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芳
摘 要: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教師只有讓課堂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學生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導下有啟思、有質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進行自主學習。基于此,本文將重點分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課程改革;教學評價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激發學生主動質疑解難,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筆者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自主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之一,它可以減少學生上課的盲目性,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可包括以下幾方面。(1)弄清課前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的具體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很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并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2)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可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3)要勤于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
二、自主質疑、解疑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問難,這樣既能培訓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又有助于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預習“自疑”、課始“激疑”、課中“辯疑”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質疑的習慣。課題濃縮了整篇課文的精華,是文章的眼睛、思維的窗口,可以幫助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出示課題后,可讓學生說說從課題中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這樣,既理解了課題,又為學習課文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探究內容的興趣。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時,會不斷地產生新的認知沖突,這是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探究課文的機會。教師在閱讀中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重點詞語、句子或段落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學習完課文后,學生整合全篇課文內容,再聯系實際又會產生新的疑問,學生此時質疑,是對課文內容的反思深化,應鼓勵學生學完課文后積極質疑。
三、自主探究
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讓他們去自主探索。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他們只有通過自己思維的積極運轉,才能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實現知識的遷移,而這是需要時間予以保障的。如果說課堂上只有教師演獨角戲的時間,而沒有學生真正思維的時間,這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不具吸引力的,甚至是枯燥無味的。所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這樣才能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落在實處。其次,要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讓他們去充分地發表見解,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應是他們暢所欲言辨論知識的地方。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必要的討論時間,不僅能使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語言,并通過討論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以鍛煉,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而且,更可以使有限的四十分鐘課堂得以延伸。
四、自主評價
要長期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其最佳手段是科學地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與結果及時作出反饋與評價。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可以堅定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評價方式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生生互評。鼓勵學生間互相反饋和評價,在學生個體自主學習完成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由小組長牽頭,讓組員自我展示自主學習成果。第二,組間互評。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習任務可以分解給不同的學習小組。在教師的組織下,讓各個小組派代表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由其他小組派代表進行評點。第三,師生互評。教師要鼓勵學生對不懂的問題大膽提問,甚至給教師提意見,激活學生思維,發表獨到見解。當學生想法與教師有差異時,教師應耐心傾聽,多問學生是怎么想的,對思考不夠深入的問題注意諄諄善誘,環環相扣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