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雪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模式,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能力培養
良好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使學生能夠通過大量閱讀獲取一定的信息。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使其積累大量的知識。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影響著學生的內在涵養。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討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識。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并能夠在每次語文考查中,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測試。這主要是學生通過閱讀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獲取有效的信息,并提高了答題速度。所以說,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
(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正是學生啟蒙的階段,因此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對閱讀形成學習習慣和興趣,并能夠在日常的學習中潛意識地增加閱讀量。學生通過閱讀能夠開闊視野,學習更多的歷史名著或文學知識,繼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同時學生通過閱讀能夠積累大量的文學素材,進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目前小學階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漏讀和跳讀的現象,這樣就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效率。因此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靜下心來進行閱讀,不能因為追求閱讀速度而影響到閱讀質量。學生可以將自己閱讀材料中喜歡的句子進行摘抄和閱讀,這樣能夠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
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要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才會更加重視閱讀學習,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加積極進行閱讀,并享受閱讀的樂趣。因此,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性格和特點,布置有趣的閱讀任務,進而使學生能夠形成閱讀興趣,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加積極地進行閱讀。比如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小壁虎借尾巴》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設備進行視頻教學,進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輕松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壁虎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有童話色彩,因此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視頻,使學生能夠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形成對閱讀的興趣,這樣在之后開展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會更加積極地進行閱讀。通過多媒體等設備或其他方式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進而對閱讀充滿積極性,提高閱讀效率,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二)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展開多元化閱讀教學活動
小學階段學生由于年齡原因正處于對任何事情都很好奇的階段,小學生性格更加開朗活潑,并且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展開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在展開的閱讀活動中,學生的情緒能夠得到釋放,并且會積極地參與到教師開展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比如說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的課文中,因為課文內容有趣,充滿樂趣,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各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閱讀,并且小組內部要合理分配任務。在課堂之外進行聯系和分角色朗讀,這樣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熱情,進而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應該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而設計符合學生學習和閱讀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階段性的檢測
小學階段,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除了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展開階段性的測試。通過測試結果,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并針對學生實際的閱讀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提高閱讀能力。通過階段性的檢測,能夠幫助學生積極了解到自己在閱讀中的不足,并及時進行糾正。比如說,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的教學,短期時間內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任務,并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其進行準備和閱讀。然后通過學生的閱讀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對學生進行獎勵和表揚,使其能夠形成對閱讀的信心,并能夠不斷激勵其他學生進行閱讀,不斷進步。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成果進行檢測時,要及時進行統計,并能夠做成簡單的圖表,使學生能夠明確了解自己的閱讀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檢測時,要注重采用合適的檢測方式和方法,不要給學生帶來壓力,使學生形成對檢測的排斥心理。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非常重要,也能影響到學生日后的學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將其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目標。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采取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并開展多種閱讀活動,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梁仕容.如何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淺談低年級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