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均衡發展的今天,農村山區學校的孩子們通過信息技術一樣可以享有和城市孩子同樣的優質教育資源。而對于相對滯后的思想品德教材而言,信息技術無疑是最好的補充和拓展,在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背景下,信息技術的作用再一次被放大。
關鍵詞:信息技術;思想品德;核心素養
多年從事思想品德教學,對于教材素材案例陳舊問題、教師教學形式單一,“教教材”的問題,一到考試就讓學生哇啦哇啦背個不停的問題等等,一直心存芥蒂。這樣的教材、課堂不是我喜歡的,只會死記硬背的學生也不是我喜歡的學生,更不是思想品德學科要培養的學生。面對這些問題,唯有想辦法解決,才是我們思品教師的當務之急,才是我們應有的擔當。一個偶然的機會,靈光一現,關于這些問題終于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這得從我習慣于聽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新聞說起。我每天習慣于起床后聽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新聞早班車》,每天八分鐘左右的時間,我在洗臉刷牙的過程中,就將國內外重大新聞、民生熱點,甚至天氣情況都了解個遍。有時聽著聽著,會發現新聞里的某個內容和當天要上的課程內容息息相關,我就會在上班后,第一時間打開電腦搜到它,然后把它們制作成PPT加到授課內容里,或作為導入材料,或作為補充材料,抑或作為拓展材料,不管放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我發現孩子們總是特別感興趣,圍繞這個內容好像有說不完的話,而每一句話,背后都是孩子們還未成熟的不太流暢的表達,只要稍加點撥,立馬就能生成一個和教材內容一致的核心觀點。這樣的課堂效果,比老師生拉硬拽要自然得多、生動得多。久而久之,感受到了孩子們對于思想品德學科的變化,他們很期待上思想品德課,因為在課上,他們能得到更多最新的熱點資訊,而不是書上老套的知識;他們能自由盡興地表達,而不是按照書上總結的;他們能不知不覺收獲思維創新和理性精神,而不是死記硬背能得到的。這樣的思想品德課,我和孩子們越來越喜歡。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早上聽新聞的時候,我突發奇想,何不讓學生自己也來當新聞主播,這樣,新聞選擇的主動權就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上,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新聞內容,學習的主動性會更加強烈。同時,在選擇新聞的過程中,他們可以瀏覽更多的新聞,這樣,時政熱點的積累量也就自然提升。還有,讓學生自己播報,前提是自己制作PPT,這樣,不僅文字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還有電腦技術都可以得到培養和鍛煉,豈不是一舉多得。我被自己的這個想法徹底感動了、興奮了。
說干就干,《特邀時政通》特別欄目就這樣應運而生了。每節思想品德課的前十分鐘,都是“新聞主播”的天下。每節課安排兩位同學,播報展示四條新聞,其他學生在聽完之后,結合自己聽到的最感興趣的一則新聞發表新聞評論。欄目一經推出,反響特別好,學生們特別熱衷于完成這個任務,經過不斷摸索,學生們為這個欄目的完善增加了許多好點子,比如,在主播上場前,增加了課代表擔任的主持人開場,在播報結束后增加了教師點評。最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這個欄目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學校特意增加了專門的多元評價項目——年度最佳男主播,年度最佳女主播,最佳新聞評論員、金牌主持人等等。
現在,我再也不用搜腸刮肚地尋找教學資源了,因為在孩子們的特邀時政通里,有太多有價值的素材,比如,“中國首顆量子通訊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我可以用在科教興國成果的列舉上。“全國兩會”我會用在參與政治生活的導入上。“習近平同志張北縣考察精準扶貧”我把它用在走向共同富裕的拓展上。這些素材因為是學生們自己搜集來、整理后、甚至評論過的,所以,會很有“親和感”,對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起著關鍵性作用。當然,學生搜集選擇播報的內容也不僅僅都是那些“高大上”的時政熱點,生活中,那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接地氣的生活類資訊也不少,像“刮車少年留下一張字條和一百多元錢在豪車車門把手里”這樣的內容,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我把它用在誠信教育的上課內容中,再恰當不過。越是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新聞,越是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越是容易服務課堂教學。
通過近兩年的探索和實踐,《特邀時政通》新聞播報欄目辦得越來越成熟,已經產生了八位“最佳主播”、四位“最佳評論員”和兩位“金牌主持”。信息技術應用于普通學科教學,在帶給孩子們這些榮譽的同時,其收獲和價值遠遠大于課堂教學。
首先,轉變了教學模式。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搜集新聞并播報展示,最大程度發揮了他們的自主地位和作用,課堂上,學生通過新聞評論,自主自由表達思想見地,進一步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引導者,而學生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自主選擇、大方展示、大膽評論、質疑點撥、評價激勵的課堂教學模式活靈活現。
第二,創新了課程內容。信息技術讓人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學生或老師選取的最新新聞資訊,涵蓋政治、經濟、科技、體育、軍事、生活等眾多方面,涉及國內國際各個層面,為思想品德課程內容增添了大量“干貨”,既新穎又實用,很好地解決了教材內容陳舊的問題,很好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第三,培養了核心素養。思想品德學科,基于立德樹人的育人本質,其核心素養有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識和公共參與。信息技術助理思想品德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在準備時政播報的過程中,對于國家的方針政策、國策戰略在了解的基礎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認同,在認同的基礎上實踐,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來指導實踐。譬如精準扶貧,這是今年的一個熱門話題,從中央到地方,許許多多的事例都涉及它,學生們也具有很強的政治敏銳性,他們播報的新聞很多都跟它有關。班上享受精準扶貧政策紅利的學生甚至也主動起來現身說法,這樣,學生對于精準扶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清二楚,不需要教師費過多的口舌,學生就理解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這就是最典型的政治認同。當然,這樣的實例還很多,更多的還是在新聞評論環節體現的理性思維最突出。孩子們能由一個新聞事實,看清它背后的原因,理清事物的對錯,澄清自身的觀點,不得不說,這對于初中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是多么的難得。當他們具備了這些核心素養,還需要死記硬背書上的觀點嗎?還會懼怕考試嗎?
生態、生成、生本;快樂的、素養的、成績的。這些在我的思想品德課堂上都實現啦!信息技術助力思想品德學科教學,功不可沒!
作者簡介:
汪榮,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舊縣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