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小學階段已經成為了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最關鍵的階段,但是由于小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齡的限制而相對有限,因此,教師采用的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教學工具的優勢和特點,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才能在刺激學生感官的基礎上,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本文主要是就小學數學課堂上傳統教具的創新和使用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具;應用
雖然信息技術因為其自身特有的優勢而被教師廣泛地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但是,由于傳統教具不僅類型眾多,經濟實惠,方便實用,且在長期的實踐應用過程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因此其仍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科學合理地運用傳統教具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 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具使用的必要性
1. 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養成離不開教具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好動性較強的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培養學生正確操作教具作為教學內容的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比如,一二年級正處于啟蒙階段,所以這一階段教學所使用的教具大多直觀、簡單,教師在這一階段針對學生操作教具的培養對于學生掌握數學教具的使用方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三四年級作為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階段,進入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可以自如地使用各種教具,此時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引導學生自行制作簡單的教具;五六年級則進入了學生靈活運用教具的階段,進入這一階段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運用教具解決課本問題的方法。
2. 使用教具有助于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官參與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礎,任何一個數學概念的形成都經歷了無數次的實踐,在不斷的失敗、成功過程中總結出來,而小學數學教具則滿足了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規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自身的感知了解教學教具,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數學概念的探索和研究,為數學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3. 使用教具有助于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積累是決定其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因素。只有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數學思想,才能輕松地面對和解決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教師必須對數學思想方法滲透予以充分的重視,才能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小學數學課本中各種公式的得出、相遇問題的圖例說明、幾何圖形的輔助線解題等等,數學思想的滲透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必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具的優勢,促進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效率的有效提升,通過教具的運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合作學習意識,才能達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有效提升的目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及網絡的迅速普及,教師必須加強對小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力度,才能滿足新時代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養成最關鍵的階段,小學階段學生思想意識、性格、世界觀的形成是影響一個人未來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不斷提升。
二、 小學數學課堂上傳統教具裝備的創新使用
1. 通過實物模型以及圖畫進行課堂的導入教學
導入教學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傳統教具導入新課不僅將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對于學生求知欲望的激發以及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同樣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比如,在進行長方體與正方體表面積知識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先向學生展示實物模型,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形成長方體與正方體表面積的感性認識,最后再進行六個面面積計算方法的研究。在進行百分數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如將著名的白酒商標發給每個學生,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然后根據商標上的說明,說出白酒的酒精度,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充分激發出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將百分數知識與學生生活背景聯系在一起,對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 通過模型以及板紙提升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教學
任何數學公式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發展過程,如果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些公式的話,那么將會影響到學生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的效率,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實物模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那么對于學生理解數學公式的由來并加深印象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比如,在進行長方體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長方體模型,然后再將長方體的長、寬、高等分別用紅、黃、藍三種顏色標識出來。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就會很容易發現長方體一共有12條棱,其中長、寬、高各4根,接下來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討論分析出長方體棱長的和實際上就是(長+寬+高)×4,最后總結出長方體周長的計算公式。
3. 通過紙板以及小黑板加強學生的注意力
好玩愛鬧是小學生的天性,雖然大多數小學生在課堂教學剛開始的時候還可以保持注意力集中,但是如果時間一長,那么其學習的興趣就會慢慢地消失,從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所產生的影響,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刺激學生才能在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確保學生始終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比如在立體圖形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在講解完立體圖形的特點后,很多學生就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此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紙板動手制作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模型,才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重新激發出來,通過這一動手過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加強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同時也及時彌補了學生在知識方面存在的缺陷。此外,學生在學習完新知識后,可以利用小黑板進行填空、選擇、判斷等各方面知識的練習,才能達到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這些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節省了教師的教學時間,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時也為教師指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4. 通過自制教具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課后學習作為學生鞏固新知、開闊視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課堂學習延伸最常用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樹葉、石子、木棒、廢品等制作教具,并將其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對于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比如,在進行時、分、秒等知識的教學時,由于鐘面的知識相對復雜,所以很多學生無法全面地掌握相關的知識,而教師為確保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利用廢品自己制作一個鐘面,而學生則在制作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培養了其與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同時也加深了對鐘面指針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些都進一步說明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自制教具的教學方法,不僅有效地彌補了教學設備儀器不足的問題,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為其勤儉節約良好習慣的養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具兩者之間不僅沒有矛盾,而且兩者的結合應用對于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還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必須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就地取材,才能創造出適合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具,同時加強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研究的力度,才能達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穩步提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艷梅.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問題分析[J].中華少年,2017,36:201-202.
[2]于黎明.多媒體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和思考[J].中華少年,2017,36:205.
[3]朱碧治.試析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研究策略[J].考試周刊,2017,A2:117.
[4]朱菊.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三要素[J].考試周刊,2017,A2:118.
作者簡介:
左朝富,中學高級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百色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