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
摘要:本文對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創設英語角的優勢以及創設英語角的一系列程序做了整體的分析,其目的在于為教師科學構建英語角提供可行性的建議,使教師能夠在實踐中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氛圍,以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幼兒在英語角中快樂地學習英語,感悟英語。
關鍵詞:幼兒;英語角;區域活動
一、規則建立
自由并不等于放縱,區域活動同樣離不開規則的約束。英語角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區域活動規則。
首先,英語角要掛放標志牌,這是一種隱形的秩序指導員。每個幼兒掛牌入區,既可以控制入區人數,又可以克服幼兒“偏區”現象。“偏區”現象指的是在區域活動中經常會有不同的游戲區域劃分,不同的區域中所放置的材料內容有所不同。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區域,而有的孩子因為個人興趣會偏好選擇一個或兩個固定的區域,對其他區域不感興趣,這樣就造成了偏區現象的出現。
其次,所有的活動材料都存放在固定的位置,歸類整理,擺放有序,便于幼兒取放,同類和相似的物品放在一起,用實物、圖片、照片或輪廓線條等給架子、抽屜和容器貼上標記;不同尺寸的整套材料可以依次掛起來或排列好,使幼兒對物品的種類和大小差別一目了然,這樣使兒童很容易就能找到、使用并歸還他們想要操作、探索的物體,同時又有利于養成良好的秩序習慣,做事條理。
第三,各個活動區有不同的人數限制,活動區內材料數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幼兒在選擇活動區時,應遵循先來后到的秩序原則,在活動中逐步形成規則意識和秩序感。
二、教學指導
教師在英語區的角色既不是旁觀者,也不是指揮者,而是引導者、支持者。在指導時,要順應幼兒學習英語的“交際”愿望,在指導過程中注意為幼兒創造交流、互動的機會。教師指導幼兒在英語角開展活動時要注意以下三個最基本的原則:鼓勵引導原則、適時適度原則、及時講評原則。
(一)鼓勵引導原則
將這一原則運用到實踐中就是教師在游戲活動中,隨時的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在活動中,對他們的努力表示信任,對那些能創造性地使用英語表達的幼兒要大加贊賞。如;把“中國上海”表達為“China Shanghai”、把“兩只蘋果”說成“two apple”等,盡管這樣的表達就語法而言是不夠正確的,但正是這樣的表達,體現了讓幼兒已形成了對英語的敏感度,是幼兒“要說”的強烈愿望,只要教師適時鼓勵、糾正,孩子們會從中體會到使用另外一種語言的快樂。這是一種由應付轉化為參與,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實現指導學習和自我教育的統一的語言學習的良性循環。
(二)適時適度原則
“教師介入活動要適時適度,即什么時候介入,指導到何種程度等,都要靈活掌握。教師一般是在幼兒活動發生困難、主題難以深入、缺少玩具材料、發生糾紛而求助時介入。”
在英語角中,當孩子出現語法錯誤或發音錯誤時,不要急于去打斷孩子,糾正孩子,以免中斷他們的活動過程,影響他們繼續活動的欲望。教師要始終明確英語角的目標: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對語言的敏感度,允許孩子的錯誤,讓孩子能在輕松的氛圍中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學習速度去感悟英語。
指導要留有余地,當孩子對所參與的活動表現出疑惑或在活動中出現困難時,教師要發揮自己的耐心并且適當的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幼兒自己去發現,自己去學習,不能將答案直接的就告訴學生。
(三)及時講評原則
評價是區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許多教師為了求省事,要么草草敷衍,要么干脆省掉,殊不知,這么一個小小的環節里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契機,需要教師在如何“教”上下大功夫。講評時“教”體現在幫助幼兒梳理其在自由活動中獲得的零散的、模糊的、缺乏系統的經驗,使之成為條理的、清晰的、系統的經驗,并可以把個別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的經驗上升為全體幼兒的共同經驗,同時給幼兒以鼓勵,使探索活動不斷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因此,每次活動結束前,教師應組織好最后一個環節——講評,這樣可以把幼兒在英語角中獲得的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在評價幼兒在英語角里的活動情況時,教師不僅要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對詞匯或句子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觀察幼兒是否對英語產生了興趣。是否愿意主動在同學和老師面前主動講英語,是否會主動唱英語歌曲,念英語兒歌、玩英語游戲。總之,我們要以幼兒的興趣和理解能力作為評價幼兒在英語角的學習效果的優劣。
三、反思評價
“評價是對教育效果進行的判斷。” 教師要及時對每次教學后的觀察記錄進行反思,從中找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以便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通過反思評價,我們才能對幼兒的發展狀況有明確客觀的了解,才能檢驗出教師創設環境、引導活動的績效。從而有針對性地去彌補差距,指導活動,為更換材料提供依據,使我們的工作逐漸與幼兒的發展需求接近,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擴大空間,讓英語角發生輻射作用
英語角英語活動區中,而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也并非是只有在英語角的幼兒才具有的交流工具,幼兒英語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對英語產生興趣。讓孩子們具備基本的英語表達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就應要求學生平時多聽多練,使他們對英語的反應更加敏感。除此以外采取一些有效地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的茶杯上貼上cup的字樣,可以幫助幼兒加深單詞與具體事物的聯系。有些幼兒雖然識字不多,但是能夠看懂英語,久而久之會形成對英語的反應和刺激。”
“中國兒童的英語教學要考慮‘最佳配套條件。”英語角的創設正是這“最佳配套條件”之一。幼兒園英語角的創設在雙語教育普及的今天,其發展是必然的,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繼續摸索總結,不斷使英語角豐富起來,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葉玲.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提高幼兒自主能力[J].教師,2017(09)
[2]鄭云琴.分析學前教育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J].文理導航,2018(01)
[3]劉麗欽.英語角創設對幼兒區域活動的影響[J].藝術教育,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