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貿易便利化協定》(下稱《協定》)是否提出了《京都公約》中尚未提及的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條款。通過比較研究,揭示了《協定》主要是對《京都公約》相關條款的回顧與完善。
關鍵詞:貿易便利化協定;京都公約;對比
一、 引言
世界貿易組織總理事會近期通過了《貿易便利化協定》(下稱《協定》)議定書,將《協定》納入《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協定》被廣泛認為是世界貿易組織第九次部長級會議的主要成果。商界、政界人士普遍認為《協定》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并具有里程碑意義,一經實施將會推動世界經濟的增長。通過提高透明度和簡化海關手續,《協定》旨在提高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間的進出口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據測算,如果全球貿易成本降低1%,世界收入將增加400億美元,其中65%將為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作出貢獻。
二、 《協定》和《京都公約》的相同和異同
(一) 《協定》第一條:信息的發布和提供:本條款涉及四個問題。第一,為使政府、交易者和相關人員及時、便捷地獲得公開信息,成員國必須做到信息無差別及時發布。進出口、過境手續和所需的表單、文件,進出口關稅及稅項的稅率等都涵蓋在該類信息內。第二,各成員國應在互聯網上發布進出口、過境手續等相關信息,并在可行條件下采用世界貿易組織官方語言進行發布。第三,為了便于回答政府、交易者和相關人員就信息公開提出的合理問題,各成員國應建立并維護咨詢點信息。
(二) 《協定》第二條:協商和咨詢:本條款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在符合本國法律且切實可行的條件下,在實施新的或修訂的關于貨物運輸、放行和清關的法律法規前,應為貿易商和相關人員提供事先咨詢的機會和時限。《協定》對各成員國邊境機構、貿易商和相關人員的定期協商機制作出了規定,定期協商有助于各方商討如何最為有效地實施監管。
《京都公約》總附約第一章同樣要求海關應建立并保持與貿易界的正式協商關系;第九章同樣規定要在法律法規發生變更之前將更改的信息傳遞給相關人士。這又是《京都公約》相關制度體現在《協定》中的一種表現。
(三) 《協定》第三條:預先裁決:根據《協定》,預先裁決是指成員國在貨物進口前為申請人提供書面裁決,該裁決是成員國在申請人的貨物入境時對其應繳關稅的分類和原產地判定處置的說明。該條款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就關稅分類和原產地發布預先裁決,并制定相關制度以確保合理、適時地開展預先裁決。其中,裁定申請為何被拒絕的事例也應包括在制度中。此外,成員國同樣可以在海關估價、減免關稅等領域進行預先裁決。
《京都公約》總附約第九章明確指出貿易便利化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當事人能夠獲取海關事務相關信息。海關應及時提供完整、準確的信息。根據《京都公約》總附約第九章,應相關請求,海關應在掌握必要信息的條件下發布具有約束力的裁定。從監管角度看,《京都公約》在貿易便利化制度的制定方面有很成熟的做法。
(四) 《協定》第四條:申訴或審查程序:本條款旨在規定,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海關下發行政決定后,當事人有權提請行政申訴、行政審查以及司法上訴、司法審查。行政審查和司法審查應一視同仁。
《京都公約》總附約第十章同樣闡明了海關事務中涉及的申訴/審查相關問題。規定應建立一個多階段的透明申訴程序來防止海關決策給利益相關人帶來負面影響,并且獨立的司法程序作為最后的申訴途徑旨在逐漸增強貿易界對政府機構特別是海關的信心。因此,《協定》第四條的內容在《京都公約》中也是有跡可循的,但前者更強調無差別化對待原則。
(五) 《協定》第五條:增強公正性、非歧視性和提高透明度的其他措施:為了增強公正性、非歧視性,提高透明度,《協定》第五條提出了發布強化監管查驗通告、扣押和樣本測試三項措施。如果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發布了關于加強食品、飲品或飼料等管制或查驗的通知,那么該成員國應遵循“風險基礎”和“統一適用”的原則和要求。
《京都公約》總附約第六章為海關監管、風險管理和國際海關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標準。盡管這些條款尚未與通告制度聯系起來,它們仍對《協定》第五條的實施起著重要作用。
(六) 《協定》第六條:征收進出口相關稅費和收費標準:本條款第一章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發布關于征收進出口稅費和收費標準的相關信息,并要求定期審查各項收費的數目和種類。第二章則深入探討了海關稅費的征收:
1. 海關稅費金額應與進出口特定操作的服務成本一致。2. 如果進出口貨物已經被征收海關稅費,那么特定的操作則不再收取費用。
《京都公約》相關條款也對海關稅費的合理征收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專項附約八指南更是對《協定》第六條第三章處罰原則進行了詳細地論述。
(七) 《協定》第七條:貨物放行和清關:本條款包括預加工、電子支付、海關稅費最終核定與放行分離、風險管理、清關后審計、平均放行時間的確定和發布、認證經營者享受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加速出貨和易腐貨物等相關規定。這些規定的核心內容要求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設置并維護貨物入境前提交文件材料電子傳輸的程序,同樣強調可以采用風險管理和清關后審計等現代管理手段。本條款鼓勵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定期測算和發布貨物平均放行時間,并與貿易便利化委員會分享測算方法、瓶頸問題以及其他影響效率的問題。
《京都公約》同樣就預先處理和貨物申報登記作出了一系列規定,務求促進貿易便利化和有效管理的開展。
(八) 《協定》第八條:邊境管理機構開展合作:根據本條款,為了促進貿易便利化,成員國邊境管理機構應建立合作關系并協調一致進行邊境管理工作。這類協調合作應體現在工作日一致、程序手續一致、共用設施的開發利用、聯合管理和一站式邊境檢查站管理中。《京都公約》總附約第三章同樣包括一系列關于邊境管理機構協調合作的制度。例如,其規定如果海關和其他管理機構均需要檢查貨物,則海關應保證提前協調檢查并與相關部門同時進行查驗。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協定》與《京都公約》在貿易便利化進程中相互補充和完善,二者的實施都能夠加速貨物的放行和流動、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對提升世界貿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貿易便利化環境有積極的意義和深遠影響,尤其惠及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
作者簡介:
孫晶姝,河北省秦皇島市,中國海關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