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 馮雪峰
【摘要】本文在論述民辦高校推行創新型人才培養重要性的基礎上,以沈陽工學院為例,分析了民辦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優化師資結構與隊伍、建立創新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四方面提出民辦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 酒店管理 創新型 人才培養 沈陽工學院
一、民辦高校推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創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使得社會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偏重于創新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必須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著重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重點強調的是實踐應用能力,包括應用性技術能力及研究能力,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更強的對接性。因此,民辦高校必須根據社會需要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實踐、創新教育鏈,從專業、教師、學生、企業等多角度著手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不僅可以提高民辦高校辦學質量和口碑,也可以促進社會人力資源整體創新水平的提升。
二、民辦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理念認知不足
民辦高校起步時,很多開始采用的都是模仿公立院校的辦學理念及方式,即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而輕學生能力、方法、素質的培養。沈陽工學院自建校以來,便把“建設最好的應用技術大學”作為發展目標。在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后,更是獲批成為遼寧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
學校對各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內容、制度等進行了積極地改革與探索。就酒店管理專業來說,在理論課程培養之外,增加了專業的實訓課程和實習,以實現對專業技能的培養。但從整體上看,對知識傳授、智力培養、品德塑造過多重視,而在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缺乏系統的理念構建。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不合理
沈陽工學院為了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并結合當前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已對專業的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就酒店管理專業來說,增加了創新創業課程,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并且增設專業相關及跨專業的通識選修課程,以促進學生學科融通、開闊視野、發散思維。
但在學科的整體課程體系設置上,雖有增加的課程,但是創新性比例不足,而且在具體增設課程的性質和教學方法、教學目的上沒有很好地把握,導致課程增設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三)師資隊伍結構有待優化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具體實施者在于教師,因此要想達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的,首先要打造“具備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力”的教師團隊。目前,沈陽工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專職教師從年齡結構上來看,多為青年教師;在職稱結構上來看,多為中級職稱。此外,聘請企業的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進行專業技能相關的課程教學。因酒店管理專業是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及對學生的培養效果,學校鼓勵專業教師參與企業實踐,使在校教師成為具備學識和專業技能的“雙師型”教師,但目前比例及收效甚微,而且實現“雙師型”僅僅可以解決的是應用及操作能力的培養,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還需要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與素質。
(四)缺乏創新人才培養評價機制
民辦高校現行的日常教育教學與管理工作的評價機制主要是專注于對教師“教”的監控與管理,以及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識記的考核。整體來說,缺乏以實踐為基礎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不利于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例如,沈陽工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在對學生的學習管理與考核方面,包括學分的獲得及獎學金、榮譽等評獎評優工作,均缺少對創新能力的考核。
三、民辦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對策
(一)創新人才培養理念
學校應該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理念,并在理念之下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模式及管理方法。改變傳統的以記憶、模仿、繼承的教育觀念,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方式等的改變,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酒店管理專業來說,應遵循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根據課程不同的培養目標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最終培養目標應是:除了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學科理論知識,掌握酒店相關的操作技能之外,還應具有管理、服務創新、品牌設計以及自主創業等能力。
(二)加強創新型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上,應根據專業特點,注意理論課、實踐課、以及創新意識培訓相關課程的比例、關聯性,以保證課程體系的創新性、科學性及完整性。在理論課方面,注意學科開設的遞進關系,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專業課程;在實踐課方面,增加酒店操作、設計及運營管理相關的實踐內容;在創新類課程方面,增加《創造學》、《創新思維技巧訓練》等課程,幫助學生理解并養成創新思維的良好習慣。
(三)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學校應進一步加強酒店管理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整體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通過循序漸進的支持、鼓勵專業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從而切實提高教師實踐能力,達到“雙師型”要求,并進而對其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可以通過專項培訓、鼓勵教師創業、指導學生參加創新類大賽的方式,實現在實踐基礎上的創新能力培養,以賽促學、促創。
(四)完善創新人才培養評價機制
學校應改進原有的教學管理評價體系,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素質納入基本的考核。例如,從課程考核方面,減少基本理論知識的比重,加入對整體知識運用、提升及創新方面的考核。并且大范圍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創新團隊訓練、參加創新創意類大賽,對考核表現優異的團隊及時予以獎勵。將創新能力、素質與學生及教師的評獎評優直接掛鉤,而且政府及教育部門也應該把整個專業、學校的學生創新能力、創新素質與民辦高校辦學質量評價、教學評估直接掛鉤。
參考文獻
[1]杜海玲.遼寧省民辦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研究——以校企協同創新為視角[J].經濟研究導刊,2014(14).
[2]周靜,王朗玲,劉文釗,楊芳.民辦高校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黑龍江東方學院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2).
[3]于芳.民辦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5.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民辦教育協會2017年立項課題“民辦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研究成果;沈陽工學院2017年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自動清潔餐桌設計”研究成果;遼寧省民辦教育協會2017年立項課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宋明(1988-),女,漢族,遼寧大連人,任職于沈陽工學院,研究方向:酒店管理、現代服務業管理;馮雪峰(1989-),男,漢族,遼寧大連人,任職于大連醫科大學,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