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曾貞 陳文淵 錢亮于 吳雷
摘 要:本文積極探索校企一體、緊密合作的育人模式,構建“校企聯動,互補雙贏”的開放式運行機制,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在專業培養目標、教學計劃、課程建設、教材編寫、實訓實踐、三證融通等方面,全方位、全過程與企業進行深層合作,共同培養高技能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計算機網絡技術;三證融通;人才
上海商業會計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一直在積極推進“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在與企業多年的校企合作中發現,計算機網絡專業相關產品提供商以及其下游生態鏈的服務商都有自己的行業技能從業標準,比如有神州數碼網絡工程師認證、思科工程師認證、H3C的工程師認證、華為的工程師認證等標準,這些行業技能認證標準恰恰是企業招聘人才的重要依據。所以在圍繞“雙證融通”的教學模式前提下,實現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及行業技能認證銜接與對應(一教三證)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培育存在的問題
(一)雙證書制度未有效銜接和落地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強化學歷、學位和職業資格銜接,完善學歷學位證書和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逐步實現職業教育學歷學位證書體系、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有機銜接,完善職業院校合格畢業生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辦法。但雙證書制度的各種方面銜接并未完善,且沒有很好地落地。
(二)雙證融通開始試點,但并未廣泛推廣
2012年,市教委與人社局聯合開展了中職“雙證融通”專業改革試點工作,同年,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成立,搭建了以繼續教育(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和文化休閑教育等)學分認定、積累和轉換為主要功能的學習成果管理與終身學習服務體系。但這并未在各個專業全部展開,無法真正發揮促進校企結合,提升人才整體素質的作用。
(三)科技發展迅速,高素質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極其匱乏
面對迅猛發展的科技及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高素質計算機網絡技能人才的匱乏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為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滿足計算機網絡行業對專業人才日趨高標準的需求,順應現代社會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遵循計算機網絡相關崗位專業技術訓練周期長的成長規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職業生涯發展,積極探索完善學歷學位證書與行業任職資格證書相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就顯得極為重要。
針對以上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培育存在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下面筆者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分析。
二、校企資源深度融合及三證銜接的具體分析
上海商業會計學校網絡專業開展校企合作已有多年,但并未綜合考慮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及行業技能認證這三證的銜接,通過與學校合作的神州數碼網絡專家的指導,結合校情和學情,并經長期的調研與分析,發現要根據企業人才需求提出人才培養目標,完成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學歷教育專業基礎與行業任職資格要求重構課程體系,形成專業課程標準、教學計劃;以職業能力為中心開展教學改革,建設相應課程資源;實施學生考證培訓,了解改革背景,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建設網絡實訓室,滿足教學培訓需求。從這些入手,對深度融合校企資源、三證銜接、共育高技能網絡技術人才會大有幫助,具體分析如下。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企業人才需求相銜接
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校企結合為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共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滿足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并與企業開展“訂單”培養。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就能制訂出規范、科學,以技術應用為主體、相對穩定并具前瞻性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二)專業課程標準與企業任職資格相銜接
學校網絡專業根據神州數碼網絡公司對各類崗位,如售前工程師,銷售,產品經理,售后工程師的任職資格,重新修改對知識、技能的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的就業需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進行專業設置,并形成專業課程標準,這樣的標準才定位準確、恰當,與行業、企業需求相適應并能形成理論與實踐相融合、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結構,從而專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及實踐技能的培養。
(三)專業教學計劃與職業技能鑒定方案相銜接
上海勞動局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與學校計算機網絡專業相銜接的方案有網絡、網頁、多媒體四級等。學校根據方案重新修訂了本專業的教學計劃。由于該方案是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相對應的,所以這樣修改的專業教學計劃能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并完善技能人才培養實施計劃。
(四)專業教學內容與企業技能要求相銜接
商會校網絡專業根據神碼網絡公司對人才的技能要求重新設計專業教學內容,編寫《計算機網絡實訓教程》和相對應的教案、PPT、案例、視頻等教學資源,同時改進教學方法,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仿真教學環境,優化教學過程。
(五)實習實踐過程與企業實際工作相銜接
學校網絡專業已與神碼網絡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并建有校外實訓基地,簽訂了合作協議,這樣就能根據企業的實際工作來設計實習、實訓教學課程的教學計劃和大綱、專業指導書、考核標準等,并由工程師來擔任實習、實訓教學一體化教師。這樣能有效增加對口實習崗位并形成校企合作團隊。
(六)教學質量提升機制可以和三證銜接
學校和神州數碼企業共同建立實踐教學管理機構,對實踐教學進行管理和監控。同時還建立完善了專業教學管理、質量評價、保障制度。此外還建立了由學生、學校教師、企業工程師三方相互監控的頂崗實習教學管理制度、企業與學校共同督導的質量評價體系。這樣就基本建成了保障學生頂崗實習的教學質量管理機制。
然后再將這些質量監控和保障機制與學校網絡專業所要獲取的學歷證書、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網絡管理OSTA四級證書、思科廠商認證這三張證書的要求結合起來,依據三證的通過率來最終驗證教學質量提升機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