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婉玲
摘要 鎮稻21號是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種。該品種具有熟期早、品質優、產量高、綜合抗性好、適應性廣、后期熟色好等特點。在江蘇興化作直播栽培,既能夠取得較好的產量,又能夠及時為小麥騰茬。本文介紹了該品種的產量表現及特征特性,總結了其直播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熟中粳水稻;鎮稻21號;特征特性;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022-02
鎮稻21號是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新近育成的一個產量高、綜合抗性好、品質優良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種,該品種2017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命名為鎮稻21號(國審稻20170077)。現將其產量表現、特征特性及直播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產量表現
2015年參加國家黃淮粳稻組區試,平均產量10.02 t/hm2,較對照徐稻3號增產4.38%,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72.7%;2016年續試,平均產量10.08 t/hm2,較對照徐稻3號增產7.23%,達極顯著水平,增產點比例100%;2年區試,平均產量10.05 t/hm2,較對照徐稻3號增產5.79%,增產點比例86.4%;全生育期平均152.8 d,較對照徐稻3號早熟2.4 d。
2016年破格提升國家黃淮粳稻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10.16 t/hm2,較對照徐稻3號增產6.05%,增產點比例100%。鎮稻21號2年中間試驗平均日產量4.37 kg/d,較對照徐稻3號增產7.37%(表1)。
2 特征特性
2.1 穗粒結構協調,豐產穩產性好
鎮稻21號分蘗力較強,成穗率高,結實性好。一般有效穗數在308萬穗/hm2左右,穗長15~16 cm,每穗總粒數為150粒左右,結實率90%以上,千粒重25 g左右。區域試驗2年22個試點(次)增產點比例86.4%,生產試驗7個點增產點比例100%。
2.2 品質優良,商品性好
鎮稻21號谷粒飽滿整齊,稻米透明度好,心腹白少,商品性好,食味佳。國家區試統一抽樣送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84.2%,整精米率70.5%,堊白率14.7%,堊白度2.4%,直鏈淀粉含量16.2%,膠稠度77 mm。2年檢測品質理化指標均達國標2級優質米標準,年度間表現穩定(表2)。
2.3 綜合抗病性好,抗逆性強
鎮稻21號株高適中,基部節間短,莖稈較粗壯、彈性好,耐肥、抗倒性強。該品種對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白葉枯病等水稻主要病害具有較好的抗性。國家區試抗性鑒定2年綜合表現: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4.0,穗瘟最高損失率5級,條紋葉枯病發病率28.0%,病級5級(表3)。
2.4 植株形態好、熟相佳,熟期早、耐肥抗倒
鎮稻21號葉色適中,分蘗力較強,長勢旺,株型較緊湊,劍葉挺拔,莖稈粗壯,耐肥抗倒,功能期長,生長清秀,后期灌漿快,熟相好,全生育期較對照徐稻3號早熟2 d左右。
3 直播高產栽培技術
3.1 突擊搶播
眾所周知,直播稻結實期的光照時長和溫度與產量有極顯著的正相關性。因而鎮稻21號直播種植要獲得高產、穩產,在茬口允許的前提下適期早播。重點要抓住以下配套措施:一是盡量提前播種,盡可能充分利用溫、光資源。二是適當增加基本苗,采取增加播種量、促蘗措施,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數,減少生育期推遲的影響。三是堅持浸種催芽播種,浸種催芽播種不僅能夠爭取3~5 d的時間,而且還有利于實現全苗、齊苗[1]。
分期播種試驗結果表明,在江蘇興化最佳播期在6月8—23日。最遲在7月20日播種,仍能在9月20日左右安全齊穗,且有一定的生長量和結實率(表4)。由此表明,鎮稻21號耐遲播能力較強,可以為瓜后稻栽培或洪荒之年作為救災品種。
3.2 合理密植
由于直播稻不必進行移栽沒有植傷,因而分蘗發生早、發生快,較移栽稻容易成穗,形成穗數偏多、穗型偏小的基本特點,產量形成主要以多穗取勝。鎮稻21號直播基本苗密度一般為135萬株/hm2,大面積直播播種量宜控制在90 kg/hm2左右,最多不超過112.5 kg/hm2。全苗、勻苗是奪取直播稻高產的重要基礎。對于出苗不全不勻的地方,要采取移密補稀的方法補全,確保苗全苗勻[2]。
3.3 科學施肥
由于直播稻群體量大,根系分布淺易倒伏,應堅持“前促、中控、后補”和“控氮、增磷鉀”的精確施肥原則。一般產量9 000 kg/hm2左右的直播稻,約施用純N 270 kg/hm2、磷肥120 kg/hm2、鉀肥120 kg/hm2。施肥種類及數量建議如下:基肥施45%復合肥600 kg/hm2;二葉一心期施斷奶肥尿素112.5 kg/hm2;四葉期施分蘗肥尿素150 kg/hm2;倒3.5葉時施促花肥45%復合肥375 kg/hm2+尿素75 kg/hm2;倒2葉時施保花肥尿素75 kg/hm2。
3.4 合理灌溉
直播稻播種結束后,及時做好田間水系配套工作,確保能灌能排。旱播洇水時,要堅持速灌速排,切忌漫水浸泡。為確保一播全苗和扎根立苗,播種后應堅持濕潤灌溉,2葉1心后保持淺水層。
分蘗期適當增加露田透氣時間防止僵苗,促進扎根分蘗;夠苗時要及時擱田,控制無效分蘗,防止群體過大,苗數達到計劃穗數的80%(360萬株/hm2)時,就要開始擱田,多次輕擱,切忌一次重擱。中后期水漿管理以干濕交替為主,但在減數分裂期和抽穗灌漿期要保持水層。收獲前10 d左右斷水,防止脫水過早導致早衰影響品質[3]。
3.5 生化調控
生產實踐表明,生化調控可以有效增強品種的抗倒性。建議直播水稻在秧苗期拌肥施用一次生長調節劑(如壯豐安等)[4],能達到抗倒、增產的效果。
4 參考文獻
[1] 黃杰貴.青陽縣旱直播雜交中稻高產栽培技術及存在的問題[J].現代農業科技,2018(1):26.
[2] 鐘偉,羅清國,王榮.渠縣水稻輕簡化高產技術研究[J].四川農業科技,2017(10):14-16.
[3] 柏林義,滕志英.江蘇淮安楚州區直播水稻生育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7(5):61.
[4] 孫建權,李婉,邵性寬,等.沿黃稻區麥茬直播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種業導刊,201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