的特點,護理人員、陪護人員以及家屬與傳染性病菌接觸的幾率普通高于其他科室,故被感染的幾率也隨之升高[l]?,F階段,我國醫療機構感染科陪護人員多為家屬和其他陪護,該類陪護人員大多沒有陪護知識訓練和經驗,對患者病情了解不夠,無法做法規范、安全的陪護,還會給患者造成交叉感染,對醫療結構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制造困難。因此,加強感染科患者互利公關的管理,確保護理和陪護人員的的安全,提高護理質量,對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筆者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我院12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并給予其中106例患者預見性護理,護理效果顯著,現有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將我院上述時期120例感染科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齡19~77歲,平均年齡(48.29±7.64)歲。觀察組患者男25例,女35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50.27±7.11)歲。本次研究患者均符合感染科收治標準?;颊哒Z言、肢體、認知功能均無障礙,且無嚴重心肝腎等臟器衰竭疾病,排除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和中途退出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護理,主要為定期清潔消毒、完善管理制度等,觀察組在此技術上給予預見性護理,具體措施包括:①入院健康教育和建檔?;颊呷朐汉?,護理人員根據主治醫師的治療意見制訂針對性的護理計劃,并向患者詳細講解病因、病理以及治療和護理過程,詢問患者的基本信息,并準確記錄在案。②陪護人員管理。為患者和陪護人詳細講解病房內醫療系統的各項功能,講明陪護和探視制度,為避免交叉感染應統一安排陪護人員的飲食和住宿問題,告誡患者和家屬對具有傳染性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只有經過主治醫師或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陪護或探視[2]。⑧建立良好護患關系,加強溝通。感染科患者因疾病較為特殊,故極易產生自卑、焦躁、抑郁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的產生對患者治療和病情發展極為不利,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并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定期組織心理測評,及時改變護理方案,為患者解說治療成功案例,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④加強患者家屬和陪護人員的管理。指導患者陪護人員嚴格遵守感染科陪護制度,禁止坐臥患者病床,嚴禁在病房區抽煙、喧嘩等,非探視時間探視人員不可進出患者病房,探視時間若沒有護士長、責任護士等護理人員的同意,同樣不能出入病房。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依從性和并發癥發病率。②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陪護人員情況及住院時間。⑧兩組患者護理質量。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本次護理中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素質和醫療環境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說明護理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采用SSPS 22.0統計軟件進行。均數±標準差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檢驗采用t。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依從性和并發癥發病率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和依從性分別為96.67%和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并發癥發病率為3.33%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陪護人員情況及住院時間
兩組患者最初陪護人員數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最后陪護人員數量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住院陪護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分析兩組患者護理質量
分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感染科作為較為特殊的科室之一,預防感染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康復尤為重要,而陪護人員在感染科患者治療過程中扮演較為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國患者就診時的陪護人員多為家屬陪護,但隨著患者治療時間的加長,陪護人員對陪護技能缺乏專業性了解,便會給患者治療造成負面影響[3]。預見性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超前預測護理模式,根據護理人員的工作經驗預測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通過分析研究后得出有效的預防措施,對減輕患者痛苦,提高陪護人員對陪護的認知至關重要。
葉巧靈等[4]學者在研究中將120例感染科患者平均分為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預見性管理的觀察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和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最終陪護人員數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結果與葉巧靈等學者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能夠有效減少感染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痛苦,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冰,預見性護理管理在感染科陪護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6,16 (94):24-25.
[2]張妍嬪,預見性護理管理在感染科陪護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 (76):15-16.
[3]朱琳,預見性護理在感染科陪護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 (18):31-3 3.
[4]葉巧靈,施建女,項英美等,預見性護理管理在感染科陪護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 (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