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娜
摘要:教師職業倦怠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高發職業群體。除環境、制度、社會因素誘因外,個人的自我調節、自我矯正、提高自身緩解能力也是有效緩解職業倦怠的重要策略。我們有望看到在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的過程中,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團隊的生命質量同樣得到提升,以期達到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并能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能和積極的社會功能,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科學、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教師德育;職業倦怠;思考
一、教師職業倦怠的表現及危害
教師的工作量大,任務繁重,工作時間長。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日益更新的專業知識,完成各種教學任務,面對越來越個性化的學生,還需要滿足國家及社會、家長、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越來越高的要求,適應國家教育的改革與變化,適應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變化。如果教師不能夠有效地適應變化,釋放心理壓力,不僅會影響教學質量,而且會造成教師的心理障礙,產生職業倦怠。具體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一)職業熱情、興趣消失,消極應付工作。
教師一出現職業倦怠后,就會產生厭教心理,缺乏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對于教學工作得過且過,上課經常遲到早退,不認真備課,寫教案,不帶教案上課,不仔細鉆研業務,教學方法簡單、落后,教學內容單一;對待學生漠不關心,常用諷刺、挖苦、譏笑的語言對待成績較差的學生,對學生進行心理虐待,更有甚者用打耳光、擰耳朵或者踢等方式體罰學生。這不但破壞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而且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變得內向、孤僻、敏感、自卑,對學生的心靈造成終生不可磨滅的傷害。
(二)職業興趣轉移。
由于對于教學工作的倦怠,教師往往會將興趣轉移到自己所愛好的事情上去,比如搞第二職業,做生意,交朋友,玩牌,打麻將,吃吃喝喝等,從中獲得滿足感,喪失職業自豪感。
(三)對于教師身心造成影響。
由于長期處于一種壓力與不和諧的工作環境中,教師會經常覺得空虛、郁悶、挫折、憤怒、煩躁不安,失眠、緊張、食欲不振、全身疼痛,疲憊不堪等癥狀,并且覺得工作沒有意義,枯燥無味,前途渺茫,沒有希望,情緒波動很大,產生壓抑感,嚴重者會產生自卑、絕望心理,導致抑郁癥的發生。
二、避免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方法與措施。
教師產生職業倦怠不僅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且影響學校的教學工作,對教學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幫助教師找出克服職業倦怠的有效途徑。具體措施如下:
(一)貫徹落實教育方針,獲得社會支持,提高教師職業社會地位。
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制訂了“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從“八五”規劃以來,對于教育的投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從 1995年至 2005年這十年間教育經費年均增長率為 30.6%。但是,要真正貫徹落實教育方針,使教師職業成為一種使人羨慕的職業,提高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還需要全社會來共同參與完成,使全社會形成尊重教師,支持教師的傾向與心理氛圍。社會在對于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的同時也應該關心教師的切身利益,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政府在制定有關教育政策時 ,應該注意政策傾斜,切實保障教師的經濟地位與職業聲譽,因為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由它的經濟地位與職業聲譽所決定,會對教師的工作情緒產生重大的影響。政府不僅要制訂政策與法律來保障教師的各種權利,而且還要抓落實,使全社會都形成一種尊重教師的氣氛。
(二) 建立一重種民主、開放、和諧的工作環境。
不同的工作環境對于教師有不同的影響。民主、開放、和諧的工作環境將對教師產生積極的激勵作用,學校應該建立一種公平合理的具有激勵機制的制度,如教學管理制度、經濟效益制度等,使教師在競爭上崗、晉升職務、評審職稱、進修深造、工資福利待遇等方面能夠獲得公正的對待,大家一視同人。學校的領導人應具有一種民主的領導風格,關心尊重教師,給予教師更多的教學自主權,提供更多的參與管理學校的機會,增強責任感。運用科學的方法管理學校,努力建立一套現代化的民主管理制度,適當使用經濟獎勵、榮譽獎勵、感情投資、榜樣作用等手段,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激發教師的內驅力,產生團隊意識,形成集體歸屬感。當教師圓滿完成工作目標,取得成績時,應該按照獎勵制度不打折扣地給予經濟獎勵,并且授予榮譽,肯定成績,產生激勵與示范作用。當教師工作、經濟、家庭等方面遇到困難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使教師無后顧之憂,能夠安心工作。經常性地舉行一些活動,如文體活動、參觀研討活動、學術交流活動等等,都能夠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增加歸屬感,并且形成一種和諧的環境。
(三) 加強自我修養,進行自我心理調整。
這一點非常重要。具體說來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 要保持樂觀主義精神。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教師也不例外。教師遭受挫折時不要失去信心,應該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難,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在困境中看到“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培養開朗豁達的性格,對于身心與工作都有益處。
其次、 進行體育鍛煉,增強信心與勇氣。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增強體質,而且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釋放壓力,保持開朗愉快的心境。
再次、 增強社交適應能力,發展人際關系。卡耐基說過,人際關系在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中占 85%,這充分說明人際關系相當重要。教師應該積極地進行社會交往,參加學校以及社會的集體活動,與學生、同事、領導、家長及朋友保持正常的社會交往 ,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來滿足彼此之間的心理需要。以寬容之心待人,以誠信待人,才能受人歡迎。通過與人的交往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最后、 培養更多的愛好與興趣,品味生活。一個人工作壓力越大就更應該培養更多的愛好與興趣,比如聽音樂、收集郵票、郊游、游泳、看電影等等,通過欣賞藝術,擁抱大自然使自己的抑郁心情變得“豁然開朗”。
總之,職業倦怠在教師中普遍存在,為了廣大教師的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都應該關注、研究這個現象,找出解決的策略,促進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