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天宇
摘要: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為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動指導。高校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切實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關系到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課題。習近平同志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著力點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新形勢下,新媒體逐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傳播的主要陣地。受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也面臨著嚴峻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屬于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是順應社會形勢發展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事關學生三觀的建立,具有糾正和引導整個社會道德風氣的作用。第二,促進我國新形勢下發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大學生獲得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第三,推動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必然途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斗目標的重要思想保障,推動大學生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第四,是新時期校園文明構建的需要,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努力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高度出發,使其滲透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各個要素中,實現全過程育人,和信念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創新能力教育、實踐教育等多方面齊頭并進,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價值多元化帶來的挑戰,西方文化滲透動搖大學生信念基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逐漸走向多元化開放發展路線,同時網絡技術的興起使世界之間聯系更加密切。中國文化受到國外文化的沖擊,尤其是接收新事物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受到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較為嚴重。主流價值觀外,很多小眾價值觀也被當前部分大學生所接受,部分大學生有盲目推崇的現象,單一價值觀逐漸被突破。價值觀的多元化影響這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大學生價值觀確立受到影響,對大學生自我監督、篩選辨別能力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價值觀的多元化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也要求大學生需要具備更加堅實的思想整治信念,為此,高校也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個人價值觀的形成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全球化趨勢及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沖擊大學生思想認識。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東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沖突更加激烈。一些西方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公開宣揚“普世價值”、憲政、三權分立等西方政治價值觀念,給青年人的思想認識造成了極大干擾。國際形勢復雜多樣,大國間的競爭此起彼伏,思想政治作為人生的重要導向標,也容易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以互聯網和手機通訊為代表的現代新媒體手段正蓬勃興起,其擁有的信息傳播速度極為快速,傳播范圍極為廣泛的特點,使人極易受到不良輿論的誤導,這對當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言更是巨大的挑戰。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嚴重且誘因逐漸增多。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使大學生面臨的客觀世界更加復雜,導致大學生的心理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同時,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加深大量的信息涌入,使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誘因逐漸增多。目前,很多大學生滿足于虛擬的網絡人際關系,未能用心經營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導致大學生與他人之間的距離疏遠,人際關系淡薄,無法很好地進行人際間的[來自Www.lw5u.coM]溝通與交流,容易產生壓抑、孤獨、焦慮等影響自身良性發展的情緒,長期壓抑自己,形成負面的性格。此外,在大學階段,是家長和社會普遍認可的可以公開談戀愛的時期,而此階段由于情感問題對學生的困擾也較為普遍,這對于學生心智也是一定的考驗,如若處理不好會引發更多的心理問題。大學生畢業后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成為大家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大學生就業不僅僅有對學歷的要求,還有對各方面專業能力的要求,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有著一定的心理壓力。
(四)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有待完善,教育方式方法需要創新。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其思想觀念、行為方式也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如果不能從根本上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和與時俱進的思維探索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制定新措施、拓展新思路,就必然會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運作機制不順暢、創新性不強、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當前,思政教育缺乏科學的組織協調和周密的計劃安排,教育實踐中出現理論與實踐教育脫節、弘揚傳承與開拓創新脫節、思想重視和行動落實脫節、面上教育和深入引導脫節等問題,違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下降。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種“無力”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弱,雖然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形式、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效果不太理想。
三、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建立良好的文化環境。首先,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即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充分考慮,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當前需要學生具備自控能力,有更強的辨別能力,在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學生,通過引導使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而不是直接干預。建立良好的文化環境: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校園物質環境。包括學校墻面文化的設計,校園板報及時更新讓學生走進校園里,可以隨時地關注到社會主義核心文化;校園廣播中不僅播放流行音樂,熱點故事,而且要閱讀一些與大學生相關的積極向上的文章,引導學生價值觀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精神文化。包括學生的競爭機制,如獎學金的獎勵標準,不單以成績作為標準,而且要關注學生在集體生活中的奉獻力,學生的實踐能力,當然需要將這些標準適當量化,體現客觀性,以消除人情在獎勵中的不正當作用。
