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高峰
摘要 隨著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迅速發展,傳統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已難以適應其發展需求,迫切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本文從天津市高等農業職業院校教育理念、辦學定位、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應用研究性課程體系等多個方面探析了天津市高等農業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關鍵詞 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特點;人才需求;培養模式;改革措施;天津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4-0272-02
天津市位于渤海灣,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經濟中心。建設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是天津農業發展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天津市農業的發展關鍵在于農業創新人才的培養,面對新形勢,天津市高等農業職業院校必須嘗試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營造適合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與條件,培養適應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型技術人才,為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保障。
1 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特點
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指的是瀕臨海灣,處于大都市邊緣及間隙地帶,依托并服務于大都市,遵從大都市發展戰略,以與城市統籌和諧發展為目標,以城市需求為導向,以現代技術為特征,具有生產、生態、生活等多功能性和知識、技術、資本高度密集特點的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快速運轉的現代集約持續農業[1-2]。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具備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特征,但由于沿海地理、地域差異性,又具有區別于內陸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特點。天津市現代農業既具備了都市型農業的特點,又具備了沿海型農業的特點,是典型的沿海都市型農業[3]。
1.1 要素集約性特征
現代農業的集約性特征是指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采用現代化的機械裝備、構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以及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來改造引領現代農業生產,促進生產要素再聚集和再整合,提升、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4]。種源農業、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集約性特征的具體表現形式。現代種業的發展采取現代生物技術和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開展動植物新品種的選育、繁育和推廣,實現良種產業化[4]。設施農業是采用現代化的機械裝備和工程技術打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并進一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消費需求的有效方法,從而實現現代工廠化農業生產。
1.2 可持續性發展特征
綠色生態農業以生產綠色產品和營造綠色環境為主要目標,堅持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相結合,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典型特征[5]。綠色農業是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相結合,以高產、穩產、高效為目標,增加勞力、機械、設備等投入的同時,還增加了科學技術、信息、人才等軟投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1.3 高度開放性特征
一是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具有獨特的海洋性特征。以海洋捕撈、養殖、加工為主要內容的海洋農業在發揮傳統海水養殖優勢的同時,要以深海和遠洋捕撈為重點,通過適度捕撈和高效養殖突破捕撈與養殖的技術瓶頸。精深加工海洋產品,提高海洋生產能力,加速海洋產業的發展。二是以港口為依托,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產業。利用國內外市場、資源,發揮都市的區位、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優勢,滿足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促進現代農業產品和技術輸出,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對接能力。
2 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技術人才需求類型
隨著天津市農業產業調整和升級,傳統農業開始向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轉變,一批具有沿海都市型特點的農業產業逐漸興起,傳統農業人才已不能適應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各種復合型高技能人才成為短缺人才類型。
2.1 涉農高技能型
隨著天津市沿海都市型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涉農高技能型技術人才成為提高天津市農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具體包括植物生產、品種改良技術、農業新技術推廣、畜禽養殖(寵物醫院)、設施園藝、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檢驗、動植物疾病防控技術等方面的高技能型人才。
2.2 涉農生態復合型
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特征,必須以生態環境改善為基礎,因而對涉農生態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求有較大提升,具體包括園林景觀、園藝花卉、綠色農產品標準化檢驗檢測、農業生態保護、環境監測及保護、農業生物技術、都市農業觀光、城市綠化美化等高技能型人才。
2.3 涉農服務復合型
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呈開放性發展趨勢,涉農服務復合型人才需求顯著增加,具體包括涉農信息咨詢服務、數據化技術服務、涉農會展技術、涉農物流技術、涉農市場中介與媒體技術及涉農產品標準化檢驗檢測、監督、認證技術等復合型人才。
3 天津市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綜觀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所需人才類型特點發現,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需求顯著增加。天津市高等農業職業院校是農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為天津市農業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撐。因此,改革培養模式、培養適合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所需的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勢在必行。
3.1 創新教育理念,明確辦學定位
3.1.1 高等農業職業院校要創新教育理念。要以創造、創新、創業教育思想為統領,以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精技術、擅管理、懂經營的復合型、創新型現代化農業高技能人才。
3.1.2 天津市農林高校要明確辦學定位。辦學定位要與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相符合,根據農業發展特點以及人才特點,因地制宜地規劃辦學方向,明確辦學定位,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使天津市農林高校成為農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更好地服務于天津市現代農業發展。
3.2 創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
創新的關鍵是人才。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創新人才的培養有機融合了創造、創新、創業的教育思想,強調大學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還要培養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6]。基于此,培養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所需的創新人才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結構等。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改革需以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特點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具有創造、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目標與方案,突出專業性和地方特色性。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的改革還要注重強化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培養,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3 創新應用研究性課程體系
3.3.1 應用研究性課程體系要突出實踐性和創新性特點。以培養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要求的農業創新型人才為原則,以課程體系為載體,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創新實踐能力,形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為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3.3.2 應用研究性課程體系要根據相應需求調整和重組當前的教學內容。突出教學與科研結合、教學與生產(推廣)結合、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體現出實踐性和創新性特點[7]。在內容上以夯實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為前提,把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融入課程體系中,增加經濟類和管理類課程,加大雙語課程比例,利用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加強選修課程建設;在形式上要逐漸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以小組、小班為單位,開展啟發式或討論式課堂教學。改革考核內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提高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分值比例,促進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能力的提升。
3.3.3 實踐教學是應用研究性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高校的實驗平臺、實訓基地以及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實驗、實習實訓、論文設計等方式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倡和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走進生產單位,參與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靈感。
4 參考文獻
[1] 盧樹昌,淑杰.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多功能定位探討[J].農業經濟,2009(6):6-7.
[2] 方志權,吳方衛.論都市農業的基本特征與功能作用[J].上海農村經濟,2007(9):15-18.
[3] 張雅光.天津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特征與功能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30(3):6-10.
[4] 李瑾,黃學群,孫國興,等.天津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8,29(1):76-80.
[5] 鄭亞勤.關于天津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人才培養的探討[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7,14(4):62-64.
[6] 黃進,胡甲剛.“三創教育”論綱[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6(4):516-521.
[7] 王立春,馬文芝,盧紹娟.基于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背景下的“三創一基”人才培養:以天津農學院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9):5581-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