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玲
摘要: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個認知世界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適應這個社會,慢慢融入社會中,在進行小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的訓練時,就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鍛煉學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指導;策略
其實,小學語文的寫作,再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大都是采用固定的模板來套題,寫出來的文章比較空洞,樣式一致,沒有太多的標新立異,讓老師閱讀幾篇下來,感覺僅僅是一篇文章,換了不同的表達術語而已,這也使得孩子不積極進取,在寫作的方式、表述、結構等都不去改動,寫出的文章所賦予的感情語句也基本相同,甚至是對于某些學生來說,在考試前兩天開始背誦一些固定的語句,以便考試的時候直接套題。其實像這類的,在寫作方面不會有很大的錯誤,但是分數卻很低,完全離不開套題的習慣。對此,老師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探索,能夠把自然中的事物帶到課堂中甚至是考試中,讓文章更加精彩動人。
一、現階段所存在的小學語文寫作的弊端
隨著現代化的快速發展,生活的水平也不斷提升,對此,教育機制也隨之提高,學習的要求也變得人性化,越來越講究的是學習的實用性,而不僅僅是學生對教科書中的知識的解讀,對此,就需要老師通過各個方面來探索如何去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能夠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而不是依靠老師實時教育。
目前,學生的語文寫作方面還存在許多的照抄照寫現象,完全沒有現代小學生應有的活躍的思維能力,他們總是會過度依賴老師的一些實例模板,課堂下不會主動去和老師溝通,也不會主動去探索在寫作方面的方式,完全失去了自由的思維模式。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中都會走神,對于老師的講解也是一知半解,老師教勾畫哪里就只會勾畫哪里,對于文章中其他段落也不會主動去閱讀思考,一遇到考試或是寫作訓練時,就只會用最基本的模式,開頭用一段來總結引出下文,中間著重描寫故事情節,最后段落用一句話來總結故事的結局這樣單純的寫法。其實,作文的寫法有許多,在平時對語文知識閱讀的多,寫作時,思考的方式也比較廣,甚至通篇以詩歌的形式來闡述大致含義。
二、綜合訓練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許多種辦法,有閱讀、詞語聽寫、課堂活動,課下大自然實訓、對話等方式,不同的訓練方式,在提升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上也會有所不同。
(一)加大學生的閱讀能力
其實,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還處于閉合階段,還沒有完全發揮他們內心的真實的想法,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大部分是依靠老師來慢慢打開他們的想法,就比如閱讀,如果沒有老師課堂上的閱讀訓練和課下監督背誦、朗誦之類的方式,有很少學生會主動去閱讀,其實有這樣的一句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讀的多了,自己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更多,在對物體進行表述時也就會越來越鮮明,在寫作方面也就越來越活躍,寫出的語句也就比較真實,在進行主人公的描述時,所使用的語句也就會通順流利。
(二)詞句聽寫
詞句聽寫有利于學生牢記其含義,以便于在有用的時候能夠想到該詞語,在進行語句寫作時,也能夠把詞句合理地運用在段落中。比如,在寫到一些委婉的語句時,通常都會運用一些表達感嘆的詞句“啊”“呀”“哦”,像這類詞句往往是寫感嘆句時最簡單的詞句,但是,也可以運用更加高明的寫法,段落中不曾有像上面那樣有感嘆的詞句,卻可以用一些特殊的寫作手法來表現出高超的情感色彩。對于小學生的詞句聽寫,也可以采用傳統的聽寫、詞句填空、排序之類,也可以讓學生利用詞句的含義,自己造句分析句子的主體,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出自己不好之處糾正過來,也可發揚自己在哪方面表述比較完美。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學生的作文是語文學科的重要標志,作文教學的效果如何,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既要培養學生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這兩種能力必須從低年級就注意培養。因此,加強作文基本功的早期訓練,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重要問題。
(三)課堂互動,線下交流
在課堂中,老師可通過一些活動來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積極配合老師開展課堂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在進行課堂的教學時,老師應該對小學生的個性發言進行鼓勵,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回答問題,樂于去思考探索,并能夠主動去動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述老師所問的問題,老師在這一過程中要以和諧的態度去和學生交流,像這樣,讓學生放下對老師的一種恐懼的心態。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說,還處于懵懂的階段,心靈處于純潔階段,容易過于隨心,什么喜歡就做什么,如果在課堂中感到學習無聊,之后就會產生厭倦情緒,慢慢養成不學習的壞習慣,對于小學這個階段而言,是一個習慣的養成的重要階段,每一個壞習慣對以后的發展都會產生影響,所以老師需要格外的關注,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發揚學生的個性發言的習慣,還需要及時糾正錯誤的方式。
(四)以小組形式進行提問的方式訓練學生
在開展教學課堂時,老師可根據班級人數來進行分組,利用分組形式,在課堂中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探討分析,找出結果,再在組內推舉一人進行搶答,組與組織間也可進行pk,看看哪個小組的結果更加優秀,老師在這一過程中作為評委去評判各個組的答案,找出最好的并進行鼓勵。
小學生,心靈璀璨,無話不說,總是展現出積極活潑的心態,對于新鮮事物總是處于好奇的心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望,創設交流平臺,把學生所想表達出的表現出來,在課堂的講解過程中,老師應該用和諧的語音,連接豐富的手勢來表達語言的含義,再加上動作表情一起來創造溫和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輕松自在,并且進行分組,把學生分布成幾個群體,讓他們能夠及時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