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海英
摘要:數學是初中生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漸發生轉變,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日益突出。針對學生個人能力以及知識接受方面存在的差異,很多教師積極開展差異化的數學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深入推廣。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差異教育
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成長,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深入,很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差異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接受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使班級所有同學都能夠學到應有的知識,實現數學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解決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顯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作用明顯,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合理應用。
一、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由于經濟等多種客觀因素的限制,家庭對學生教育的關注程度以及投入力度有所區別,不同地區以及不同家庭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學生自身的實際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情況也存在一定的差別。目前很多學校為提高升學率,往往比較關注成績優秀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往往不夠關注,教師的態度也比較差,這種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損失了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為學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情緒,使班級同學的整體學習情況出現比較大差距[1]。
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學校教學的目的出現嚴重偏差,課堂教學依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課堂無法及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大部分初中學生的家長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好的高中,進而考入好的大學,這也導致學生需要承受來自家長以及教師雙方面的壓力。初中是人成長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同時個體差異十分顯著,這種差異直接體現在學習成績上。數學屬于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思維模式上的差異會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為此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全體同學的共同進步。
二、初中數學差異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能夠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幫助教師準確的進行課堂的調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差異教育模式之下,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一定差異的教學目標,保證課堂教學內容能夠兼顧到班級的全體學生。初中數學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例題和練習題,這些題目有基礎性的題目,也有較多具有一定拓展性的題目,教師在選擇題目時應以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知識掌握的基礎情況,興趣愛好等因素,通過差異化的教學幫助學生實現全面提高。通常情況下,基礎練習題目適合全體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一些拓展性的題目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適合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
教師應當充分了解班級同學的學習情況,將班級同學分為三個組別。第一組同學數學基礎較好,理解能力比較強,能夠解決難度比較高的數學題目。第二組學生的學生處于班級的中等水平,能夠獨立完成課后的練習題。第三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學習數學知識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其他同學的幫助。在差異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當對每一組學生的進步給予充分肯定,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所提高,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講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組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第一組學生由于學習基礎比較高,教師可以為其布置預習的任務,在講解之前讓第一組同學分享預習的心得,在教學結束后組織其他兩組同學分享學習后的感受,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
(二)布置作業體現差異化
布置作業的目的是鞏固課堂教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為學生布置作業的內容完全相同,這種布置作業的方式比較適合中等學習水平的第二組同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第一組同學學習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第三組同學鞏固基礎知識,導致其喪失學習興趣,學生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增加。差異化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使不同水平的學生能夠實現共同進步,同時能夠有效避免抄襲作業的情況。在布置作業時,針對第一組同學,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附件的題目,第二組同學布置難度適中的提高題目,第三組同學布置基礎題目。在批改作業時教師應當重點關注第三組學生和第二組學生的進步,及時進行鼓勵,發現錯誤的題目可以重復布置類似的問題。對第一組學生可以鼓勵其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讓其準確寫出解題的具體過程,實現全面提高[2]。
(三)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
當前,考試依然是評級學生的主要方式,差異化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具有激勵作用的評價體制,使學生能夠準確認識到自身的優勢以及不足,幫助教師客觀準確的評價學生。在考試時,教師可以設置基礎題目,提高題目和選做題目,學生可以依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以此滿足全體學生的實際需要。
結束語:
初中數學采取差異教育方式能夠幫助不同水平的學生實現共同進步,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保證差異教育質量,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董梅.基于差異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17(06):17-18
[2]葛暢.關于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差異教育的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