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的教師僅僅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導致許多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了抵觸。或者數學老師眼中只關注到了優等生,也大大打擊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要想全面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本文就將從培養興趣的重要性和培養策略來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培養興趣;主要策略;設計活動;聯系生活;利用媒介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的老師光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置學生的學習熱情于不顧,學生在學習上,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一點積極主動性的體現,可謂是興趣盡失。還有的課堂,老師光把目光放在優等生的發展上,在他們身上投注巨大的精力,而對于后等生卻關注太少,導致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機會不均等,很多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充滿了抵觸情緒,在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不高。
該怎么改變這種不良狀態?筆者認為:首先從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入手是關鍵。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上,有了興趣的指引,學生會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學習任務上,而且精力集中,興致盎然,自然收效會提升不少。所以筆者認為:要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不妨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
一、 在數學學習中,培養興趣的重要性
所謂興趣,是指一個人內心渴望接觸某種事物,想了解和掌握這種事物的規律、方法的心理強烈傾向,它可以促進人對這種事物產生強烈的愿望,表現在學習數學上,就是讓小學生從內心深處愛上數學,并鼓起全部的激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數學學科的嚴謹性、系統性,決定了它的教學不同于語文的包羅萬象,放飛自我,它需要解決的是數學計算和空間的基礎知識,在學習中,如果遇到困難止步不前時,就需要強烈的數學興趣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促使他們進一步地向前探索和深入,所以只有培養好學習的興趣,才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
二、 在數學學習中,培養興趣的幾大策略
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數學興趣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活動指引,激發興趣
首先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使學生對本堂課充滿期待和信心,興奮地投入進來這個活動場景,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跟隨老師一起來完成教學活動。
例如我們在教學一年級的“認識物體”時,先帶領同學們把從家里帶來的積木動手拼裝擺搭,把它組織成各種不同的立體圖形,在活動中初步樹立立體圖形的概念,然后在仔細觀察中得出不同圖形的特征,接著導入新課,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本節課需要學習的內容,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和球體,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著擺拼的積木觀察總結,得到結論,最后學習給圖形歸類,分類整理,體會歸納總結的過程,在自己動手擺一擺,分一分的過程中,學生興趣大增,學習效果也非常好。
2. 聯系生活,培養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老師應該積極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知數學的樂趣,讓他們不知不覺間進入數學的奇妙王國,自己主動要去學習,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樂趣。
同時蘇教版的教材例題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和研討的,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老師在教學時,把數學題目和生活的樂事聯系在一起,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
例如我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平均分”這部分內容時,首先聯系學生最近和同學游玩的情景:小明和同學們結伴去游玩,小明帶了三個蘋果,六個橘子,十二塊糖果,三個小朋友非常友好,在一起分享食物,你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分享方案嗎?爭取做到公平和公正哦!同學們聽到這兒,都積極舉手,幫小明出謀劃策,告訴老師自己的分享方案,公平合理的分享方案就是每個小朋友分得一個蘋果,兩個橘子,四塊糖果。緊接著,老師從這個生活事例出發,告訴學生這樣的分東西的方法就叫做平均分,也就是說把東西每份分得同樣多,緊接著又提供了幾個不同的生活例題,讓學生幫忙去提供解決方案,同學們想到自己要做公平公正的決斷者,都積極投身于這樣的題目訓練中,學習興趣自然就會提高,教學效果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3. 利用媒介,發展興趣
現在的教育均衡發展理念,為各類學校提供了發展的契機,當在教學中遇到抽象難解的教學內容時,我們不妨請進多媒體這個幫手,把抽象的東西演變成形象直觀的教學材料,讓小學生容易明白和接受。
例如我們在教學《千米的認識》一課時,因為學生對于距離的遠近很模糊,讓學生建立一千米的概念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結合課件給學生演示,讓學生初步認識“千米”,首先讓學生自己估計一下從家到學校,大約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礎上演示“一千米”的路程是較長的距離,通過拍攝在操場上的測量結果,告訴學生學校的操場跑道一圈就是400米,那么一千米就是圍繞著學校操場跑兩圈半的距離。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上體育課上圍著操場跑圈的經歷,得出了一千米是多遠這個實際概念,然后通過回放學校的各個建筑物之間的距離,讓他們直觀感受距離的遠近,提問:從這幢教學樓到那一座教學樓需要來回走幾次是一千米呢?這樣多媒體的展示環節,給學生創設了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把教學時講解不清、學生體會不明的知識,通過聲像同步的方法,突破了難點,激發了興趣。
三、 結語
興趣可以推動一個人去自覺主動地完成任務,從而獲取新知識,增加新體驗。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數學意義非凡,我們首先要從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出發,同時更要兼顧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從源頭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那么提高教學效果會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參考文獻:
[1]羅文瓊.如何激發小學生學數學的興趣[J].青海教育,2008,5.
[2]高商彬.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交流[J].教學與管理,2009,11.
[3]張敏境.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幾點探索[J].云南教育,2004,3.
作者簡介:
李向忠,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李口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