(二)堅定主心骨,把握主方向,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新時代的中國要舉什么樣的旗、走什么樣的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和國家思想傳播的主陣地,必然要教導大學生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方向。盡管當前有多元文化沖擊、多元文化并存,但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我們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應該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心骨,緊緊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主方向,讓大學生不被其他文化迷惑,做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地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是人們向往、追求和奮斗的根本目標,指引著人們前進的道路。有必要有針對性地強化對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者、踐行者和傳播者,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當今錯綜復雜的世界形勢,深刻理解中國國情,進而增強大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統一
教學是一種雙向互動的活動,教師是教育過程的組織者、施加者和策劃者,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又要落實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教學相長。要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作用: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只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要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其教學效果,必須著力處理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之間的關系,尤其要特別注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創新設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參與中思考與選擇,從而獲得科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觀念與知識。
如今,我國社會轉型期發生的各種敏感事件,西方的個人主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都被我國大學生所接觸,再加上當前大學生的實踐經驗不足、理性思考能力和判斷是非能力的欠缺等因素,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處于從生理和心理趨向成熟的大學生群體思想上的混亂。因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發現并解決學生思想上和心理上的疑惑也就成為時代發展所必需了。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地位,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所決定的:一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強。在社會熱點事件發生時,他們往往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但卻常常由于缺乏理性思考和科學分析的能力而不自覺地成為各種網絡謠言的“受害者”與“傳播者”,導致事件的后果和初衷相悖,甚至引發新的社會問題。二是大學生自我意識突出,自主性較強。他們往往不再滿足于盲目地遵守某種既定的社會規范和被動地接受某種價值觀念,也不會簡單地按照父母、老師、長輩的意見辦事,強調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自由活動。他們追求自我選擇,要求捍衛自己的觀點,有的時候甚至通過追求標新立異來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三是大學生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可塑性極強?!扒嗄陼r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劇烈變化的時期,也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盵4]此外,大學生還具有求知欲望強烈、創新意識濃厚,知識面廣等特點。總的來說,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針對大學生的這些特征,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很好地引導青年大學生在生理、心理成熟的同時走向思想政治上的成熟。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要適應時代需要,加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要加強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是知識經濟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其中愛國主義教育是核心。加大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使青年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中國近代史和國情教育,激發青年學生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增強他們建設祖國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更好地發揚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創業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克服知識經濟的負面影響。其次,要在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階梯,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必然是崇尚創新的社會。方法是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一是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二是教育方法和渠道的多樣化。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用一種規格、一種模式去要求,那種單一的方法已經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方法和渠道上要多樣化:包括充分發揮國家意志的權威作用,發揮文化知識的育人作用和教師為人師表的榜樣力量,發揮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的綜合育人作用,強化活動育人意識等。
(五)構建安全的上網環境,強化大學生的法制和道德觀念。推行教育手段的現代化與法制化,高校應當積極開展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知識講座,使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深入大學生的心中,規范大學生的上網行為。這不僅是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高校在法制社會建設的要求下進行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改革的必然要求。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主要有兩點,一是使大學生認識到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缺失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的危害,二是提高大學生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能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加強校園網絡管理,構建安全的上網環境,為教育工作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個有利的校園網絡環境。一方面,建立嚴格的校園網絡管理制度與監控體系,將校園每個地方的網絡都納入到制度管理范圍之內,通過人工監控和技術監控兩種監控手段,有效防止不良信息滲入到校園網絡,對學生產生危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建立比較完善的FTP站點,為學生提供軟件下載的平臺,增強校園網站的吸引力和實用性。
(六)培育、建設一批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要建立一批素質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應當包括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思想觀點、法律知識、應變能力、熟練使用網絡技術的技巧等。
參考文獻:
[1]黃艷.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探究.文化學刊,2015-05
[2]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N].人民日報,2016-01-25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9,(1)
[4]劉樂樂.論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對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9
[5]張克玉.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