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米拉·吐迪
摘要: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所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對于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研究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還可以不斷推動基礎教育改革向前發展。本文通過研究國內外專家學者有關對自主學習的闡述,并在觀察和調查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從幾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
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基礎,是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有效突破點,也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實積極踐新課程改革任務的努力方向。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知識基礎還不夠寬泛等的原因,其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不是僅僅靠幾種策略就能實現的,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語文教師不懈地研究、實踐、反思、探索,從而形成一個個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工作中,筆者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研究,不僅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起到了一些的作用,而且還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當前小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自主學習態度上存在懶的現象。這些懶表現主要有:學習量少,包括投入的時間精力不足、自學的項目太簡單、不思考深刻的問題等;存在僥幸心理和投機心理,自學時對自學項目不挨著進行而是跳著學,不走完從基礎知識到查閱資料的基本步驟,就直接寫段落感悟(靈感的東西偏多)等。
2.學生自學時存在對文本認識膚淺的現象。這些膚淺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不善于思考,對文章內涵的理解不深刻;雖然有思考,但是思想深度不夠,不會抽象概括,在讀悟的環節中提不出有高度的問題。這種現象到五六年級略有好轉。
3.學習心態上存在怕的心理現象。主要表現是:怕出錯,怕被人評價,甘于平庸,滿足于自己的作業工整、考試能得百分的大眾化評價中,只會回答老師和同學的提問, 從來不能向別人提出問題,特別是女生學習基礎知識盡管扎實, 但是在提出問題方面基本是“沒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教師是可以預測到的,因為學生個體的生理構成、心理成長歷程、生活環境等各不相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表象是不一樣的。所以針對不同問題,教師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去解決,有的問題不是在小學階段就能解決的了得,這就需要教師要放開心胸,用科學的發展觀對待這些問題和困惑。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1.樹立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
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的階段,許多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理想,這并不是說他們的智力水平和學習潛能比別人差,更多的是因為沒有自信心。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能行,只有有了學習的自信,才能積極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講一些勵志的故事,鼓舞學生的斗志;對學習成績稍差的同學,還要給他們講一些大器晚成的例子,讓他們懂得人和人的發育過程和發展水平是不完全一致的,有些人會成熟懂事的早一些,有些人就會晚一些,這就好比花園里的花兒,有的綻放的早,有的開的晚,但時機一到都會開放,因此不必自卑,要堅定信心,相信通過努力自己也能行,這樣有利于堅定學生的信心,為培養其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轉變方法,引領自學,讓小學生體驗自主。
以一年級新文本的識字教學為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把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先用板書或者多媒體等的形式出示給學生,然后采取種種形象的方法教會學生認識這個生字。盡管體現了語文教師的教學技巧和功底,但是缺乏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思想。盡管學生最后也認識了這個字,甚至是對某一個字的印象還非常深刻,但是仍然屬于被動狀態下的接受式學習,不是學生自主的獨立認知,以后的識字任務還是靠著老師一個一個的教,學生離開老師的技巧還是不會獨立學會認字,這樣就養成對老師的依賴,學生始終不能學會自己獨立識字的能力。正確的做法是,在學生對課文沒有任何閱讀經驗之前先不要急于進行單獨的識字教學。為了讓學生認識生字,要先給學生提供在閱讀中種種遇到生字的機會,先安排學生在沒有老師做任何指導的條件下借助自己的拼音工具去獨立的讀課文。這不是盲目的讓學生讀書,這里有一個量的規定---十遍。第一遍是一個艱澀的閱讀里程,隨著讀書遍數的增加,學生對課文的陌生程度是越來越弱,熟悉程度越來越強,閱讀越來越流暢起來,每讀一遍,對課文里面生字的整體認知程度也越來越深,最后讀到第十遍的時候,達到基本熟練、準確的朗讀課文,學生對生字在文中的大體位置也隨之熟悉起來。學生讀的時候,老師聽到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指出并且給學生示范正音,學生再回過頭按正確的讀音讀準確此句。這是對生字的初認知階段。接下來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對照課后生字表,在課文中遇到生字表里的生字就圈畫出來,并且確認它的讀音,生字表里的生字在課文里逐個被圈畫出來了,也就是把生字的讀音又準確地認讀了一遍,準確認知過程完成,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過程也就完成了。
3.提升家長的文化素養,為孩子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提供支持。
家庭中家長的受教育水平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一般來說,家長受教育水平越高,就越注重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在學生語文學習上提供必要的幫助的支持。但是作為家長也必須給孩子樹立一個時刻學習且進步的榜樣,要把學習看成一件終身性的事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家長在生活工作中不斷地完善自我也必然會給學生帶來正面的影響。家長必須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要有嚴格的要求,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做,把要完成的事情進行歸納整理,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學習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并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自主學習能力是個人形成終身教育理念的前提條件,也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成員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是基礎性的主干課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文麗.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2]劉震.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M].中學教育:1-3.
[3]呂玲.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