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巖
摘 要:隨著我國政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公共行政績效管理作為提升工作績效的手段,愈發受到重視。近幾年來,稅務系統在積極的推行職能轉變,戰略目標由強調稅收數量轉變為提供公共服務,基層稅務機關面臨著如何調提高工作實效、有效管理轄區納稅人和眾多微觀經濟體的重大課題。在此背景下進行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稅務系統績效管理體系構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稅務系統;績效管理;平衡計分卡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平衡計分卡是一種新型績效管理工具,1991年初由哈佛大學 Robert Kaplan和美國全球復興戰略公司首席執行官David Norton發明。平衡計分卡,從組織提煉出主要目標,將目標轉換為可衡量的要素,并將要素分為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再將這四個維度轉化為可量化、可以分階段操作的具體目標上,使之成為具有實用價值的管理工具(如下圖)。
平衡計分卡建立一套以考評指標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在指標體系設置上,將提升征管效能目標與平衡計分卡中“財務維度”相結合;注重納稅人服務目標與“客戶維度”相結合;將提升內管效能目標與“內部經營維度”相結合;將提升干部能力目標與“學習與成長維度”相結合。平衡計分卡不僅重視評估結果,而且重視過程管理,以此為基礎設計的稅務系統績效管理體系,可實現強化日常監管的目的,從而有效地規范稅務系統權力運行。
構建績效指標應當充分考慮被考評對象之間的相同與獨特之處,考評結果最終可以實現區別化與清晰化。指標選擇的范圍越廣,指標選擇數量越多,則分析指標方案間的差距就越明顯。因此,在制訂稅務系統績效分析指標的過程中,應當通過分析需求、研究理論、借鑒經驗等方式,確立系統的符合實際的績效管理指標。
1.制定發展遠景
平衡計分卡對稅務系統發展遠景有較高的要求,稅務機關必須在符合稅務部門職能要求的條件下,確定各部門同環境的關系,合理調動稅務部門的結構和分配稅務部門的全部資源,制訂出適合本稅務部門成長和提升的發展遠景,確保平衡計分卡貫穿于稅務系統發展遠景管理和實現的全過程。
2.將發展遠景提煉成指標
平衡計分卡是一個發展遠景實施的機制,它把稅務系統的發展遠景分解為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和財務四個方面的發展遠景目標,再把四方面的目標分解為四個方面的衡量指標,彌補了制訂發展遠景和實施發展遠景間的差距。
3.分解指標,落實到責任人
發展遠景的實現必然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主體,即稅務干部。因此在制訂組織的指標體系后,還必須根據指標體系制訂相應崗位責任標準。平衡計分卡就是要讓稅務系統的每一位干部與稅務系統的職能要求和發展遠景相掛鉤。
4.實施考評與反饋
使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方案及多種考評方法,對組織或部門、個人的績效指標進行定期考評。而后,稅務系統要通過對月度和季度報告進行總結。更重要的是,稅務系統要從對過去的總結報告轉向了解未來,使發展遠景的實現進程成為一個持續的過程。
績效評價是一個稅務系統進行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良好的績效評價體系必須是適應該稅務系統生存和發展需要的。平衡計分卡兼顧了稅務系統的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兼具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全面考察稅務系統各部門運行的多方面情況,結合稅務系統的長遠發展戰略,從不同角度給出了稅務部門實現戰略的途徑。
[1]高榮霞.基于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的市場細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
[2]耿曉軍.基于平衡計分卡(BSC)的稅務機關績效考評體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