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好對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對策研究,能夠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帶來支持。筆者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在文中先對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進行分析,之后對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予以探討,希望能夠為落實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帶來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故事教學法
故事教學法是以故事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其通過將語文知識隱藏與故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近年來,隨著故事教學法的逐漸成熟,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比例逐漸增大,這標志著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進步,同時也推動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為了更好的發揮出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做好對其應用策略予以研究很有必要。
一、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故事教學法予以應用,能夠做到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開展教學工作,這是其它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教學優勢。教師在課堂上以故事為方法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內容,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積極作用。
(二)符合學生興趣需求
將故事教學法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以學生的興趣需求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其對于實現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故事作為一種文學載體,其因為情節的豐富性而受到學生們的喜歡。教師將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實現對學生的興趣遷移,這對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語文知識帶來幫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由此得以提升。
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課堂導入故事的應用對策
課堂導入是對學生進行思維引導的重要環節,其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十分關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將故事設計在導入環節,來完成以故事為基礎的教學引導,由此實現對學生的思維啟發和學習主動性調動,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帶來足夠的主動力支持。例如在進行《王二小》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在導入階段為學生講一些抗日戰爭時期青少年的抗日故事,例如雞毛信、閃閃的紅星等,適當情況下還可以配以音樂作為情緒渲染,增強學生聽故事的情感體驗。當學生的情感狀態、思維模式被調動到一定程度后,教師在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也是一個小英雄的故事,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為開篇的方式進行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將思緒從導入故事中轉移到課文當中來,從而實現對課文內容的有效學習,增強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效果。
(二)課堂教學故事的應用對策
課堂教學故事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講的一些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或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其對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具有重要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來選擇是否應用課堂教學故事或應用何種程度的課堂教學故事予以課堂教學輔助。例如在進行《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對于雷鋒叔叔的情感,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雷鋒叔叔的故事,例如“雷鋒幫買火車票”、“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等。讓學生通過聽故事去真正的了解雷鋒同志的先進事跡,從而在內心當中對雷鋒叔叔產生崇敬、仰慕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狀態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也因此有所提升。
(三)課后訓練故事的應用對策
課后訓練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其是考核學生知識學習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布置作業過程中,有些學生因為貪玩不愿意做作業,這會讓作業的價值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將故事教學法應用到課后訓練環節中,來實現對課后訓練效果的提升。例如有的學生寫字七歪八扭,橫不平豎不直,他們自己還不愿意聯系。針對這種情況,教師為他們講述了“水滴石穿”的故事,讓他們意識到只要自己堅持,一定能夠寫好字,由此激發他們寫字、練字的主動性。除此之外,有些學生存在沒寫完作業卻說“忘帶了”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為他們講述“狼來了”的故事,讓他們明白說謊是不對的,由此幫助他們改正說謊的壞習慣,促動他們按時完成作業。
總結:
綜上所述,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在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帶來支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故事教學法的有效性,教師一定要做好對故事內容的有效設計,確保自己所講的故事,既可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同時還能夠在恰當的時機出現,從而發揮出營造課堂氛圍、啟發學生思維等作用。讓學生在故事中獲得成長與進步,也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的進步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田密.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7
[2]王燕.淺談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