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鵬
摘要:藝術院校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于專業特殊性,師生群體特征明顯等特點,成為高校安全工作中特殊的一環。目前藝術院校還存在安全教育缺乏實效性、規章制度不足、基建投入不足等問題。針對目前的安全形勢,藝術院校應加強院校安全意識,完善安全工作機制,加強學生安全及素質教育,多方合力共同搞好高校安全工作。
關鍵詞:藝術院校;安全穩定;對策研究
一、新形勢下搞好高校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安全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前提。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事關師生的學習和生活,事關學校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工作,事關社會穩定和和諧校園建設。而藝術院校由于行業特殊性,師生群體特征明顯等特點,成為高校群體中一個具有管理特殊性的群體。因此,研究藝術院校安全穩定問題,對推動高校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組成意義。
二、藝術院校安全穩定工作現狀分析
(一)安全教育形式化,缺乏實效性
作為高校保衛三大職能之一,部分藝術院校的學生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明顯。高校安全教育課程資源、師資等都十分缺乏,且形式多為講座,觀學材料等,缺乏實操課程,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安全教育形式過于單向化。目前藝術院校安全教育方式包括授課、講座、宣傳海報、移動端App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作為受眾端,無法提升參與感,導致大學生對安全教育缺乏興趣。
(二)藝術院校規章制度不完善,人員素質不齊
藝術院校通常采用外包保安公司形式,保安隊伍人員受教育程度偏低,年齡結構偏大,以及相關待遇、培訓不到位等,影響了保安隊伍在維護安全穩定、處理緊急事件時的能動性和系統性。其次,管理制度不完善,消防、治安、交通、反恐、各管一拍,缺乏聯動,無法形成有效的管理體系。最后,各類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缺乏有力支持,使得相關安全制度成為空文,同時各類安全應急預案演練不到位,無法在第一時間組織校內師生作出有效反應。
(三)基礎建設投入不足,安全設施設備落后
部分藝術院?;A建設滯后,長期超負荷使用,教室、辦公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區域存在用電用水線路老化、逃生通道失效、安全設備落后等問題,隱藏著安全隱患。同時安全監控體系不完善,公共區域監控設施布控不達標,探頭數量不足,清晰度不足,存在監控盲區,存儲時長不足等問題。以及消防監控設備不完善、學生用電監控系統落后等,不能有效地監控學校的安全狀況。
三、藝術院校安全穩定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一)校外環境日趨復雜
隨著國際形勢變化、社會結構調整、人們的利益訴求多樣化,高校安全穩定工作更加復雜。藝術院校學生群體由于更早接觸社會,本身好奇、活躍、富有朝氣的特點與社會復雜的思潮很容易產生契合,由此淡化了藝術院校學生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價值觀,使得他們的“三觀”重新組合,呈現出矛盾、多樣、不穩定等特點。同時、社會不法分子把大學生定為作案目標,對大學生實施網絡詐騙、電信詐騙、搶劫、人身侵害等犯罪活動,手段更隱蔽,危害更廣遠,嚴重地影響了校園的安全穩定。
(二)高校思想重視不夠,系統性不足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任重而道遠。一方面,藝術院校對安全穩定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對安全穩定工作投入人力、物力較少,以會議落實會議,文件落實文件。對校內安全穩定工作支持不足,各部門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部分藝術院校內缺乏部門之間的協作機制,在安全穩定工作各環節上往往是保衛部門推動,其他部門被動配合,缺乏工作系統性,使得各項工作效果打折扣,不利于長遠發展。
(三)藝術院校師生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一方面,對于藝術院校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心理成長時期,更富有個性,心理狀態活躍,更容易受到校園內外的思潮和環境影響,同時大部分學生缺乏抗壓能力、自控自律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在面對生活、情感、就業、社會等方面出現的挫折和失敗面前更容易產生焦慮和擔憂情緒,若缺少及時引導和干預,容易采取極端措施。同時學生對于安全教育課程、講座、活動之類具有本能的抗拒,無法理解并接受安全教育的重大意義。
另一方面,藝術院校的教師多是藝術行業本專業的佼佼者,由于浸淫社會多年,接觸的先進、活躍、獨特的思想及觀點更加豐富,也更加直接,對自身影響也更加深刻??陀^來講,藝術院校的教師群體更具有個性,對于學校設立的各類管理制度也有很多的不認同,存在各類不遵守校內安全制度的行為,同時也為學生造成了不良示范。
四、加強高校安全工作的策略
(一)加強藝術院校整體安全責任意識
藝術院校須從領導層,管理層至全校師生,加強安全意識,牢牢樹立安全就是底線這一思想防線。充分認識藝術院校的安全形勢復雜性和嚴峻性,進一步強化政治自覺和責任自覺,強化大局意識和紅線意識。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加強學習安全事故預防和安全法規知識,以此為基礎開展校內安全工作。
(二)完善高校安全工作機制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執行力。完善各類安全規章制度,并與學生管理制度相結合,與教師績效管理相結合,加強日常檢查管理,加大獎懲力度。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基礎條件,配置先進設備;組建并加強安全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安全教育模式,豐富安全教育內容。加強安保隊伍建設,嚴格審核安保人員的資質,舉辦安保培訓,增強安保能力。與當地公安部門、綜合治理部門合作,對校園周邊地區進行整治,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運營行為、不良商家的欺詐行為等,形成常態高壓模式,共建治安管理平臺,使社會治安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處理。
(三)加強學生安全教育
大力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抑制社會不良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培養當代大學生拒腐防變的能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安全觀等。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及新媒體的宣教作用,拓寬安全教育渠道,創新安全教育方式,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建立家校合作機制和溝通平臺,成立家長委員會,建立家校聯系卡,共同幫助學生成長。建立學生安全志愿者隊伍,提升學生參與感,以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校園內的安全穩定態勢。
參考文獻:
[1] 張方毅.高校校園安全保衛服務社會化改革工作的實踐與探索.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J].2018(09):86-87
[2] 張宇彤.加強高校安全文化教育的意義與對策.法治與社會[J].2018(09):179-180
[3]呂楊,劉德春.淺談高校政保工作任務及對政保干部的素質要求.企業導報[J].2015(06):90-91
[4]黨瑛瑛.校園網絡文化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教文匯[J].2018(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