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排球是高校體育教學重要的組成之一,是大學生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也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但是,目前高校排球教學出現了許多問題,使得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積極性下降了很多,同時不能與社會的發展和需求相適應。綜合分析,教師要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改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掌握排球的核心技術,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排球;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體育運動的白熱化發展,排球迅速捕獲了大眾的喜愛和贊美。觀看排球的發展史會發現我國曾有著強大的排球隊,是一個擁有著輝煌戰績的排球強國,但是因為多種原因,造成我國的排球后備人才缺乏。高校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主干線,在創新體育教學內容,培養高素質大學生,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培育體育人才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培養排球人才的方面有著良好的優勢和義不容辭的責任。怎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內容,培養出排球人才?下文就此問題進行探析。
一、高校開設排球課程的意義
排球過去輝煌的發展史豐富了排球的文化內涵,促進高校開展排球運動。第一,加強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女排精神”曾激勵著幾代人奮發向上,它不僅是一種體育運動項目,更是一種精神的勉勵。在高校的體育課程中增添排球運動,能夠讓學生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增強,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排球活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加強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進一步為高校排球運動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第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愛好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因勢利導,讓學生走向正確的運動軌道。老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排球的運動量和強度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其適應不同體質和年齡的學生,這也正是高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第三,有助于豐富校園文化。排球運動本就帶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帶給人健康、積極的態度,這種文化豐富了校園文化,也引領者校園運動朝著健康和諧的方向前進。在素質教育的時代,高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出綜合性人才,而采用排球教學正好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快樂和成功,讓他們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二、高校排球人才的培養現狀
目前,高校體育教育和體育人才的培養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在不斷的完善,但是其中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學生的學習興趣低沉,教學模式陳舊等等。正是這些不足的地方嚴重地阻礙了高校教育的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限制了校園建設的發展,并造成體育人才缺乏。從高校體育教學分析,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宣傳力度不足,學生學習興趣弱
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并沒有接觸過排球,也沒有相關的排球基礎,所以在初次學習的時候會有很大的緊張情緒。另外排球的基礎技術技巧性很強,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十分枯燥,因此在起初的訓練階段大部分學生就會產生抗拒心理,再加上學生可以選擇的體育項目越來越多,他們更多的都選擇了像輪滑、舞蹈等一些富有娛樂性質的體育活動。還有就是目前的高校中排球的比賽活動較之其他活動相對較少,即使有也會限制運動員和裁判員的數量,觀看比賽的人也十分少。種種的現實問題遮蓋了排球的真實魅力,使得學生普遍對排球不感興趣。
(二)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學方法陳舊
目前的高校排球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采用的依舊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準確掌握教學目標,使得教學內容缺乏樂趣,逐漸侵蝕了學生學習排球的興趣,使培養高素質的排球人才成為口頭之說。首先,排球的教學內容單一。從排球教學內容方面看,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速度和力量地訓練,沒有結合排球的競技性、娛樂性、觀賞性,也沒有把學生的素質教育滲透到排球教學內容中,造成整體的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其次,教學方法陳舊。教師在教學中仍處于主體地位,并把運動知識和技能理論知識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單一、重復的方式進行學習,缺乏師生互動環節,造成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敷衍了事,沒有全面認識排球。再者,考核制度單一。在考核中,只對學生的排球技能和對傳、對墊進行考核,沒有針對性,不能夠準備全面的掌握學生的整體水平。
(三)生源質量較低,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排球是一項在特定規則指導下的對抗運動,它對運動員的技巧水平和身體素質有著非常高的要求。想要培養出高水平的排球運動員,至少需要8~10年的時間,因此在挑選排球隊員時,年齡基本在11~13歲,這個年齡的學生還處于小學階段,而我國小學的教學內容沒有關于排球的,所以學校也沒有基本的排球隊和與排球相關的場地和設施。即使到了初中階段,也只有一部分學校對學生的排球進行一些最基礎的訓練,根本沒有辦法挑選特長生建立排球隊。由于這個原因,高校中的很多學生對排球十分陌生,培養排球人才的任務蝸步難移。
(四)教師綜合素質不高,教學任務繁重
現在的高校老師都是高學歷,擁有一定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但教學能力往往不高,所以仍然無法培育出高素質人才。這個現象在高校排球教學中表現的特別突出,很多體育老師不是出自師范類學院,對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沒有全面的認識,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都需要大幅度提高。并且,一些教師不是單純的教練排球,還要教練其他的學科,很少有時間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察,無法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做出準備的判斷。
三、策略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對培養排球人才非常的不利,必須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實行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的知識能力與社會需求相適應。以排球為例,我們可以實行以下措施。
(一)把興趣作為導向,提高學習積極性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排球人才的關鍵也是抓住學生的興趣,以興趣作為激發點。首先要打破常規,給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打破常規,盡力的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力、想象力,利用先感后悟和娛教于樂的方式把乏味的理論和技能知識傳授給學生,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的掌握排球的基本知識。其次,調整講課順序,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基于大學生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性格特點,教師可以從扣球環節讓學生學習排球,扣球時的彈跳力和肢體力量能讓學生感受到瞬間的滿足感,這種感覺能夠激發學生對排球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形成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果。再者,把興趣作為指導,適當添加游戲。在教學中適當的添加一些與排球相關的游戲,能夠快速抓住學生的目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實行分層教學,明確教學目標
由于不同的生長環境,身體結構等因素,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掌握能力都不同,所以必須結合學生的差異,實行分層教學?!胺謱印苯虒W就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排球水平、心理特點等,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展現學生的特長和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建立信心,能力強的學生再提高一個層次,有區別有針對地對學生進行培養,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進一步培養出新時代的人才。
(三)加強體能鍛煉,縮小現實差距
體育人才除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和敏銳的反應速度,而排球又是一項體能消耗快的體育運動,所以對學生的運動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只有擁有良好的運動素質才能為技能的學習打好基礎。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適當的加大體能訓練的強度和密度,多方面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提高。還有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在排球中反應速度和移動速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差異,所以必須強化學生的反應能力,通過不同的途徑使學生具備敏銳的反應能力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得到自我提升。
(四)加強教師的素質培養,強化專業能力
培養排球人才除了學生自身的條件以外,教師也是一個關鍵的角色,他們的能力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各個方面能力及素質的發展。教師素質的提高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對教師的專業素質進行提升。高校要對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提倡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發揚創新精神,為教師提供深造的機會,有需要時可以請專業的排球教練對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其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很多學生對排球一無所知,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教師還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利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快樂、高效的學習排球。再者,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日常的教學中,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耐心的解答學生的疑問,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學順利地進行。
四、結語
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關注度的提高,高校對排球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排球教學內容富含健身性、娛樂性、終身行等特點,想要培養出高素質的排球人才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所以教師要意識到排球教學的重要性,積極的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排球的快樂,簡單快速地掌握排球的技術要領,擁有強健的體魄和敏銳的反應力,通過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綜合型排球人才。
參考文獻:
[1]邵麗君.河南省排球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0(12):27
[2]陳文博.高校體育排球人才培養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6):114-115
作者簡介:楊加旺(1971-),男,副教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體育教研部教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